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下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已成为现代企业领导必须面对的问题。很多事实证明,领导要想带领企业发展,就应集思广益,与员工进行流畅的沟通。只有领导和员工拧成一股绳,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好。
然而,现如今,在很多企业里,能够真正坐下来听取下属意见的领导已经难得一见,很多领导根本不愿意给下属说话的机会,即使对方是向自己反映有助于企业发展的建议,他们也会找借口说“没有时间”或者“我很忙”等来搪塞,即使勉强坐下来听下属说话,他们也是心不在焉,要么根本不听,要么就是下属还没有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被他们打断,没有一丝诚意。
其实,这是沟通上的一个误区,很多领导由于受到官僚主义的影响,高高在上,很少听下属的意见,结果导致和下属沟通的渠道被有着浓厚官僚主义作风的领导堵塞了。
要知道,沟通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在一个公司里,管理者可以不同意下属们的建议或意见,但是不能剥夺他们说话、表达意见的权利,这是最起码的准则,也是沟通的基础。然而,很多领导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热衷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少或压根就不给下属说话的机会,这样,自然就达不到沟通的目的。下面这则故事里的处长就是有着典型官僚主义作风的领导的代表。
老王再过三个月就要退休了,这一天来找处长商量一些事情。可处长不在,秘书就安排老王在办公室等一会儿。没有想到的是,处长办公室办公桌的玻璃突然碎了,恰巧这时处长走了进来。处长见此情形,不问情由地就把老王训斥了一顿,说他不爱护公共财产,丝毫没有给老王解释的机会。老王后来想了想,算了,认倒霉吧。于是,就把自己办公桌的玻璃换给了处长,自己把坏的粘好继续使用。
又隔了几天,处长检查卫生时,看到老王桌上的烂玻璃,老王还没有张嘴,处长就批了老王一顿,说他故意破坏公物。老王气得浑身发抖,但是处长就是不给他解释的机会。
第二天,老王自掏腰包上街买了一块新的玻璃,把自己桌上的那块烂玻璃换了下来,但是老王舍不得扔掉那块烂玻璃,于是,下班后就准备把那块烂玻璃提回家。刚走到单位门口,处长的车迎面开了过来。处长看到手上拎着玻璃的老王,立即跳下车,怒气冲冲,指着玻璃把老王狠狠骂了一顿,根本不容老王说一句话。处长的训斥从行为到思想,还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最后说:“老王,你明天不用来上班了,在家写检查。什么时候有了深刻的认识,什么时候再回来上班,这段时间没有工资、没有奖金。”(www.xing528.com)
这时正值下班的高峰期,很多员工和路上的行人都过来围观。老王一辈子本本分分,在单位工作了将近40年,何时拿过单位的一针一线?此时哪受得了这气,再加上老王的年龄稍大,一激动,心脏病就犯了,立刻被周围的同事送进了医院。
后来,单位的一些领导去医院看望他,老王只是颤颤巍巍地拿笔在纸上写了一句话:“给我说话的机会。”
从这个故事里不难看出,之所以出现后来的结果,主要是处长与老王缺乏有效的沟通。不是老王不去沟通,而是有着浓厚官僚主义作风的处长不给他机会,这也是老王最后写下那句话的原因。
对于现在的企业来讲,员工的创造力和知识能力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财富,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的知识性员工,他们的思维、创意是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企业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就要重视这些员工,吸取和发掘他们的思维和创意,但是,这所有的一切都要建立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如果企业领导由于受官僚主义的影响,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员工,那么这种沟通更是无从谈起。
企业里的很多员工,他们的生存需要已经得到了满足,更加注重的是自己的能力能否得到肯定和尊重,自己的人生价值能否很好地实现。所以说,企业的领导们只有接近他们,关心他们的需要,肯定他们的价值,才能和员工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也才能够使企业内部安定团结,更能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管理未来》一书中,彼得·杜拉克大声疾呼:“走进群众,发掘他们的问题。这是最好的领导。”因此,作为公司领导,在日常管理中,你一定要摒弃官僚主义,给予下属说话、表达意见的机会。不能任凭你一个人在说,而下属只配做听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