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能够“记得住乡愁”的恰恰是以村落为交往载体形成了共同体的生活价值,所以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兴未艾,由起初单纯的“吃农家饭”逐步地发展到“吃农家饭、睡农家炕、干农家活、享农家情”。
在长期的乡村社会形成与发展中,乡村居民从最初的聚群而居逐渐发展到以婚姻血缘与亲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以家庭为核心的聚宗族而居,从而形成了村落共同体。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对“共同体”作出界定的基础上,把共同体与社会作了比较,“一切对农村地区生活的颂扬总是指出,那里人们之间的共同体要强大得多,更为生机勃勃:共同体是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社会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和表面的共同生活。因此,共同体本身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生机勃勃的有机体,而社会应该被理解为一种机械的聚合和人工制品”[12]。因此,由于以血缘、亲缘和地缘为纽带聚族而居的人们共同生活在村落共同体中,才逐渐地形成了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家庭以及同宗的家族,构筑起相生共融的村落生活空间,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可以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食物的安全与美味、邻里的守望相助、乡村慢生活的悠然自乐以及熟人社会的互帮互助与经验传承等村落共同体的生活价值。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大量的村落逐步解体或消失;另一方面久居于钢筋水泥、拥堵交通以及尘霾空气中的城市人们愈发希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因此,要“记得住乡愁”首先必须要“留住乡村”,才能“记得住乡愁”。而能够“记得住乡愁”的恰恰是以村落为交往载体形成了共同体的生活价值,所以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兴未艾,由起初单纯的“吃农家饭”逐步地发展到“吃农家饭、睡农家炕、干农家活、享农家情”。(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