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北地区红枣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通过对陕北红枣产业发展的深入分析,我们认为陕北红枣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具备做大做强的条件和优势。如何减少劣势,降低风险,优化和提升产业,提高产业效益;如何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经济总量,将是陕北红枣产业发展的重点。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抓住区域经济转型的机遇,加快产业发展,把优势转化为竞争力。
二是积极利用有利条件,扩大产业规模,开创品牌,拓展营销网络,占领高端市场。
三是健全和完善产业链,加大科研力度,加快技术更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借助有利时机,积极拓展产品流通渠道,扩大销售;有效利用各种优势,建立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各方沟通,降低协调成本,增加竞争力。
到2020年全面完成低产园改造,高产高效标准化红枣基地稳定在150万亩左右,红枣总产80万吨以上,实现产值50亿元;果品商品率95%以上,分级包装率100%,加工率达到30%以上,加工、流通和相关产业实现产值50亿实现净收益100亿元。
2.陕北地区红枣产业发展战略思想
(1)树立以红枣产业为特色主导产业、长效发展产业的思想
针对陕北红枣产业具有强大的内部优势,树立以红枣产业为特色主导产业、长效发展产业的思想。从增长型战略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稳定优化现有种植面积和结构,坚持标准化建园、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方针,迅速启动实施红枣产业化工程,建立高档制干红枣生产地,引进培育带动力强、关联度高、精深加工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瞄准国内外红枣消费高端市场,大力发展高产出、高品质、高效益、高端市场的现代化红枣产业,全面提升陕北红枣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用循环经济理念谋划生态特色农业,在主产区建设红枣产业示范园区,构建以规模化基地为基础,行政推动、龙头带动、投入拉动、科技支撑的陕北特色红枣产业化体系。从“名配角战略”出发,与国内大型商超、物流公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主攻高端市场。
(2)红枣产业发展战略阶段设想
第一阶段,在红枣生产条件向好的地点率先发展,重点做好品种品质、品牌建设与保护、龙头企业带动、重点农户经济效益提升工作;第二阶段,在适宜红枣生产地普及种植,重点做好市场开拓、规模扩大、经济收益全面提升工作;第三阶段,红枣生产向主产区周边地区扩散,成为周边区域红枣生产、销售、科研中心,产业呈现良好循环发展。在陕北县域形成一业为主、多业为辅的局面。红枣产业为区域主导产业,其他产业为补充性产业。
3.陕北地区红枣产业发展战略措施
(1)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作用
首先,对创建合作社大力支持,积极动员枣农组建加入合作社,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积极引导农户管理种植红枣,勤于劳作。为了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实,可以派带头干部包村管理。针对近些年红枣受损严重,政府可以帮助农户建立相关灾后保险政策,降低农户损失。政府联合打造生态循环枣果产业带以及循环农业生产带,加快“一村一品”的建设。
其次,政府应该积极引进科学技术人才,比如与高校合作建立红枣产品研发基地,引导大学生假期进企业实习;在硬件物资上,尤其是冷库,当地政府除了在税收和贷款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还可以开发多个招商引资项目,给予合作企业土地建厂或其他方面的政策支持;带动龙头企业,大力推展产业化扶贫及对市场方面的政策支持。
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具有规模化的产业园区,集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着力打造一个全国性的红枣交易中心;积极引导年轻人回乡,开展电子商务,将建立网络销售渠道,同时迅速发展物流业,使当地红枣走向全国,拓宽销路。
(2)改善红枣加工工艺,提升红枣深加工能力
陕北红枣栽培历史悠久,红枣的食用方法种类众多,红枣的功能也很多,所以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在发展传统红枣产品的同时还应该增加红枣的深加工产品,推动产品多元化。深加工是促进红枣产品销售的重要途径,因为每增加一条深加工链条,就会给红枣产业带来增值,深加工链条越多,产品增值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运用高新技术开发一些搭配其他药材的混合枣产品,按照不同消费人群提供保健饮料、酒等深加工产品,用高的技术标准积极和科研院校联合研制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www.xing528.com)
对红枣包装的投入很少或者进行粗包装很难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增加红枣的包装成本,可以把气体技术和降温技术运用到包装工艺,达到独立包装或颗粒包装,利于销售、便于食用,使陕北红枣加工业向优质、创新性方向发展。
(3)加快红枣种植地流转,增加红枣种植地的有效供给
一是准确定位政府角色。在红枣种植地的流转中,政府要从红枣种植地市场退出来,克服地方政府利用红枣种植地所有权获取利润的行为,做好红枣种植地流转的宏观调控,控制好红枣种植地流转的总量,积极引导红枣种植地的流转,使红枣产业规模化发展。依法查处农村组织违背农民意愿强制流转红枣种植地的行为。
二是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提高红枣种植地的有效供给。对规模化种植红枣的企业用地,尽量采用租用或入股的方式,尽可能地增加农民的稳定收入,保护农民的利益。如果政府要征用农民的红枣种植地,要为失去红枣种植地的农民办理养老保险。积极引导农民到非农业岗位就业,创造就业机会,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务价值,鼓励有经营能力的打工者回乡创业。
三是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规模化种植红枣的企业或者大户对流转红枣种植地开发。让各种政策资金更多地被用于红枣产业的发展,出台招商引资和鼓励创办红枣企业政策,对陕北红枣产业发展设立专门的资金,吸引各种投资集聚于红枣领域,重点扶持红枣基地的创优、红枣企业的发展、红枣品牌的提高及红枣文化的建设项目。继续扶持和鼓励大户承包经营枣园,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订单”模式,切实促进红枣产业健康发展,确保红枣增收,枣农收入增加。
(4)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
发挥陕北红枣协会的联结作用,大力改变枣农的弱势地位。积极引导红枣种植户联合起来,提高谈判中的地位,建立清涧县红枣合作经济组织,在红枣的生产经营、规模种植、市场营销等方面提供系统化的服务,保障红枣种植户的利益。
充分发挥股份联结机制的作用。农民以红枣种植地入股,企业以提供技术和设备等方式入股建立股份合作机制,农民还可以参加劳动,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份分配并存的制度。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将分散的个体农户与市场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解决小的红枣生产量与大市场的矛盾,这样也可以提高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减少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在股份联结机制中农民既是股东又是员工,有助于实现不同的利益主体向利益联合体转变,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5)加快红枣销售的渠道建设
提高红枣的经济效益重要的两种方法就是增加反季节销售和扩大红枣批发市场。现在多数的枣农都是同一时间销售红枣,错开旺季增加反季节销售首先应该发展早熟的红枣品种,提高市场的占有度,提前上市。还可以发展温棚技术,利用人工光照和温度控制让红枣提前上市。然后是在发展已有的红枣市场的条件下重新组建规模较大的红枣批发市场,同时采取各种销售手段,比如利用网上销售、远程运输等现代营销手段,增加市场上红枣的吞吐量。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对各个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当然对红枣产业也不例外。让网络普及到红枣产业的各个环节,尤其应该对农民进行网络营销的培训和宣传,让农民真正感受到网络的便利性,让网络充当连接枣农和加工商、加工商和购买者、生产基地和企业、企业和市场的信息桥,进而使生产、加工、消费步入现代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最终实现红枣产业现代化。
举办陕北红枣产品展销会,扩大产品的影响力。为了使陕北红枣产业更好的发展,各级政府可以定期为本县的红枣举办红枣产品展销会、红枣观光步行街、红枣采摘园等项目。举办红枣展销会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绿色营销渠道,红枣展销会可以为企业和消费者创造交易的机会,也有利于扩大陕北红枣的影响力度。
(6)加大红枣品牌的建设力度
红枣品牌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购买者对红枣产品的认识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红枣品牌所有企业的效益,像一种无形的资产,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现在市场上红枣种类较多,消费者的选择可以很多,相对而言品牌较好的红枣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更容易增加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要尊重农民对红枣的种植意愿,根据各个乡镇的地理位置和红枣种植情况研究有关的红枣政策,把实践中可行的政策法规化;提高对陕北红枣产业的关注,积极引导枣农和企业生产绿色有机的红枣产品,提高企业和农民标准化生产的意识。陕北红枣很少使用农药,红枣生长过程中没有工业污染,应该加大宣传陕北红枣的优势,提高陕北红枣品牌的知名度,让陕北红枣走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注重红枣文化建设,构建魅力恒久、有丰富内涵的陕北红枣文化。大力发展红枣饮食、旅游、工艺美术等文化,建设红枣文化博物馆和红枣生态文化园、红枣观光步行街等。例如,2014年初全面启动的清涧县笔架山生态文化园,总面积20平方公里,完成植绿5000亩,栽植各类苗木40多万株,建成红枣、苹果等六个休闲观光采摘园,将红枣产业与旅游业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促进了红枣文化的建设。增强红枣文化的影响力和扩张力,通过红枣文化来拉动和弘扬红枣产业,以达到提高红枣产业效益的目的。
另外,通过制定并发布统一的陕北红枣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形成统一的大品牌。政府可以参考国家绿色产品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来制定和完善红枣生产技术标准、红枣产品质量等级标准、红枣产品卫生标准、物流设施标准、绿色市场标准等各项标准。同时,做好红枣生产地及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加大质量检测的实施力度,为陕北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