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前,新加坡没有预防大规模流行病的经验。SARS疫情之前,新加坡没有一个公共卫生应急预防和响应的预案和系统。2003年新加坡在3月16日发现SARS患者,一个星期后对医护人员进行警告。3月22日对国民提出旅游警告。三月下旬将SARS病人集中在一个医院治疗。四月初成立部长防疫委员会,监督疫情回应计划的形成和实施,并协调各部关系,进行问题应对。3月21日教育部通知学校若师生曾到疫区,且有发烧,必须立刻居家隔离10天。3月22日,新加坡将所有病患集中到陈笃生医院,并对医院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保护。3月24日,新加坡一天内完成三读,修改传染病法案,严格实施重罚,禁止医院探访。根据这项规定,不必经过法院审理,政府可以直接向违反居家隔离令者签发罚款通知。3月27日至4月6日所有的学校关闭。3月31日对所有自疫区返航的班机乘客进行初步检验,有发烧症状的送往陈笃生医院进行评估。直到8月份SARS疫情结束,四个月内新加坡感染人数238人,33人死亡,死亡率13.9%,远远高于中国的6.6%。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加坡列为疫区以后,新加坡经济损失惨重。为此新加坡发展出了自己的疫情响应和控制系统。这个系统是一个彩色标示系统,分为绿黄橙红四个颜色,代表不同的紧急程度。橙色系统代表疫情严重,已经出现人传人,但是疾病还没有在境内扩散,正在被控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属于中度(moderate),对于公众而言需要做的是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如果生病就留在家中,听从专家建议,遵从疾病控制措施的安排。当疾病非常严重的时候,且在社区蔓延的时候,才会升级到红色。这时学校才会停课,单位才会停工。
2009年,H1N1病毒(又名猪流感)全球大爆发。该病毒于2009年4月1日在美国发现。新加坡5月份发现第一起输入性病例。6月份发现第一起本地传播。一个月内,100人被感染。据事后估计,新加坡一年之内430 000人感染了H1N1病毒,21人死亡。新加坡政府在2009年4月25日WHO发布全球警告后的第三天(4月28日)就将预警系统提升到了橙色,尽管此时本地还没出现传染案例。当有关H1N1病毒信息越来越多的时候,新加坡政府12天之后将级别降低到黄色。
吸收前两次抗疫的经验,新加坡从流行病学预防和治理的角度迅速采取了两大策略。一是迅速行动起来切断输入性病例,二是积极追踪并隔离密切接触者。2020年1月新加坡得知武汉有不明肺炎疫情的时候,迅速采取行动对中国飞往新加坡的乘客进行体温检测,并对过去2周去过中国有肺炎症状的患者隔离治疗。1月23日当出现第一例输入性病例的时候,新加坡政府组建多部门抗疫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副总理HengSwee Keat为顾问,由通信和信息部长、贸易和工业部长、环境和水资源部长、国家贸易工会秘书长、教育部部长、人力资源部长、社会和家庭发展部部长组成。国家发展部部长和卫生部部长统领,协调政府各部门工作,协作抗疫。2月7日,出现本地传播案例之后,疾病预警升级至橙色。但是和中国采取的强制政策不同,新加坡并没有采用社区隔离和停课停工的策略。而是由卫生部组建特别追踪队对确诊病人进行追踪。新加坡卫生部立即组建了一个每组10人,7组共70人的特别追踪队(Contact Tracing Team)。他们的任务就是通过拨打电话寻找病人的密切接触者(Close Contact),每天2班倒,从早8:30工作到晚上10点,每周7天连轴转。一旦病人被确诊,病人就会被要求描绘一张过去14天的活动地图。病人需要以分钟为单位,描绘其做的每一件事和接触过的每一个人。一旦发现和病人有较长时间物理接触和与病人同处一个地方的人,特别追踪队马上打电话寻找这个亲密接触者。新加坡卫生部认为,乘坐地铁这样的公共交通工具和在公共场所出现带来的感染病毒风险是较低的。密切接触者的定义是和确诊病人2米以内接触30分钟以上。新加坡对疫情的控制基本上采取的是事后控制为主的方式,通过追踪锁定密切接触者,将之隔离,并对其工作和活动过的场所进行大小消毒。(www.xing528.com)
为了不影响经济和社会秩序,新加坡尽量不停飞航线,也不停止海陆交通。新加坡政府认为民众戴口罩没有多少功效,会浪费医疗资源,建议民众如果没有不适,不要戴口罩。政府官员和议员也以身作则,春节期间各种团拜活动和聚会照常进行,总理视察国家传染病中心、教育部长慰问在大学自我隔离14天的学生时,也不戴口罩。在升起橙色警报的当下,万人网络请愿要求新加坡政府取消民间宗教组织洛阳大伯公庙的万人聚会活动,也没有成功。新加坡的抗疫策略让外界大呼看不懂,有外界称,新加坡有成为“第二个武汉”的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