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下行期尤为重要,对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全面增进经济保质保量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作为能源支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陕北,在经济下行期成为常态后,尤其要重视中小企业的规划、培育、发展。
(一)战略制定条件
1.外部环境优势
(1)经济优势
一是市场潜力优势,即高收入水平对市场消费的拉动优势。陕北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市场消化能力较强,对本地经济具有较好的拉动力。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消费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而且消费可以创造供给,从而刺激企业的发展。
二是外部市场需求优势,即陕北的特色农牧产品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需求。近些年经过退耕还林、退耕还牧以及山川秀美工程建设,使得陕北成为一个环境优美、无污染的地方,所生产的小杂粮、羊肉、红枣、苹果等,更是符合了现代人们追求保健养生的巨大需求,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而供不应求。特别是洛川苹果,以其色、香、味俱佳著称,畅销国内24个省市区,还外销中国港、澳地区和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已成为陕西对外贸易的重要产品之一。
三是第三产业的市场潜力优势。陕北目前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且处在较低层次,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还处于初步阶段,甚至可以说是空白。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扩张以及城市功能的转换。这必将为中小企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四是陕北优越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的历史文化优势相结合,使陕北的特色产业优势非常突出。体现在:一是油、气、煤等能源产业。二是特色农牧业。小米、红枣、苹果、地椒羊等特色农牧产品已经具有了良好的品牌效应,这为其种植、养殖及加工,并形成产业规模化奠定了基础。三是旅游文化产业。延安作为中国红色旅游圣地,使得延安以红色旅游为核心的旅游产业获得了国内外较高的知名度,这为包括餐饮、商贸、文化演出、旅游纪念品开发等在内的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也为诸多中小企业提供了施展的舞台。四是陕北特色饮食小吃。近几年随着人们保健养生需求的快速增长,陕北传统的小吃与美食逐渐被人们接受并获得喜爱,如煎饼与凉粉、陕北米酒,特别是上了《舌尖上的中国》的黄米馍馍、空心挂面等,更使得陕北的饮食被大众所知晓及向往。这为开发特色美食、扩展餐饮产业链、做大餐饮业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小企业开拓了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2)政治区位优势
每一个地区都具有生产某一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或相对有利的条件。如果一个地区能够根据自身优势来生产特定产品,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形成其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在地理位置方面,陕北地处晋、宁、甘及陕西关中等经济区的交汇处,是西部南北铁路大动脉上的重镇。在政策方面,随着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各项政策及陕北作为革命老区的相关支持政策出台,将为陕北的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在产业发展方面,近年来东部地区正在实行“腾笼换鸟”战略,将部分产业有序向西转移,以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通过与其他地区建立有序分工与协作,在承接部分产业转移方面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3)文化优势
陕北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和中国革命圣地,历史积淀厚重。人文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发展旅游业具有广阔前景。以黄帝陵、中国革命圣地延安、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等为主体的旅游资源驰名中外,陕北民歌、陕北大秧歌、安塞腰鼓、农民画、剪纸等民间艺术久负盛名;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市的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占陕西省红色资源总量的72%,是全国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革命遗址群,被授予“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称号。这些丰富多样的人文资源无疑为陕北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
2.外部环境劣势
(1)资源型城市及产业结构单一
市场经济中,合理的企业层级结构应该是每个行业领域都有少数几个大企业,在其周围则有无数的中小企业;大企业处在产业链的核心,中小企业处在产业链的上端或下端;大企通过外包或协作的形式,将产业链中的部分零部件生产或服务环节交由外围中小企业来完成,大、中、小企业之间根据其优势所在,在平等互利原则下形成合理分工,共同分享市场繁荣,共同应对市场风险。
但从陕北的实际来看,是一个典型的高度依赖油、气、媒的资源型地区,由于该类资源开采的国家垄断制度,使得经济总量与地方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能源化工行业及少数几个大型国有企业,这种资源特点决定了陕北产业结构具有高度单一化特征。这种高度单一的产业结构几乎全是重工业的经济结构,使得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中小企业的优势难以得到发挥。
(2)有效发展空间狭小,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
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宽松的政策环境,也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作为发展条件。中小企业中除了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工业企业之外,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是面对消费者,以消费者为最终服务对象。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具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农产品加工企业,其发展不仅需要紧靠原料产地,更需要贴近消费市场,以降低运输成本及储藏费用;从事第三产业的中小企业,直接服务于消费者,其发展对区域人口规模、人口集中程度、信息流通速度、物流网络等基础条件的要求更高。而这些条件在陕北地区来看,则存在着明显的劣势。
交通基础设施落后,限制了现代商贸和物流类企业的发展。从对外来看,陕北没有形成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总里程较短,与发达城市相比其高速公路发展的进程相对缓慢;从对内来看,交通不便,信息流通不发达,使得在现代商贸及物流服务各方面具有优势的中小企业因为成本高昂而难以发展。特殊的地貌也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方面,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虽然土地资源丰富,但非耕地资源较多,且大部分耕地为山地和坡地;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冰雹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较多,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限制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最终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地形的限制,当地城市以及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河道滩地,大量中小企业发展所需的用地规模会受到限制,企业建设初期的大规模用地需求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用地难已经成为制约部分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3)企业发展所需人才匮乏
人才是一个企业得以长久发展关键。通过对陕北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查,我们发现中小企业在引进与重用人才方面存在着突出问题。
(4)科技创新水平较低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技术创新对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大,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的限制,产品大多技术层次比较低,技术创新的愿望不足。延安市的中小工业企业在设备上不算落后,但是在人才和技术上却不容乐观。首先,从企业产品的技术水平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自己公司的产品在技术上属于国内落后状态;还有一部分的企业认为本企业产品的技术处于国内平均水平,只有一小部分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技术已经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其次,从技术创新的来源来看,采取自主研发的企业较少,大都靠引进与模仿别人的先进技术,也没有考虑过企业的技术创新问题。再次,从研发机构的设置来看,有独立技术研发部门的企业较少,很多企业都没有技术研发机构。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才很少,多数企业没有任何技术专利或发明。
3.内部条件分析
(1)发展机遇
①政策机遇
近年来,为了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国家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政策,这为陕北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步伐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具体表现在:
一是国家出台了鼓励与发展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政策,2006年11月出台的《国务院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2009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2年4月《国务院进一步支持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2013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5年3月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的指导意见》。这一切都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动力,开辟了新前景。
二是省市发展中小企业的有关政策。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支持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为全省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这些政策包括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产品认定、产品市场开拓、税收减免、法律维权等。如2008年5月颁布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完善我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的意见》、2010年颁布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1年颁布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2012年颁布的《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同年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中国证监会陕西监管局、中国保监会陕西监管局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意见》等。
三是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政策。新一届中央政府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进一步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这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②战略机遇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以及中国经济即将要步入新常态的趋势,从国家到省市政府都在进行着一系列的战略调整,这为陕北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一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带来的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古丝绸之路为文化象征,以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纽带,以相关国家沿线城市群和中心城市为支点,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全方位合作为内容,以实现亚欧大陆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的带状合作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不简单是一种新型合作模式,而是进入21世纪,亚欧国家在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新形势下提出的战略构想。为陕北中小企业经济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供了机遇。
二是陕北新型城市化体系发展带来的机遇。如延安市的规划中提出,要按照中疏、西控、东移、北进、南调的城市空间布局,实现安塞、甘泉撤县设区和子长、黄陵撤县设市,宝塔区城郊8个乡镇改设街道办,加速中心区与安塞、甘泉两个次中心一体化融合进程,推进方塔、黄嵩洼、城东、河庄坪、南泥湾、姚店六大新区建设,构建一体两翼六大新区组团式大延安城市发展新格局,实现延安由中等城市向大中城市的转变。另外,延安把推进城镇体系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确定了“一个中心城市、12个县城、35个重点镇、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四级城镇体系布局,并以此推动新型城市化的发展。伴随着新城建设、城市人口扩展、城镇体系完善与发展等一系列战略布局的实施,必将为延安市构建以建筑、建材生产、基础道路建设等为核心的第二产业链,以及以家装设计、水电维修与现代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
③市场机遇(www.xing528.com)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陕北盛产的小杂粮、红枣、核桃、苹果、花椒、羊肉等特色农牧产品,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需求;二是以电厂废弃物(煤渣)、建筑垃圾等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建筑保温材料,以其优越的品质优势而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三是面对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格局的变化,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转型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这为非能源工业及物流配送、电子商务、金融与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及家政服务、文化健身、休闲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四是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对陕北小吃的介绍,使人们对陕北特色小吃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为做大做强以特色小吃为核心的餐饮业提供了市场机遇。
(2)面临的威胁
①突破资源强约束面临的挑战
陕北是资源地区,能源集中度高,产业结构单一。无论从国内外资源性地区发展的经验,还是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看,资源性地区必须进行转型,而且转型越早越有利,否则将会受到后发劣势的强约束。但资源性地区的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点对于陕北来讲,依然如此。要突破资源硬约束,实现动力切换、结构优化、提质增效,在短期内快速建立新的经济发展产业体系,必然面临诸多困难。
②快速缩小与其他地区中小企业经济发展差距面临的挑战
陕北中小企业经济发展虽然覆盖面较宽,涉猎领域广泛,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层次较低,盈利能力较差,市场开拓意识不强,缺乏具有较强实力的龙头企业,无论在发展规模上,还是企业实力等方面均落后于周边,陕北中小企业经济发展处在明显的劣势地位。因此,如果不加快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并形成完整产业链,尽快实现中小企业经济规模的上台阶,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就会在新一轮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与其他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
③转变经济发展观念面临的挑战
一是政府观念转变的挑战,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角色定位,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机关高效运转相协调的行政事务管理体制。二是企业自身观念转变的挑战,即由满足现状、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观念转变为勇于创新、积极开拓市场的现代市场经济观念。三是企业管理与经营方式转变的挑战。即要由目前的家族式管理逐步向现代企业管理方式转变,由传统的经营方式、营销模式向广泛利用新媒体的现代市场营销方式转变,以克服延安本地市场狭小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制约。
④拓展外部市场、克服本地市场狭小面临的挑战
目前陕北大多数企业生产产品单一,服务对象单一,仅局限于省内市场。企业规模偏小,经济实力不够,经营性管理人才缺乏,扩展外部市场的能力严重不足。但要实现陕北中小企业的跨跃式发展,则必须拓展外部市场,克服现有市场狭小的约束,谋求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如何在目前的发展困境中实现这种突破,无论对于政府,还是企业来说,都是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二)战略选择
1.重点发展制造业
制造产业是延安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延安强市富民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延安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产业重点。
(1)能源化工及其延伸产业
以中央、省属大企业大集团为依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能源化工下游的化工合成材料、化学建材、有机化工、塑料制品及化工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鼓励中小企业在煤电化工、油气化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领域与大型企业的协作配套发展,通过先进的煤化工、盐化工、天然气化工技术实现资源转化,向市场提供紧缺的化工产品。利用化工基础原料,发展氯化聚氯乙烯、氯化聚丙烯等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
(2)装备制造业
重点围绕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发展配套型装备制造工业。积极支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及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开发研制生产油气田相关装备,同时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配套协作关系。结合石油炼化、煤炭运输装卸设备、化工、电力等产业,发展所需的机械加工、粉体运输设备、化工设备、输变电设备、非标设备等装备制造产业。围绕石油、煤炭大型骨干企业及主导产品,发展石油机械、工程车辆等配套产业,带动发展一批专业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强、产品特色鲜明的装备制造类中小企业,提升陕北装备制造业的总体水平。
(3)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紧跟国际能源产业发展趋势,鼓励有条件(主要是资金与技术)的企业进入新能源产业领域,重点发展风能、生物能发电、太阳能光伏、石油伴生气开发利用等绿色能源,逐步实现能源生产与利用结构的优化。推进科技创新,利用化工、电力产品及尾气、废渣等为原料,生产型材、新型砖、水泥、玻璃等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发挥辖区紫砂陶土储量丰富的资源优势,以宝塔、志丹陶瓷工业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陶瓷工业,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生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地区优势农牧业资源,以及已经建设起来的小杂粮基地、苹果基地、蔬菜基地、红枣基地、地椒羊养殖基地等,大力发展小杂粮、果品、蔬菜、羊肉等农牧产品加工业,加大技术引进与新产品开发力度,推进农牧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
(4)医药与生物制药
利用辖区的药材种植资源,通过引入外部资本或与外部知名企业联合的形式,盘活企业资产,扩大产能,带动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等产业与产品的发展。生产科技含量高、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方便的兽药新产品、新剂型的开发、制造、销售和技术服务,不断开拓生物制药新领域。
(5)积极培育发展种植养殖产业
广袤的土地资源、多样的气候条件、没有污染的环境,使陕北具有发展特色种植与养殖的优越条件。按照规模化种植、区域化布局的思路,打造小米、荞麦、黑豆、红小豆等杂粮及蔬菜基地,按照技术要求,根据地形地理条件,适当连片种植,实现规模化、绿色化生产。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小杂粮、苹果、核桃、蔬菜、花椒等种植及地椒羊养殖的规模化,促进涉农中小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加快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各种资源形式、经营主体发展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信息咨询等农业产业化配套技术服务型企业,以服务促生产,以配套促加工,构建农科贸、农工商一体化的大农业生产经营体系。鼓励与支持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以其为纽带构建各种形式的农牧业经营联合体,引领农户走向市场,提高抗风险能力。
2.加快发展服务业
(1)文化旅游业
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多层次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打造多个旅游景点、多种旅游产品与多条旅游线路;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加快发展乡村体验旅游、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形成旅游业多点开花、多极发展的新格局。
(2)现代物流业
以道路交通为依托,以市场为纽带,发展以信息化为核心,以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等为节点,集中建设一批区域物流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形成多层次、开放式、社会化的区域性物流集散地。
(3)现代商贸业
以改善民生为导向,以扩大城乡消费为主线,加大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管理手段、新型业态和组织方式改造传统商贸业的力度。将新型营销、服务和组织方式引入传统商贸的功能结构、网络结构和经营业态调整,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的步伐。围绕商圈、专业市场集群以及特色商业街,建设国际品牌村、商业特色街、中心镇商业中心,推动城乡居民购物消费的本地化。加快打造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建设,使其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的苹果物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传播、科技交流、会展贸易中心,争取洛川苹果成为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现货交易品种,提高洛川苹果的市场定价能力及其知名度与美誉度。
(4)金融服务业
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作用,创新发展金融业,强化金融业的产业地位,并使其成为陕北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引进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在延安设立分支机构,壮大金融业基础,使其成为陕北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稳步发展融资担保公司,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创新发展,积极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信托公司做大做强,推动融资租赁公司增资扩股,积极推进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创新试点,为城乡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5)传统服务业
充分利用与发挥陕北的品牌优势,及土特农牧产品的市场优势,积极开发具有浓郁地方特点的特色小吃,通过产品研发—上岗培训—资格认证—过程监督等一系列环节,创造特色小吃的名优品牌,将其推向国内外,使传统的餐饮业焕发生机,成为陕北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结合新型城镇体系建设与新型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卫生、家政服务、文化娱乐、社区保安、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等传统便民服务业。积极推进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连锁超市和农家店建设,建立高效的城乡商品物资双向流动机制,繁荣城乡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