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行具有差别化的城市产业转型战略
1.建立面向大都市圈的新型产业分工体系
大都市中心区对于公司总部、研发、设计、培训以及营销、批发零售、商标广告管理、技术服务等环节进行着重的发展,由此形成一种十分明显的两头粗、中间细的“哑铃型”结构;而大都市的郊区(工业园区)和其他大中城市则是侧重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形成了中间大、两头小的“菱形”结构;而周边的其他城市和小城镇则专门发展一般制造业和零部件生产,由此形成中间粗、两头细的“棒型”结构(图8-2)。
对于这种面向大都市圈的一体化新型产业分工,适当地进行产业链重组和资源整合,使大都市圈的整体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产业链群体竞争的格局。
图8-2 大都市圈内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2.推动大城市的高端化和服务化(www.xing528.com)
对于一些大城市而言,应不断向高端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所谓的高端化,就是产业高端化。而所谓产业高端化,就是依托大城市的优势,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包括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效益的高端行业和产业高端环节。
(二)构建复合宜居的城市生态网络
从各个城市的具体特点出发,构建网络化的城市生态廊道,建设复合宜居的城市生态网络,推进具有混合(Composite)、紧凑(Compact)、融合(Combine)、共生(Coexist)、循环(Circulate)“5C”特征的复合型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融合,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探索城市绿色发展、绿色繁荣之路,将会是未来中国城市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这里所讲的复合型城市,它是一种产业协调、功能融合、城乡统筹、生态平衡的新型城市形态,是一种可持续、宜居的有机城市,所以,城市实际上是一个复合的生态有机体。
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把过去那种城市单一功能分区的传统思想和做法予以彻底抛弃,树立城市“有机体”的复合理念,避免搞大范围、功能单一的卧城或工业区,高度重视产业混合用地和职住平衡,尽可能减少大范围“钟摆式”的通勤,构建现代化的新型复合城市和有机城市,对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发展加以促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