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城乡发展一体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国外城乡发展一体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国外城乡发展一体化研究总结1.研究特点国外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其研究特点有四个。研究视角多样,成果丰硕国外没有“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一明确概念,不过基于城市

国外城乡发展一体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国外城乡发展一体化研究的阶段划分

通过对国外城乡关系理论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出,从城乡发展一体化理论萌芽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探索研究,国外城乡发展一体化理论研究发展历程可以总结为“由合到分再到合”的演变,因此我们可以将国外城乡发展一体化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表2-1)。(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城乡发展一体化理论研究的新发展

表2-1 国外城乡经济社会化一体化理论研究的阶段划分

1.关于城乡发展一体化模式的理论研究

国外关于城乡发展一体化模式的研究,形成了两种著名的模型:城乡融合区模型和区域网络模型。

第一种模型来自麦基的结论。20世纪末期,亚洲范围内的大型城市周边,即城市与农村之间边缘地带部分,大批工农产业以错杂交织的状态出现。麦基对西方世界中大型城市形成的典型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得出“城市与乡村界限日渐模糊,农业活动与非农业活动紧密联系,城市用地与乡村用地相互混杂”的结论,这种城乡关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城市模式,即城乡融合区模式。其分析了城乡联系是否紧密,城乡之间要素流动是否通畅与频繁,进一步研究了经济形势变动和社会发展阶段对区域内部各种状况的利与弊。他将研究重点跳离出城乡差别,而转向于研究空间经济在城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这种相互作用会如何影响融合区的经济行为和聚居形式。因此,他的最终结论与前几种理论主张有所区别,给城乡关系转变领域引入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内容。麦基的城乡理论一经提出便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大批学者开始从新的角度去重新衡量和研究城乡之间的关系。

第二种模型由道格拉斯提出。道格拉斯研究总结了已存在的发展理论与规划,指出其中最典型的问题是割裂城乡之间的联系,并强调许多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农村经济处于十分贫困的状态,最终他转换视角,根据城乡相互依赖性,建立了区域网络发展模型。道格拉斯认为,联系城市和农村之间一系列关系的纽带是“流”,其中“流”主要包括五种不同的形式和状态,即人、生产、商品、资金和信息。这五种其中的每一种都包括多种内容,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效果,它们所反映出来的是空间联系模式及利益趋向特点。要想实现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均衡发展,必须要使得“流”可以将城乡之间的联系导向一种“良性循环”。据此,道格拉斯建立了区域网络模型:“网络(Network)概念是基于许多聚落的簇群(Clustering),每一个都有它自己的特征和地方化的内部关联,而不是努力为一个巨大的地区选定单个的大城市作为综合性中心。”这个模型认为只有大力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尽快完善城市与农村的基础设施网络,才能进一步增进城乡之间的融合度。

2.关于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路径的理论研究

国外关于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路径的研究,形成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施特尔和泰勒提出“选择性空间封闭”理论,该理论提倡“自下而上”的发展路径。两位学者研究城市与农村之间关系的切入点是空间区域,提出了“自下而上”模式,也可以叫作“选择性空间封闭”。两位学者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农村的发展目标应该定位于实现温饱,并从事一定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农业劳动,不需要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农村和农业中来。他们强调这种自下而上发展的前提是城乡之间以及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得到完善,且这种发展模式应由下面来发起和控制,需要政府首先考虑在政治上给予农村地区更高程度的经济自主权,能够自由调控价格体系,使之有利于农业生产,并积极发展外向型农村经济活动。

第二种观点是朗迪勒里提出的“自上而下”路径,也即“次级城市发展战略”理论。朗迪勒里在看到城市偏向的“城市—工业”道路和农村偏向的“选择性空间道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同样失败之后,提出了“次级城市发展战略”。他指出,政府的经济政策能否真正奏效,取决于城市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所以应该建立一个次级城市体系,使其能够承担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支持经济活动和传递行政功能的作用。与此同时,他认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联系能够推动城乡经济均衡发展,强调发展中国家政府若想实现社会与区域的双重发展,应该适当将资本分散,以建立完整、分散的次级城市体系,最终实现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和行政联系,特别是“农村和小城市之间的联系,较小城市和较大城市之间的联系”。这种理论和我国一部分经济学家的观点比较一致,即在发展中国家,小城镇的经济落后将会最终牵制农村整体的经济发展。

实际上,朗迪勒里的理论是建立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缺乏次级城市系统的基础上,并据此提出他的所有政策建议和战略,他的理论是“增长极”理论与“选择性封闭空间”理论的折中。

3.对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研究

除此之外,外文文献对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城乡发展差距方面:西维尔等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分析最终发现,不同地区之间差异使得FDI在中国分布的空间差异,最终导致了中国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之间发展状况的不同;樊胜根和张晓波等则认为农村内部的基础设施大大影响了农村的整体发展状态,例如促使大量农民进入城市脱离农村,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等;张晓波等主要研究了公共投资是如何引起中国农村地域之间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丹尼斯·海尔则着重研究了中国乡村工业的发展模式对协调区域收入平衡的空间模式问题。

关于城乡人口流动方面:梁哉等研究了中国城市化的乡村工业化和内部移民问题;陈阿敏和爱德华·库尔森、李海峥和史蒂文等研究了中国城市移民的决定因素问题;范宅等研究了中国加入WTO、农村劳动力迁移和中国城市失业的关系问题;丹尼尔·古肯德等对中国各类人口,尤其是乡村人口流动的现象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www.xing528.com)

关于城乡空间结构问题:宋顺锋等用1991—1998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变化,证明中国城市体系与帕累托规律相当吻合;易峰等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审视了国内人口暴涨、农村城市化进程和政府相关政策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三)国外城乡发展一体化研究总结

1.研究特点

国外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其研究特点有四个。

(1)研究视角多样,成果丰硕

国外没有“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一明确概念,不过基于城市和农村经济均衡发展所牵扯的诸多因素,学者选择了各自较为信服的研究角度,衍生出了许多相关理论学派。这些学者中,大部分集中于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规划学、人口学研究领域,他们所选择的视角有的侧重于区域,有的侧重于城市,还有的侧重于农村,通过不同视角的研究来解释和规划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其中不同的学者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各有不同,例如有的用理论进行抽象演绎,有的用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有的运用实践标准进行规范研究,有的选择多种方法相结合。从研究区域角度来看,这些理论大部分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城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于我国当前的城乡理论发展有着重要理论与实践指导作用。

(2)研究对象多为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城乡差距问题突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大量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研究纷纷转向发展中国家,如东南亚、南美洲和非洲等地区的国家。

(3)研究重点是城乡差异研究

城乡差异是国外学者的研究聚焦点,他们更多地将眼光聚焦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调查研究对其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展开深入分析,例如两者之间收入水平的差距、消费结构及水平的差距等。除此之外,他们还着重于研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内部个人和家庭的行为差异。

(4)注重空间分析与社会因素影响相结合

最早关注城市和农村之间关系的一批学者是城市规划学者,因此注重空间分析成为城乡关系理论研究一直以来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不过在关注空间分析的同时,要注意将其与社会因素相结合,尤其是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在研究城乡关系时不要忽视政府在促进城乡关系发展方面所制定的相关政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城乡关系研究离不开对政府相关政策的研究。

2.研究缺陷

西方发达国家城乡理论遵循着一个更广泛的假设:平等和均衡发展将贯穿整个地域。而时代在进步过程中,发展背景逐步发生变化,一些理论势必要面临挑战。目前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①研究的对象集中在西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尚待验证;②研究视角较为单一,基本是以整体、系统、宏观的角度来展开研究和分析,缺乏从微观层面展开的具体实践分析和研究;③前期研究大多将城市与农村分离开来进行研究,最近30年以来,出现了将城乡二者联系起来进行系统研究的相关理论,不过这些理论尚处于概念与抽象阶段,缺乏大量实证数据来支持其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