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反贫困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乐施会在内地的反贫困理念也在随之调整。在2008—2009年度报告中,乐施会提出了“负责任的美好生活——为每一个人谋求最好的生活条件”的行动理念。贫穷是一个多维现象,需要用多维方法来解决,乐施会以实现让“人们过上负责任的美好生活”为终极目标,“负责任的美好生活”这一理念可以从自足、自尊、自主和社会责任感四个维度来衡量,而且彼此之间是强调关联性而不是差异性,因此,应该有一个健全且足够广泛的框架来评价反贫困工作成果,并且能够在不同类型、背景、层面和尺度的干预中体现相似的策略(见图2-1)。
关注美好生活也提升了社区对发展、人道救援、政策倡导和发展教育工作的理解度及参与度,有助于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负责任的美好生活”关注的焦点主要包括:运用参与式方法体现人们与美好生活的关联及设想,分析框架、政策、实践、观点和信念是推动还是阻碍了实现负责任的美好生活,根据美好生活的定义及衡量转变的关键维度来制定反贫困目的和目标,制定有助于实现美好生活的策略,报告干预后的效果,以求同存异的方法来促进区域或国家层面的制度学习。
图2-1 “负责任的美好生活”发展框架
近年来,乐施会在中国内地一直践行“负责任的美好生活”的反贫困理念,为贫困人口谋求最好的生活条件。在反贫困实践中,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发展干预方法来实现负责任的美好生活。例如:以权益为本,为实现负责任的美好生活需要关注权益问题;与不同的、有责任感且具有代表性的机构友好合作等。乐施会在其中也历经不同角色的转变,如从策略制定者、到推动者、再到发展实践者。
乐施会在此阶段继续坚持参与式的扶贫手法,引导村民从实际情况出发,民主讨论社区发展方向与现实需求,协商社区发展的实现路径,注重引导妇女等弱势群体参与项目管理与决策,依靠社区自身力量设计社区可持续发展规划,最大限度地改善社区生计。此阶段,乐施会更加注重培养社区获取和整合外部资源(政府扶贫部门、社会组织、市场等资源)的能力,提升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改善社区生计的同时,乐施会开始注重营造社区内部互助团结的社会氛围,使社区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建设社区活动中心、装饰房屋、建立卫生设施等项目,改善社区居住环境。开展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反家庭暴力、反性别歧视等实践和政策倡导活动。关注气候变化对农村贫困问题的影响,引导村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可以说,该阶段乐施会的反贫困实践已经超越了物质和能力层面,进入了以人为中心,通过多元化的手段与策略满足人自由全面的多层次需求的反贫困阶段。
案例2-7:波多罗村民小组的“负责任的美好生活”——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发展之路。[11](www.xing528.com)
波多罗村村民源自同一个祖先,全村31户近百人由五个兄弟分支下的五大家庭组成。2000年绿色流域在进入波多罗村开展项目时,根据该村具有鲜明的彝族传统家支结构特点,强调社区主导式发展方式,发动和协助村民投票选举成立了流域管理小组。流域管理小组的成员来自五个大家庭,另包含两名种植能手。在项目运作中,绿色流域针对流域小组成员开展能力提升活动,包括协助流域小组进行角色分工和讨论,提供外出参观学习机会,并在项目运作中给予协助和支持。12年里,在流域小组的协调下,每一个项目都在全村参与的基础上设计、实施、监督和评估,所有项目的信息都公开透明,包括项目的规划与进程,资金的使用与分配,从而使得村民们个个都了解项目,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享有项目带来的利益,成为参与的受益者。
由于滥砍滥伐森林,2008年波多罗村遭受到风灾和雪灾的双重打击。为了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2009年起,乐施会开始支持绿色流域在波多罗村开展参与式社区管理项目。绿色流域协助村民共同讨论村庄灾害的类型、发生原因,以及有效的应对方法等,并协助制定社区防灾减灾规划。在此基础上,绿色流域协助社区建立防灾减灾小组,支持社区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如支持村民加固房屋,提升抗震能力;在房前屋后种植防风林木,减少风灾;进行羊圈改造,减少牲畜死亡率等。
通过开展参与式流域资源保护规划,有效地提升了村民生态保护意识,使村民进一步认识到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与村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关系。村民们通过广泛讨论,制定了《洋芋厂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定》《洋芋厂关于护林员的规定》等村规民约。全村选出两位护林员,由每户村民每年出10斤大米作为报酬,护林员由村民轮流担任,全村共同监督。这些制度在波多罗村一直被严格执行,并延续至今。为了让村民从保护生态中受益,绿色流域在开展项目的社区动员时提出了“生态旅游”的理念。通过项目的实施,村民保护了两万多亩山林以及黑熊、猕猴等野生动物栖息地,野生动植物数量得到恢复,滑坡泥石流减少了,森林得到休养生息,村庄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波多罗村的乡村旅游业逐步发展起来。在乐施会的资助下,村民建起了小木屋和彝族文化展示中心,把收集的彝族文化资料和传统生产生活用品陈列在这里,还有村寨引以为豪的多种生态资源展示。本村返乡的大学毕业生刘雁和村民们共同挖掘波多罗村的传说故事,自己写旅游手册和讲解词,培训村民讲解员,主导自己文化的解说权。待客餐桌上的彝家坨坨肉、苦荞粑粑、生态老腊肉等彝家特色菜,也是村民们一起整理出的彝家传统菜谱。火把节是彝族文化生活的重要元素,因为种种原因,这一传统节日在波多罗村一度中断了,在项目的支持和村民们的努力下终于恢复了。火把节期间不但有点火把、送火把等传统活动,还设计了专门的迎宾仪式。
2010年,基于波多罗村在项目发展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组织发展能力,乐施会和绿色流域决定逐步将项目撤出波多罗村。同时,又支持波多罗村成立了洋芋厂生态旅游合作社,旨在帮助社区增强社区治理、村民共管的机制,确保波多罗村在乐施会撤出后依然能够自我发展,合作社骨干仍由流域管理小组骨干担任,并且增加社区监督委员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