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乡空间格局发展策略
(1)建设用地需求保障策略
①加快规划编制,保障建设用地
加快柳州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合理安排用地布局。保障产业用地时应建立新增土地指标配给与盘活存量土地数量挂钩机制,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充分考虑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优先保障物流行业发展空间,合理安排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商贸服务、健康养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
②盘活挖潜存量,节约集约用地
强化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建立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激励机制与奖罚制度,积极消化批而未用土地;制定和完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盘活现有闲置土地,实施建设用地开竣工申报制度,防止新的闲置土地产生。建立农村空闲宅基地、低效企业工业用地退出机制,扩大建设用地退出范围,提高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二是推进“亩产效益”评价改革。以县(区)为主体,建立以单位用地税收、单位能耗销售收入、单位污染物排放销售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为主的企业评价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倒逼低效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三是加大增减挂钩挖潜和节余指标流转使用力度,积极拓展土地利用新空间。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强化大资源、大环境、大数据理念,开展城市地质资源、环境、空间、权属等进行全面调查,结合城市更新改造进行地下空间再开发。
(2)城乡体系发展策略
为城市长远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格局,并为规划期内建设用地调整预留必要弹性,为各区产业落地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从更大的空间尺度上构建均衡发展的多组团体系,引导产业及生产资源要素、人口流动在空间上的有效聚集,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平衡。
①市域层面
构建“一区一核两副三带”城乡开发利用格局,以民生为导向,根据生态安全格局引导人口差异化集聚,构建覆盖城乡统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市辖区的引领功能,打造服务水平高、容纳能力强的辐射带动中心,建设柳州都市区,强化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领功能,充分发展县城的辐射枢纽功能和各中小城镇的基础支撑功能,完善城市规模结构,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促进人口集聚,培育形成多条沿江沿线特色城镇带。
构建柳州都市区。依托柳东汽车城和新柳大道、城际铁路、轨道交通等通道,把柳城、鹿寨与市区建设成为资源利用、集约高效、合作开放、要素流动畅通的复合型现代都市区,以此打造市区东西和南北两大城镇发展轴带,构筑1小时都市服务圈;以柳州城市中心和柳东副中心为依托,城市集中建成区周边,依托柳江河和三门江中央绿肺城市生态屏障,将城镇组团布局与河谷内山水条件有机结合,打造双核多组团的中心城区空间体系。
培育发展三柳生态经济带。将柳城、融安、融水、三江四县打造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全市少数民族集聚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基础,加强扶贫开发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相结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
培育沿江沿线特色城镇带。引导人口向沿江、沿线区域集聚,建设特色多元的沿江、沿主要交通线的城镇体系。提升各县城在区域发展的中心带动作用,推动融安、融水融合发展。突出特色,积极发展特色小镇,显著增强中小城镇发展活力。
②市区层面
a.中心城区发展指引
以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西南物流枢纽中心为目标,统筹城乡整体布局,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综合承载力,重点打造“一江两岸”“一主三新”“多点支撑”发展格局,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大力实施城市道路畅通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区域承载能力,通过公交优先建设引导、公共基础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功能集聚,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塑造柳州城市发展新版图。
b.柳东新区发展指引
按照“沿江发展,重点向东”的发展思路,建设广西柳州国际汽车城。重点建设柳东新区和花岭产业园区,以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聚,促进产城人融合,实现柳东新区跨越式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现有的与汽车产业相关的院校为依托,同步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建设综合性大学,实施人才战略吸纳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全面带动人口的聚集。推进工业区、物流区、居住区、商务办公区、教育培训区等功能区建设,建成集研发、制造、测试、博览、贸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汽车城,成为全国性现代化汽车制造业基地。
c.北部生态新区发展指引
相较于其他新区处于起步阶段,北部生态新区是柳州传统的农业区,工业较为薄弱,城镇化水平低,有利于统筹城市周边地区发展的城镇化新路径,打造工业柳州智能制造的新坐标。因此,在未来几年应加快城镇人口的聚集和新区的建设,促进柳州市区及各县、来宾、河池等地的人口在北部生态新区流动,推进乡镇产业、人口及各生产要素在北部生态新区的集聚。北部生态新区规划应以高新技术、休闲经济、高端服务等新型产业为主,打造既是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镇化发展人口的主要区域,又是柳州中心城区和汽车城向北纵深发展的后备地。(www.xing528.com)
d.柳江新区发展指引
柳江新区是柳州市未来人口和产业转移承接区,围绕“东进西扩,南延北联,重点向南”的城市发展布局,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前瞻性”的规划建设要求,统筹安排城市资源,重点引进商贸物流、生物医药、高新技术、大型城市综合体、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产业,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打造柳州市生态工业卫星城、产业配套基地、物流基地、城郊型现代农业基地和乡村旅游休闲基地。重点建设柳江区城区、新兴工业园区、进德物流园区,发展商贸、生活配套、物流等产业,培育三都镇、百朋镇、成团镇等特色小城镇。
2.城镇人口集聚引导
(1)加强产业在城镇的集聚,增加就业机会
产业与人口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产业集聚会带来人口的集聚,人口的集聚又进一步加强产业集聚。根据柳州市各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形成产业聚人、城市留人的发展格局,实现人、产、城互动融合。
(2)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根据城镇和产业发展需要规划好城镇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物流等基础设施,加强城镇与周边交通干线和大中小城市的交通衔接,增加对外交通的便利性;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人性化建设,从教育、居住、社会保障、就业创业、建设保障性住房来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让外来人口“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能创业”,增强城镇居民的归属感,确保“吸引人、留住人”,全面提高城镇居民居住、生活便利性,从而吸引人口集聚。
(3)完善养老制度及政策,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
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本需求。对于城镇人口需要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而对于农村人口可以探索多种形式的健康保障方法。在养老设施建设方面可积极引导由家庭式的养老向社会式养老过渡。在养老机构上,应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实现由个人、企业、社会、政府相结合的养老机构,缓解政府融资建设的养老机构供不应求的问题。除此之外,也可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
3.补齐城市拓展短板要素
(1)着力补齐区域资源环境短板要素
①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和集约利用,提升其综合承载效力
优化配置城乡建设用地。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现状、节约集约用地要求、人口规模等因素,科学测算和合理安排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控制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标准,按照国家和自治区“人地挂钩”相关要求,实行差别化进城落户人口新增建设用地标准。
②协同调整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提升结构潜力
运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等监管手段,结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占地规模大、能耗或水耗高、污染较重、运量大的企业进行综合整治,引导部分企业迁出,同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的协同优化。
③减少水环境污染排放,提升生态环境相对承载力
对水环境承载状态危机的区域,包括主城区、柳城县、鹿寨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等地区,不宜布局水污染项目,新增排量项目要严格限制,要按照总量控制、等量置换原则,审批核准新增建设项目,淘汰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工业项目。
④加强水资源总量控制,建设节水型社会
兼顾生态、航运、防洪、供水等多种需求,优化水资源配置。对融安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现状用水总量和工业用水效率尚未达到控制目标要求的地区,加强水力发电、纺织、造纸、食品等高用水行业的节水力度。加强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进一步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统筹利用雨洪资源和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建设节水型社会。
(2)以资源承载力差异为基础,合理调整城镇和产业布局
一是引导城镇和产业向资源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域发展,通过加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资源集约型城镇和产业;二是对资源承载状态较差,资源供给不足的区域实行限制性或有选择性发展。根据自身水资源条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三是对重要生态空间和优质农业空间等需要保护的区域实行禁止开发建设策略,引导现有的城镇和企业有序迁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