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陕北地区人口分布5公里格网密度图显示了该区域人口分布的整体格局。由图7-2可见,陕北地区人口密度具有点状分布特征,尤其在各县县城和重要集镇,人口形成聚集态势。从课题组“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人口再分及其现实启示”等科研项目的研究中,也发现该地区自民国以来,一直是陕北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因此,5公里人口格网密度图为我们更好地理解陕北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基础及其未来演化的类型奠定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陕北地区黄土高原海拔900—1600米,地势较高,降水稀少,黄土高原梁、峁沟壑纵横,地广人稀,人口密度较低。陕北地区人口分布5公里格网密度图显示了该区域人口分布的整体格局(见图7-2)。
图7-2 陕北地区人口分布5公里格网密度图(2010年)
按行政面积计算,陕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150人/平方公里的区县仅有绥德、吴堡两县,陕北重要的行政中心、交通枢纽和地区中心城市——榆林市榆阳区和延安市宝塔区的人口密度分别仅为92.5人/平方公里和134人/平方公里;按照5公里土地利用格网计算,则榆阳区、宝塔区人口最密集处分别为1310人/平方公里和846人/平方公里。(www.xing528.com)
由图7-2可见,陕北地区人口密度具有点状分布特征,尤其在各县县城和重要集镇,人口形成聚集态势。这主要是由于陕北地区地形限制,一般仅县城周边较为平坦,工商业易于聚集。而绥德、米脂、吴堡和佳县四县,人口密度相对较大,这主要是该区域地形相对平坦,人口有效承载力较大,利于人口居住繁衍,且政区较小,没有太多难以利用的土地类型。从课题组“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人口再分及其现实启示”等科研项目的研究中,也发现该地区自民国以来,一直是陕北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此外,临近关中地区的洛川县,地形也较为有利,人口密度较大。人口的分布和迁移离不开与其密切相关的地理基础形态,人口分布的基本形态就是来自自然地理条件限制下的人的经济行为之后达到的暂时状态。因此,5公里人口格网密度图为我们更好地理解陕北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基础及其未来演化的类型奠定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