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民工市民化的时代特征探析

农民工市民化的时代特征探析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郑杭生认为,农民工市民化主要是农民工本身的素质转变,由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因此,我国的教育在短期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义务教务、职业教育几乎全面覆盖,这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也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础。

农民工市民化的时代特征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要求还不匹配,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和品质。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城镇化建设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尤其是城镇化建设的内涵界定和路径选择,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和这样的顶层设计必将对我国城镇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给我国农业转移人口未来的定位和发展也指明了方向。

近20年来,中国农民工大部分都采取跨区域就业,他们背井离乡,每逢过年过节,就会出现世界上最集中的人口流动。这种人口流动密度极大,范围极广,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政府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考验,这种异地就业的现象也带来了夫妻长期分居、孩子长期留守、老人长期孤独的社会现象,因此我国政府现阶段已经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在中央城镇化会议中提出要高度重视民工市民化的问题。

(一)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内涵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农民工市民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种趋势不仅会改变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结构,对农村的发展也同等重要。

在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上,我国有很多经济学家与社会学家都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有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认知。这些理解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郑杭生认为,农民工市民化主要是农民工本身的素质转变,由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刘传江认为农民工市民化不仅是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高,还包含社会地位的改进,意识形态领域也会得到相应的转变。文军认为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社会转变过程,农民工在社会进展的过程中充当了主体,要实现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社会观念等一系列的变革。

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包括很多方面,诸如农民工的身份将由农民转变为市民,地位从农村社保转变为城市社保,从农民素质转变为市民素质,从较低的文化素养到较高的文化素养,从低技能就业到高技能就业,从农民工到市民的过程是漫长的,不仅涉及农民工的表象的转变,更是意识领域的一个大变化,这涉及整个社会的结构调整。

(二)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状况

我国虽然从规模上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但从本质上分析,广大进城农民工并未实现从外而内的市民化转变。农民工在现阶段自身仍然存在很多不相容的因素,市民化相应的条件还没有完全具备。因此说,市民化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农民进城,产业市民化先行;第二个阶段就是从各个方面全方位进城,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农民工市民化。我国现阶段,农民工市民化还处于第一阶段,针对农民工进城后被城市边缘化、得不到同等的福利待遇等社会问题依旧很多,并已成为我们现阶段城镇化最大的问题,也是我们现阶段城镇化的最主要的特征。

1.农民工市民化规模与质量脱节

如表7-3所示,2000年我国城镇人口为45906亿,城镇化率为36.22%,2011年我国人口达到69079亿,城镇化率为51.30%,以2000年为基期,新增城市人口约23000亿。至2014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74916亿,城镇化率达到54.77%,仍以2000年为基期,我国城镇人口又增加了29010万人,增长幅度为63.2%,这个比例说明我国城镇化速度已经远远高于西方国家,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城镇化的难度加大,城镇还没有做好迅速接纳如此规模人口的各项工作,城镇化问题越来越凸显。

表7-3 2000—2014年全国城乡人口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农民工市民化发展缓慢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农民工在城市基础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建筑工地进行调研时,发现80%以上的工位都来自农民工,所以他们成为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但是农民工进城务工后,难以融入所生活的城市。他们面临着户籍约束,无法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不能负担高昂的居住成本,不能得到充分的子女教育权利,在思想上没有归属感,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束缚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由于经济条件、城镇基础设施发展的脚步相比较农民工进场的速度相对缓慢,所以农民工市民化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渐进式发展,所以从当前的发展阶段来看,并没有实现突破性进展。约束性最强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还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对于架构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在短期内很难快速行进。农民工也就不能立即完成市民化的转变。

(三)农民工市民化实践调研(www.xing528.com)

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社会转变,农民工在新的经济体制下也表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1.家庭式移居趋势明显

我国的家庭务工结构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男主人一人外出务工,女主人留在农村带领老小进行生产生活。第二阶段,农村妇女离开农村,夫妻二人共同赶赴城市务工,老人孩子在农村留守。第三阶段,孩子随父母离开农村,到城市接受教育。我国现阶段已经处于第三阶段,家庭式移居已经成为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主要模式。

2.农民工年轻化趋势显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国老一代农民工逐渐回归农村,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主流,“80后”以及“90后”的农民工群体已经超过1亿人,并且速度还在增加。调查数据表明,农民工依然以青壮年为主,年龄在16~40岁的占比56.5%,其中16~30岁的占比33.7%,超过了整个外出就业农民工的三分之一。

这些年轻人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从小就随父母迁移至城市,接受城市的教育,与城镇居民生活在一起,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已经融入城市;另一类是新进城市群体,这部分年轻人虽然生长在农村,但大部分孩子没有从事过务农,对土地没有依赖。

3.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提高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资本的稀缺性决定了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提高的第一要素。因此,我国的教育在短期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义务教务、职业教育几乎全面覆盖,这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也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础。

2017年,农民工中,未接受过教育的群体微乎其微,高中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占比27.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所占比重比2016年提高0.9个百分点。外出农民工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3.5%,比2016年提高1.6个百分点;本地农民工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4%。

4.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下降,外出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高于本地农民工

表7-4 农民工从业行业分布

通过表7-4可以看出,2017年,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为51.5%,比2016年降低了1.4%。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为48%,比2016年增加了1.3%。此外,农民工在金融业、教育、文化、体育娱乐业等服务业的从业比重虽然较低,但占比在逐年提高。

5.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增强

现代的年轻农民工们,物质生活优越,并没有生存的压力,他们向往平等,对幸福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大台阶,更希望留在生活便利的城市发展,所以市民化意愿较老一代农民工强烈很多。

根据调研结果,新生代农民工不仅关心自己的经济收入,还会要求更多的发展平台与机会、社会保障与福利,他们对真正融入城市充满了无限的渴望,他们希望享受均等的城市公共产品,这部分群体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最主要的一个群体,他们能够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与需求,提出较为真实的诉求,根据这些诉求,政府可以更为高效地制定农民工市民化发展的相关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