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孕育城市,城乡互相依存

农村孕育城市,城乡互相依存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在形成以后,城乡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类居住发展史上的第四阶段正式形成。美洲和非洲作为另外的两个城市发源地,城市的出现相对要略晚一些。在工业革命以前,城市化总体上虽然扩张速度较慢,但相对比较稳定,城乡已经呈现出互相依存的状态。在古代朝廷、各级官吏、贵族基本聚居城市,广大农民聚居在乡村,城市与乡村存在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农村孕育城市,城乡互相依存

(一)城市形成前的城乡关系

农村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又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在城市形成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人类生产与居住处于流动状态

类人猿是被人类学家认为最早出现在非洲东部和南部的热带草原上的,距今约有250万年的时间。这种与人相像的两足动物运动系统是与猿脑般的大脑结合在一起的。

因此,智力水平低,语言和创造工具的水平也相应偏低是最明显的特点。旧石器时代的人之所以能称为人,是由于他们学会了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不过,他们仍靠捕捉动物和采集植物谋生。

由于他们对大自然十分依赖,所以就长期被大自然所支配,经常过着流动的生活;而且一块地方所能供给的食物有限,他们只好以小群体进行行动,居无定所。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技术要比早5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先进得多,但由于生产率低,这种技术仍是最低级的。人们靠捕捉动物和采集野生植物生存,生活勉强糊口,朝不保夕。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类选择的居住方式主要是到处流动,随着食物来源的变化而变化。

2.人类生产与居住进入相对稳定状态

在前一个发展阶段基础上,随着制造工具的知识和技术的积累,以及生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为了能够抵御那些凶猛的野兽和严寒酷暑,人类渐渐发现了能满足这种需求的天然去处——山洞。山洞系统最重要的两项指标——温度和湿度都相对稳定,适合居住。正是因为这一点,早期的人类文明,才主要体现为洞穴文明,从此以后人类的活动范围也相对固定下来。

3.人类生产与居住进入固定化状态

人类在告别了旧石器时代之后,开始正式跨入新石器时代。人类对大自然的依附性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留下了印记。但是,当人类拥有划时代的新发现——不仅靠采集食物,还可以通过栽培植物、饲养牲畜,形成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时,这一依附性大大减弱了。

新石器时代的人不再是用打制法,而是用磨制法制作石头工具;他们的食物来源大部分甚至全部是靠栽培植物和畜养动物,而不是靠狩猎或采集。这两方面的变化,以后者重要得多。

也就是说,新石器时代人类生产方式所出现的转变,已经进一步使得人类居住状态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人类的生产与居住开始进入固定化的状态,农业生产活动主要在村庄周围的土地上进行,村庄聚落逐步形成。

(二)城市形成后的城乡关系(www.xing528.com)

伴随着人类生产与居住的条件不断得到完善,最终以一种高度集中的状态集聚在一起,即形成了城市。城市在形成以后,城乡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类居住发展史上的第四阶段正式形成。

公元前3500—前3000年,尼罗河流域及两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城市。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正式形成了统一的王国,定都在提尼斯,后来又把孟菲斯建为新都。

在公元前3000—前25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开始了最初国家的具体形成过程,并陆陆续续地出现了很多城市国家。在尼罗河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共同影响下,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小亚细亚的赫梯和地中海东部沿岸的腓尼基也陆续地出现城市。腓尼基诸城有发达的手工业商业,与埃及、克里特等地有商业往来。

与此同时,东地中海上的克里特岛上也开始出现相应的城市文明。印度河流域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主要发源地。中国也是世界城市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公元前2500—前2000年,城市雏形渐渐出现;公元前2000—前1600年间出现城市。美洲和非洲作为另外的两个城市发源地,城市的出现相对要略晚一些。

总之,世界上城市产生的主要时期积聚在公元前300—前1500年。在亚欧非大陆上,从西部到东部,城市文明得到了大肆的兴盛,然而城乡之间的界限或区分较弱。

从公元前1000年以后至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衰亡为止,希腊、罗马文化在欧洲产生,这一文化的出现与城市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中国,产生了可以与之媲美的春秋战国秦汉文化,同样是以城市的发展为主要标志。

尽管在15世纪至17世纪城市发展较为迅速,但是,在产业革命之前,世界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仍很低,世界人口的绝大部分还分散在广大农村地区。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促进机器工业迅速发展,促使人口向城市迅速集中。不仅如此,工业化还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为现代化大农业生产方式的确立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当时,世界城市的人口也只占世界总人口的6.5%。由此可见,农村是城市发展的源泉,正是因为农村的发展才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在工业革命以前,城市化总体上虽然扩张速度较慢,但相对比较稳定,城乡已经呈现出互相依存的状态。

前工业化时期的城乡关系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在经济上,古代城市依赖于农村。在古代,农村是整个社会财富创造的源泉,不仅从事农业,而且从事相当大部分的手工业和商业。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由农村为整个社会提供,而城市基本从事商业和服务业,很少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城市居民所需的大部分物质财富都来源于农村。

第二,在政治上,古代城市掌握着政治权利。城乡之间是一种政治上的隶属关系。在古代朝廷、各级官吏、贵族基本聚居城市,广大农民聚居在乡村,城市与乡村存在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这种关系虽然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对立,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不是城乡之间的对立。

第三,在空间上,古代的城市和农村仍然是处于混沌的合一阶段,而且城乡之间的分化也处于一种萌芽阶段,古代的城市还没有表现出一种独立的经济以及政治职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