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是新型农村社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一个重点。
1.规范并完善县市区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机制
政府应该组织卫生局和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医改政策,改革城市的公立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疾控中心的组织运营方式,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科学管理、投入和监督,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以此保证城市医疗卫生事业可以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科学调整城市医疗卫生资源结构
对于新建的社区卫生机构,医疗部门应该严格审批,要充分考虑人口分布、医疗资源布局等各相关因素,要让社区卫生机构尽可能地满足一定范围内的群众的就医需要。为了保证社区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行,各级政府要建立并实施相应的投入机制,要按照相关政策为卫生机构划拨资金。对于社区居民认可的社区卫生机构,为了让社区居民更及时地就医,社保部门应该将这些卫生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机构范围,推行社区首诊制度,实现患者的科学引流。此外,卫生部门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二级以上医院的监督和管理,从而推进我国医疗卫生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
3.完善各类参保人员医药费的报销规定
基层调查是各主管部门必须重视的调研手段,相关人员应该到医疗机构和患者中间进行深入调研。遵循国家政策的前提下,为了让群众更好地享受医疗服务,要进一步调整、细化并调高医药费用的报销比例。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宣传医疗报销政策,让社会公民接受分级治疗,根据自己病情的轻重选择不同级别的医院,让低级别医院发挥其作用,高级别医院缓解病号过于集中、医院资源过于紧张的压力,让病情轻重不同的病人都可以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
(二)加强农村新型社区教育建设
社区教育在现代经济发展情况下,必要性日益凸显。社区教育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社区成员进行教育,以此有效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水平,并以此从整体上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经济发展,进而促进社会进步的教育活动。农村社区教育和一般的社区教育存在一定区别,农村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校园教育和校外教育。
校园教育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制度化的教育培训,以此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思想素质和动手能力。校外教育是指人们通过校园以外的其他途径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和规范,以此为基础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自我教育方式。校园教育和校外教育有一定的交叉重叠,但校园教育主要由学校进行教育,社会化教育则是人们处于社会环境中,以家庭和社区为载体。通常,农村社区教育是指以农村家庭和社区为单位,政府牵头,联合教育部门、文化部门、卫生部门、农业部门以及一些社会团体,对区域内居民予以各种类型的教育,让其具有一定的社会知识,遵从正确的行为方式,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而这对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他们具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素质。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他们不能适应行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需要。通过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服务,可以帮助社区居民进行终身教育提供良好的机会和平台,同时社区教育还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可以为社会培养专业型高素质人才。对于当前的社会发展来说,持续学习、终身学习是每个社会公民的事,建设并完善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区是全社会的事。因此,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保障机制。
1.加强并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职能
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比较滞后,尤其是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滞后情况更为显著。也就是说,想要推进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就要从制度到组织机构同时发力,开展全面的建设和完善工作。从制度层面看,目前已经基本确定了系统的章程和规范,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也需要不断修订,以符合实践条件的变化。从制度层面看,当前已经初步划分了市、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但是具体的隶属关系和各组织机构的职能等均没有确定。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探索及完善。政府应该加强对社区教育的重视,将其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中,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将社区教育视为重要内容,将加强农村社区教育建设纳入政府的工作职责范围之内。政府在农村社区教育建设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统筹功能,积极为建设工作提供支持,营造两种不同的舆论环境,制定并落实有利于社区教育发展的政策。各相关部门应该将日常工作与社区教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让农村居民可以有更便利的学习条件和更舒适的学习环境。
2.加大农村社区教育的资金投入
社区教育具有鲜明的公益性,应忽略其经济效益,衡量其社会效益。因此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属性的支出,应由政府投资作为主流,建立专项资金,并配套相应的财政资金使用制度,从而保证社区教育可以在需要时及时获得资金。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并明确落实的情况。还可以在社区建设资金中提取一部分用于社区教育,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社区教育建设的资金,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人都可以也应该是提供经费的主体,从而帮助社区教育解决经费欠缺的问题。
但是,由于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社区间的资金投入差异较大,因此在经济发展落后区域,还应通过拓展多种渠道,拓展资金来源,促进社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3.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光有政策和资金支持还不够,还需要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提供教育力量。当前,我国各地社区纷纷组建了教育师资队伍,主要由专职人员组织管理,聘请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利用行业知识,满足社区教育的需求。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师资配备除了专职和兼职以外,志愿者也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专职教师是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社区教育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兼职教师主要来自学校选聘和社会应聘,属于专业化技术人员;志愿者教师则大部分为各个院校的退休教师,还有一部分是各行政事业部门的培训教师。专职教师可以发挥指导、督导与示范的作用,兼职和志愿者教师则承担具体的培训内容。
(1)做好教师分工,提高教师素质
专兼职教师与志愿者教师要分工合作,常务性的工作由专职教师队伍主管,教学任务更多地依靠兼职教师和志愿者教师。因此兼职教师队伍要由专业性较强的行业专家组成,对志愿者教师的素质严格把关,要聘用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富有责任心和爱心的社会人士。
(2)提高教师待遇,提供物质保障
目前很多志愿者教师在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时得不到任何经济回报,应该适当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同时按照能力考核的结果对表现优异的志愿者教师给予一定奖励,还可以通过评聘优秀志愿教师等方式对优秀志愿者教师进行表彰,让他们在社区教育中有获得感,从而吸引更多志愿者教师和技术人员加入社区教育的教师队伍中。平时注意搜寻优秀技术能手,建立专家库,让这些行业最优秀的人才积极投身社区教育,提高社区教育的水平。
(3)积极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性
目前,我国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性,因此应该加强对专职和兼职教师的教育和培训,通过相应的课程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可以组织专职兼职教师参与定期学习和培训,让社区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态度,形成正确的认识,并用理论指导社区教育的实践,让其接受最新的知识及政策,保证社区教育的开放性和科学性。
(三)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市场服务建设(www.xing528.com)
1.农村社区市场的发展促进农村社区的发展
(1)农村社区市场的发展促进社区服务的发展
社区市场不健全就无法吸引大批企业进驻,这就会限制社区市场的商品的品种,无法提供完备的售后服务,最终就会从整体上对社区的服务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农村社区市场是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只有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以此为基础建设和发展社区。农村社区在交通、基础设施、社区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建设,而只有依靠发展经济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培育和完善社区市场就是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2)农村社区市场发展促进农村文化系统发展
文化子系统需要通过社会化实现社会整合,而教育是实现社会化的最重要途径。农村社区由于经济、交通等条件受限,导致其教育水平相对于城市社区比较落后。虽然我国一直通过希望工程等项目为失学儿童提供教育机会,但相对于整个失学儿童群体来说这简直是杯水车薪。想要从整体上改善农村社区的教育问题,必须推进农村社区经济发展,经济是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此外,交通也是影响农村社区文化系统发展的重要问题,只有加强交通建设才能打通农村和城市直接的连接。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有必要推进农村社区市场的发展,以此有效促进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加强农村社区与外界的交流沟通。
2.农村社区的发展促进农村社区市场的发展
农村社区发展滞后,社会控制相对较弱,也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此外也没有健全的管理机构,这就导致整个农村社区市场混乱,没有法律的规范和管理机构的监督,严重阻碍了农村社区市场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农村政治系统的功能建设,以此为农村社区市场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推动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
(四)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志愿服务建设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社区志愿者也踏上舞台,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未形成制度,在居民之间的影响力较小,村民不明白志愿者到底提供的是什么样的服务内容,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参加志愿服务,所以这些问题导致志愿者服务流于形式,还没有发挥其效用。
因此志愿者的社区服务还需要长时期的建设,而加强农村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是社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完善。
1.强调志愿服务的全民参与
开展农村社区志愿服务,一个重要目标是有效地加强农村居民的组织性,加强他们的集体凝聚力。因此,必须强调志愿服务的全民参与。首先,拓宽宣传渠道,利用村民培训机构,村民网络平台,召开村民会议,宣传志愿者服务的必要性,吸引村里的能人和权威人士首先加入志愿者队伍,形式示范作用,通过实际行动带领人们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其次,找准定位,引导全民参与志愿者活动,遵循“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原则,科学划分农村居民的服务要求以及农村居民自身的服务能力。将服务主体划分成不同层级,按照这一分类建立相应的志愿者群体,以此提供更全面的志愿服务。最后,加强制度的建立完善。一方面,应该尽可能地将志愿者服务内容细化,划分不同类型的小组,让服务有效;另一方面,在条件具备的农村社区,应该针对志愿活动建立相应的奖励政策和补贴政策,以此激励人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志愿活动,为农村社区的建设提供重要力量。
2.强调志愿服务的全程参与
在建设志愿者队伍时,必须保证不能为了建设队伍而建设队伍,而应周期性地、全方位地全程参与活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志愿者队伍服务的登记考勤制度,要保证记录的完整性和标准化,通过这一制度反映参与志愿活动主体的实际参与情况;第二,建立健全服务质量信息反馈和报告制度,该制度是为服务质量提供保障,确保志愿服务不只是做样子,而是切实为农村居民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建立健全经常性的测评制度,只有科学有效测评才能及时发现和改正志愿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农村社区可以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评和以村为单位的互评,以此保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建立以上这些机制,有效保证志愿服务的持续性、全面性和高质量。
3.强调志愿服务的全方位服务
(1)扩大服务对象
针对老弱病残群体开展广泛的帮扶性服务,同时要加强对村级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将其作为服务对象,组织和引导农村居民广泛参与各种活动,志愿服务应该覆盖民政保障、社会平安、农村文明和科技知识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2)丰富服务形式
通过群体对群体、一对一等方式,将志愿者队伍服务与农村社会组织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农村志愿者队伍的作用,有机结合社群文化团体和经济合作组织,从而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开展更广泛、有效的志愿活动。
(3)加强农村普法工作
重视农村的普法工作,虽然政府把农村普法早已作为正常工作运行已久,但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发挥最大的作用。所以应加强此类教育,保证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通过组建专业性宣传队、设立监督岗,做到社情上下畅通。
4.强调志愿服务的全体系统管理
第一,民政部门应该加强对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正确指导,同时应该加强对专业协会的严格审批和管理,以此保证农村志愿者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保证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建立健全志愿者队伍组织,实行村级民主管理。同时,相关部门应该不定期地联合农业部门、卫生部门、安全部门等各相关部门组织活动,为农村志愿服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三,引入民主管理的机制,志愿者队伍的加入以及考核依赖民主评议标准,志愿者服务内容及效果在全村内公示,接受全民监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