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美发达国家城乡关系演进历程回顾

欧美发达国家城乡关系演进历程回顾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英国的城乡关系演进历程英国最先开始了近代城乡关系的变迁。(二)美国的城乡关系演进历程1776年,农业在美国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北部为小农经济,南部则雇佣黑人奴隶实行种植园大农场制度。19世纪20年代是美国工业化进程的转折点。此后,美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条件日益改善,农村人口加速向城市转移。1950年美国城市化率达到64%,1970年进一步提升到73.5%[6],美国进入高度城市化的国家行列,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

欧美发达国家城乡关系演进历程回顾

(一)英国的城乡关系演进历程

英国最先开始了近代城乡关系的变迁。由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产业结构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农业的产业地位逐渐被现代工业取代,劳动力也因为劳动岗位的变化向工业、服务业等产业转移,原本相互依存的城乡关系逐渐发展为二元化的城乡分离与对立。

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属于典型的农业社会,农业是英国的第一产业,居于国民经济基础地位,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高,1750年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3/4。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改变了英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最为重要的产业,而传统的农业失去了第一大产业的结构地位,城乡居民的人口就业岗位结构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动。

表3-3反映了英国1801—1955年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很多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无业农民,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民的空余时间大大增加,因此在英国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与此同时,城市发展迅速,各种生产制造业、建筑安装业和生活服务业的迅速扩张,也提供了大量的非农就业岗位,并且从事非农就业的劳动力工资收入基本都高于农村雇工,英国及时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调整了针对人口流动的法律文件,降低了人口流动的门槛,日益发达的交通运输工具以及越来越低的转移成本,都让人口的城乡流动加快速度,大量农村的劳动力涌向城市,让城市的人口更加聚集。

表3-3 英国1801—1955年国民经济结构变动表[3]

注:1801年、1851年、1901年的数据不包含北爱尔兰。

研究认为,英国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主要是以短距离为主,先是城市周围地区的农村居民向城市迁移,他们走后所形成的真空由较远一些地方的居民迁来补充。

在英国城市化过程中,以工业为主的大城市、靠近海洋的城市以及占据旅游资源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而其他工业化程度低、交通运输不便的城镇人口增速则相对较为缓慢。至20世纪初,除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之外,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速度放缓,趋于稳定,各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成为主流。

随着英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已经实现了均等化,城乡居民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居住地点,城乡经济社会实现了一体化。

(二)美国的城乡关系演进历程

1776年,农业在美国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北部为小农经济,南部则雇佣黑人奴隶实行种植园大农场制度。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带动之下,美国的东北部首先出现了工业化,新英格兰地区矿产丰富,邻近五大湖,交通便利,因此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了机器工业生产

在19世纪20年代之前,美国工业化程度进展缓慢,城乡之间的人口转移并不显著,1810年美国城市化水平仅为7.3%。19世纪20年代是美国工业化进程的转折点。此后,美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条件日益改善,农村人口加速向城市转移。到内战前夕,美国北部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www.xing528.com)

19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美国由于领土的西扩与开发,大量的移民迁移至西部,通过土地制度的改革,开发了西部农业,还进行了大量的交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大量资金,西部快速崛起,这就是美国崛起的“西进运动”,该运动有力地推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随着美国农业开发的推进,农业劳动力人数从1870年的644万人上升到1910年的1239万人,但农业从业人员在社会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却迅速下降,1870年占51.5%,1890年下降到40.6%,到1920年则进一步下降到25.6%。随之,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农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也在相对应地下降。1870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为第一产业,而1890年工业就取而代之,至1900年工业产值达到农业产值的3倍。[4]到19世纪末,美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其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上升至30%,美国也因为工业的发展在经济上跃居世界第一位。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空前高涨,从城市分布情况来看,向北部和西部的城市转移人数较多,西部新城市发展崛地而起,而北部工业城市人口也得到迅速增加,美国城市化速度在该时期快速推进。1860—1910年,美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由9个增加到60个,1万至2.5万人的城市由58个增加到369个。

与此相对应,美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1∶3的比重由1870年的25.7%提高到1890年和1910年的35.1%与45.7%,到1920年,美国城市化率达到51.2%,初步实现了城市化。

表3-4反映了美国城乡人口比重与农业就业情况。

表3-4 1890—1930年美国城乡人口比重及农业就业情况[5]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美国城市化过程中,外来移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基本实现城市化的100年间,美国外来移民总数达到3300万人,其中1900—1910年10年间就高达800万人。

随着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范围不断向郊区扩展。从19世纪末到1910年,纽约的面积扩大了7倍,波士顿仅在19世纪末的10年间面积就扩大了30倍,费城同一时期面积则扩大了近60倍。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都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在中心城市与卫星城连成一片的地方,形成了城市群和城市带。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国防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兴未艾,高速公路连接成网,由此促进了农业人口继续向城市转移。

1950年美国城市化率达到64%,1970年进一步提升到73.5%[6],美国进入高度城市化的国家行列,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城市人口趋于饱和,人口开始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回流,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这成为缓解大城市压力、实现城乡融合的一种有效途径。随着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美国的城乡差别不断缩小,城乡经济社会逐渐实现了一体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