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启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城乡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准备阶段(1868—1920年)
在这一阶段,日本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并通过征收高额农业税来为工业发展积累资本。与此同时,政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为工业化与城市化准备了必要条件。
(二)第二阶段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初始阶段(1921—1950年)
在这一阶段,日本的工业化发展相对而言比较迅速,逐渐形成了京滨工业带、中京工业带、阪神工业带和北九州工业带。1940年,日本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37.7%。
(三)第三阶段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1951—1977年)
在这一阶段中,以朝鲜战争爆发为契机,作为欧美国家的战略物资基地,日本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复苏,工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城市化速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口向东京、阪神和中京三大都市圈集中。1970年,日本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2.1%。
(四)第四阶段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成熟、完善阶段(1978年至今)(www.xing528.com)
受20世纪70年代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开始放缓。在这一阶段,日本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由于大城市人口已基本饱和,日本人口开始向中小城镇甚至农村迁移,城乡经济社会逐渐融合。表3-5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口变动情况。
表3-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变动情况[7]
日本城乡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政府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形成了高度集中的城市化模式。日本政府通过多种措施引导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形成了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都市,1998年三大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6.8%。
第二,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农业发展为日本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创造了前提条件;日本的轻、重工业发展结构较为明显,轻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重工业则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这都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
第三,外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国内的资金严重不足,朝鲜战争的爆发为日本提供了利用外资的机会。1950—1973年,日本共引进技术21863项,累计金额43.56亿美元,外资的引用对日本的经济复苏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在城市化中后期,日本的农村与农业发展较为缓慢,经过研究,从制度上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大批法律政策,积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布了《过疏地区活跃法特别措施法》《山区振兴法》《半岛振兴法》等政策,并从资金方面加大对农村的倾斜力度,改善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进而协调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