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发展与转型:探述中国会计制度的转变

会计发展与转型:探述中国会计制度的转变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从产生开始至今,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一系列会计制度,实现了改革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转变。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实施,进一步加快了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

会计发展与转型:探述中国会计制度的转变

会计人类社会早期就已经存在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是经历了长期的社会实践逐步发展起来并日趋完善的。会计从产生开始至今,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1.会计是适应人们管理生产活动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要进行物资资料的生产。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必然非常关心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所发生的劳动耗费,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为了了解所得与所费,合理地安排生产,这就需要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和计算。

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就有了“结绳记事”和“刻契记数”等原始的记录与计算方法。虽然这时的生产比较简单,但这种简单的记录、计算可以看成是会计的萌芽。“会计”一词,远在我国西周时代(约在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770年之间)就出现了,它的含义主要是指对收支的记录与计算,也有考核的意思。

2.古代会计以官厅会计(政府会计)为中心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农业手工业分散经营,生产规模较小,在政治上中央高度集权,在经济上中央严格控制,各级官府通过贡赋租税等多种形式增加政府收入。因而,当时的会计主要用于官厅,中央建立了比较系统的计财机构,配备专职的会计、审计监督人员,掌控着全国的钱粮财物等财政收支。

宋代是我国古代会计的鼎盛时期。宋朝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创造了“四柱清册”方法。所谓“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分别相当于现代会计中的“上期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本期结存”。“四柱清册”方法通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对一定时期的财物收支进行试算平衡,既可以检查日常记账的正确性,又可以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

3.借贷记账法的广泛应用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www.xing528.com)

近代会计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中世纪意大利商业城市的兴起。11世纪至13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促进了意大利城市和东方贸易的发展,使意大利地中海沿岸一带城市成为世界贸易、金融的中心,而商业、金融业的繁荣就产生了改进会计方法的需要。在1340年前后,意大利热那亚商人开始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法。第一部描述复式记账制度的著作是1494年意大利人卢卡·巴其阿勒(LucaPacioli)所写的《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该书第九篇《簿记论》对借贷复式记账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介绍了日记账、分录账和总账三种账簿为基础的会计制度。随着贸易的扩展,借贷记账法逐渐地由意大利传播到西欧诸国。

4.执业会计师的出现、管理会计的形成是现代会计的主要标志

20世纪前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在管理经济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20世纪30年代,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公司陷入无力偿付债务的窘迫局面,从而促使政府和社会公众迫切要求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在这种形势下,由会计专业团队建立的会计准则逐步得到社会公认,以查账、审核财务报告为职业的执业会计师得到社会的承认和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企业进一步集中,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企业规模愈来愈大,生产经营日趋复杂;另一方面,战争中创造的科学技术大量地转移到民用产品上去,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为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需要通过会计进行事前的预测分析、决策支持、控制预算、分析差异、评价业绩等。于是,在传统的企业会计中逐步形成了管理会计,从而使企业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会计发展步入了现代会计阶段。

5.我国现代会计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经济和管理都比较落后,会计长期停滞不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借贷复式记账法才引入我国,主要用于官僚垄断资本主义企业和大型民族工商业、金融业、邮电业以及政府机关。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革,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会计工作制度。但在“文革”中,会计理论、会计教育、会计实务均受到了严重破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使我国会计进入法治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会计改革。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一系列会计制度,实现了改革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转变。1993年和1999年我国又先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进行了重新修订。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以第287号令的形式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实施,进一步加快了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尤其是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真正做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2014年1月至3月,财政部又陆续发布了新增或修订的7项企业会计准则,同年7月,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也进行了修订。这些新准则基本与相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致,实现了重大跨越和突破,保持了持续趋同。目前,我国在会计理论研究、会计教育、会计电算化以及管理会计的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会计工作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正以更加崭新的面貌走向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