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注重参与的开发式扶贫阶段:1994-2000年

注重参与的开发式扶贫阶段:1994-2000年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在1986年中国政府就已经开始了有组织的扶贫开发工作,但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点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此,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两个指导扶贫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即1994年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1996年的《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这两个文件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农村反贫困行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体系基本完成。

注重参与的开发式扶贫阶段:1994-2000年

虽然在1986年中国政府就已经开始了有组织的扶贫开发工作,但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点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贫困人口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特征,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在继续拉大。为此,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两个指导扶贫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即1994年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4年)》和1996年的《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这两个文件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农村反贫困行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体系基本完成。

该阶段的扶贫工作依然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地区的水、路、电问题,扶持贫困地区根据当地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和乡镇企业,通过改变贫困地区教育文化卫生的落后状况,落实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开展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工作,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措施,提升贫困人口人力资本。在该阶段纳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国家级贫困县增加到592个。与此同时,中央决定把中西部扶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综合规划,对中西部扶贫工作进行了新的政策部署,制定了资金、权力、任务、责任“四到省”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逐年增加财政投入、扶贫到村到户、定点扶贫和对口扶贫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加强地区间的协作、支持自愿移民、扩大国际组织间的合作等各项扶贫措施。(www.xing528.com)

这一时期的扶贫特点是更加明确了扶贫到户的开发式扶贫战略,开始注重贫困者及其他主体的参与,注重调动贫困者自身的反贫困积极性,鼓励贫困农户参与决策,采取“内外造血式”扶贫模式。通过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解决了2亿多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到2000年的300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3%左右。[6]与此同时,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农民收入明显提高,贫困地区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