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互联网冲动到互联网效应

从互联网冲动到互联网效应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形成了人类新的生活方式,而且催生了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其实,互联网思维对于企业而言并不是真正的亮点,亮点在于互联网速度。互联网创造财富的速度,形成了互联网财富效应。2013年10月,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讲话时要求华为员工“不要为互联网的成功所冲动”“有互联网冲动的员工,应该踏踏实实地用互联网的方式,优化内部供应交易的电子化,提高效率,及时、准确地运行”。

从互联网冲动到互联网效应

互联网是指网络与网络之间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的逻辑上的单一庞大的国际网络。自从1969年互联网在美国诞生以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得以迅速发展。当经济全球化还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分歧而踯躅不前时,互联网已经实现了全球化,因为互联网有强大的技术保证。

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而且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从互联网技术到互联网网络,再到互联网生活方式、互联网商业模式、互联网思维模式。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标志,而且未来发展的潜力无限。在互联网时代,你可能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因为一切都有可能。

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互联网无处不在而且发展迅速。在Web1.0门户时代,互联网的基本功能就是信息展示,只能实现单向互动。在Web2.0搜索与社交时代,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互动。在Web3.0大互联时代,互联网实现了多对多交互,不仅包括人与人,还包括人机交互以及多个终端之间的交互。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形成了人类新的生活方式,而且催生了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我们不仅看到了B2B、B2C、C2C、O2O[2]电子商务模式的迅速发展,领略了移动互联网的独特魅力,更惊呼于特斯拉小米的颠覆式发展。

现在人们把这一切背后的商业逻辑称为“互联网思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于2010年最早提出这个概念。万达创始人王健林曾经公开反对互联网思维,认为这个词完全是错误的,不存在互联网思维,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创新思维。

按照目前流行的说法,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其实,这种思考方式在哲学上就是批判性思维,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反思和重新审视。尼采曾经提出要“重新评估一切价值”就是这种思维的典型体现。但是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时代,这种思维方式集中爆发,创造了众多商业成功的神话,颇有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味道。

业界对于互联网思维的理解并不一致。小米的雷军认为互联网思维是“专注、极致、口碑、快”;搜狗的王小川认为是“用户量、连接、智慧”;财经作家冀勇庆认为是“产品思维、用户思维和服务思维”;而在李彦宏那里,互联网思维相对于传统产业主要在于变化,意味着新事物的不断出现。简单总结一下,互联网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快捷;②体验;③参与;④跨界;⑤数据;⑥免费。

其实,互联网思维对于企业而言并不是真正的亮点,亮点在于互联网速度。互联网创造财富的速度,形成了互联网财富效应。从美国来看,虽然苹果市值高居美国企业榜首,谷歌脸谱(Facebook)的市值却均超百年蓝色巨人IBM。从中国来看,以“BAT”为代表的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和腾讯(Tencent)都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巨大成功。京东商城与阿里巴巴上市后创造的财富总量更是让传统企业望尘莫及。阿里巴巴在2014年9月登陆美国纽交所后,当日市值达到2285亿美元,仅次于苹果、谷歌和微软,成为全球第四大高科技公司;一举超越Facebook、亚马逊、腾讯和eBay,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华为用了27年的时间销售额才达到2000多亿元,小米手机在5年内销售额就有望突破1000亿元。这就是互联网创造的速度。(www.xing528.com)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财富创造的历史规律。在这种强大的诱惑之下,传统产业不可能按捺住内心的冲动。互联网时代,商业创意不断涌现,财富神话不断诞生,就连互联网企业内部也处处弥漫着狂热的躁动。在这个神奇的时代,大量的企业被创立,大量的企业被并购,大量的企业被淘汰,但是依然阻挡不住大量的创业者准备进入。因此互联网时代一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快!

凡客诚品是互联网速度的典型案例。这个B2C领域的网上商城由中国互联网界的知名人士陈年于2007年创立。陈年原名王玮,陈年是其笔名,他曾创办《书评周刊》。陈年曾经是卓越网的执行副总裁,后来卓越网被美国亚马逊收购后,伙同老搭档雷军等投资人创办了凡客诚品。凡客诚品创立之时定位于“快时尚”品牌,2010年销售额就达到20亿元,2011年据说达到40亿元。在这个以“快”著称的互联网公司,陈年在2011年曾豪言五年内销售额将会达到1500亿元。但之后因为盲目扩张,只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产品质量,而导致销售额一落千里,逐渐滑到了崩溃的边缘。2014年8月,陈年在雷军的帮助下重新回归做衬衫的主业。这个时候凡客诚品员工数量已经从顶峰时的13000多人骤降至五六百人,已经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小公司了。现在的凡客诚品,其实相当于重新创业。2015年初,陈年经过一年的反思之后终于明白:凑热闹的公司都会烟消云散。但是之前因为过于追求“快”而给用户留下的“痛”能够消解吗?那个曾经创造出流行大江南北的“凡客体”广告模式的互联网明星还能再度吸引多少消费者的关注?那个曾经在年会上邀请日本女星苍井空的陈年还有多少时间让消费者忘记凡客诚品的“陈年往事”?现在来看,一切都是未知。

2013年10月,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讲话时要求华为员工“不要为互联网的成功所冲动”“有互联网冲动的员工,应该踏踏实实地用互联网的方式,优化内部供应交易的电子化,提高效率,及时、准确地运行”。此外,他还郑重告诫大家“网络可能会把一切约束精神给松散掉”。在这次讲话中,任正非一反常态把华为比作“乌龟”,认为华为就是依靠“乌龟精神”超越了爱立信,今后也要依靠“乌龟精神”追上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龙飞船”。

这篇讲话流传开来以后,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任正非变得保守了,也有华为内部员工认为此举表明“老板露出了怯意”。酷6网的创始人,现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的李善友随即发表了《华为身处“创新者的窘境”,而浑然不觉》的评论文章,直言“任总对颠覆式创新的理解是错误的”“华为正在走向死亡”。《华为的世界》作者之一,财经作家冀勇庆也发表了《别了,任正非讲话》的文章,表示今后将不再关注任正非讲话。

以这次讲话来判断华为排斥互联网、拒绝新思想是不公平的。首先,任正非已经开始进入互联网业务,比如2012年就成立了华为商城。此外,任正非认为“华为也是互联网公司,是为互联网传递数据流量的管道做铁皮”。因为“能做太平洋这么粗的管道铁皮的公司以后会越来越少”。其次,互联网创造财富的速度对华为造成了很大冲击:不仅华为内部很多部门产生了互联网情结,而且很多关键骨干员工也跃跃欲试准备离职创业。如果任由这种思想漫延,对华为业务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任正非必须浇灭这种浮躁的气氛,所以希望大家不要有互联网冲动,但是要踏踏实实用互联网的方式。作为一个大公司的掌舵人,任正非必须要有全局视野。最后,华为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有柯达诺基亚惨痛的教训,以任正非的思想高度,既不会排斥互联网,更不会拒绝新思想。他既要保证华为团结一致、稳步发展,又要高瞻远瞩,避免企业走向必然死亡。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很像前几年中国的房地产。当房地产火爆的时候,因为房地产增值的预期导致大量炒房者出现,炒房者又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推波助澜,这时很多企业都不惜抛弃主业投身到房地产中。另外,我们要学习“颠覆式创新”,但也不必过于神话。IBM从1911年创立至今而没有被颠覆就是明证。正如巴菲特所言:“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如果任正非推动华为转型互联网,鼓励颠覆性创新,可能下一个死的就是华为了。

在这个问题上,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在“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上的观点可以作为一个注解。他认为,“互联网并不能代替一切,不能代替产品的创新,不能代替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互联网并没有,也不可能颠覆传统产业的根本价值、核心价值。”在质疑互联网思维颠覆论的同时,杨元庆提倡学习华为业务模式,因为华为“一方面积极通过互联网来改造自己的业务模式,而另一方面坚持倡导少必深的精神,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这样的企业,我们认为不但不会被颠覆,而且在互联网时代会变得越来越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