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果与经验

成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果与经验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成都市近年来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为核心,实现统一户籍背景下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大胆尝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2017年成都市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成都城乡一体化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在体系规划、制度改革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成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果与经验

(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成都市近年来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为核心,实现统一户籍背景下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大胆尝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2007年以来,成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如图9-3所示。截至2017年年底,成都市整体城镇化率达到71.85%,其中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武侯区和成华区的城镇化率均实现了100%,都江堰市的城镇化率达到58.97%,位列远郊区第一。

图9-3 2007—2014年成都城镇化率[7]

此外,成都市农村居民的收入也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如图9-4所示。

图9-4 2007—2014年成都城乡居民收入比[8]

(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增强

成都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保证制度建设和完善,从制度层面为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提供保障,具体包括城乡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方面,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保制度更加公平可持续,多缴多得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实现社会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城乡居民参保全覆盖、城乡就业社保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全覆盖,建立了城乡无缝对接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截至2014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7%,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示范城市。

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综合型社会救助体系,全市低保标准实现分圈层统一,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整体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实现同一区(市)县内城乡标准统一。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标准化改造建设,对全市410所农村中小学、223个乡镇卫生院、2396个村卫生站全部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建设,如郫县安德镇两路口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城乡完全打通和市级统筹,城乡教师、医生互动交流,优质教育、卫生资源进一步向农村倾斜。

成都制定并实施了涉农社区和村公共设施配置标准体系,这是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建立并实施这一体系,同时上调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额度,专项资金最低标准达到40万元/村。实施小型公共基础设施村民自建项目改革,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标准化建设初见成效。实施农村居民饮水保障提升工程,村和涉农社区自来水覆盖率达80%;推进农村道路联网加密和提档升级,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水泥路,农村客运通村率达到98%;开展乡镇重大公共建设项目民主管理改革试点,实现了城乡水电气供应以及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

(三)城乡规划建设水平有所提升(www.xing528.com)

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五个“坚持”,即坚持规划的统领地位、坚持规划的公共政策导向、坚持统筹城乡的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坚持优化规划管理的体制机制、坚持公众参与原则,构建“双中心、多层次、网络化”市域城镇体系,推进重点镇向小城市、一般镇向特色镇转型升级,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城镇组团已初具规模。创新规划了“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模式,已建成新农村综合体和聚居点1900余个,230多万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受到中农办、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和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如成都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如图9-5所示。

(四)农村产权改革初显成效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成都大力推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此过程中探索并实践了土地、资本、人力资源等要素流动的实现路径,通过这种方法有效提升了城乡要素配置效率。加强农村金融工程建设,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制度,积极探索以各类产权为抵押实现农村融资,因为成都在农村产权改革上做出了努力,使相关制度在“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充分发挥了作用,为灾区重建提供了重要支持。以成都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都江堰市、彭州市等灾区为受灾农户提供重建融资担保,以此帮助受灾群众切实解决贷款无抵押担保物问题,为灾后重建的资金筹集作出了巨大贡献。2014年,融资额累计超过120亿元。2014年,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各类农村产权累计交易额达416.24亿元,交易总量居全国同类交易所第一。

图9-5 成都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综合体建设

(五)社会管理改革力度增强

进一步推进城乡统一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并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推动人口服务管理从流动人口向实有人口转变,基本上实现了进城务工人员和城镇居民在医疗卫生、子女教育等方面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深化社会组织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发展和完善社会组织分类发展管理办法,进一步扩大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的范围。加强地名标牌管理,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机制。推进居务公开,加强公共服务和管理透明化,推广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建立了社区公共财政制度,村民议事会实现了能力和水平层面的显著提高,街道管理和村社治理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六)产业互动发展态势良好

成都围绕三化联动推动产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工促农、以贸带农、以旅助农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2017年成都市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升。2017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89.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

成都城乡一体化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在体系规划、制度改革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成都近年来建立多规协调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规模经营体系改革、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构建新型乡村治理机制、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等9项成果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

鞍钢教授提出,只有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城市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但是很长时间以来我们没有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但是成都解决了这一问题,推动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城市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