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在变化中不断进化:华为的成功之道

如何在变化中不断进化:华为的成功之道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华为发展过程中,多次遇到艰难险阻,甚至任正非个人也身患重病,但是华为依然坚强地跋涉在发展的道路上。但是只要勇于改变,敢于抗争,就会如同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实现进化并不断发展延续。其实从长远来看,变化是求生,不变化是等死,只有在变化中才能实现进化。在华为发展过程中,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是其在市场上“攻城略地”的强大武器。在2013年岁末的讲话中,任正非自比华为是乌龟,认为华为就是用乌龟精神跑赢了爱立信。

如何在变化中不断进化:华为的成功之道

商业环境和自然环境类似,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也是适用于企业的。世间万事万物,如果不能进化,就必然会死亡。乔布斯说:“死亡是我们共同的终点,从来没有人能够逃脱它。”企业的发展是不是也是如此呢?任正非知道“死亡是会到来的,这是历史规律”,只是“我们的责任是应不断延长我们的生命”。

任正非是不相信宿命的,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变化、不断艰苦抗争的奋斗史。任正非前半生命运波折,直到43岁的时候才创办了华为公司。“宿命是什么?就是人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后不去改变。”任正非如是说。在华为发展过程中,多次遇到艰难险阻,甚至任正非个人也身患重病,但是华为依然坚强地跋涉在发展的道路上。任正非坦承:“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大约在2003年前的几年时间,我累坏了,身体就是那时累垮的。身体有多项疾病,动过两次癌症手术。”但是他仍然笑谈:“千古兴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东流,流过太平洋,流过印度洋,不回头。”

在任正非的思想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企业也必然会走向死亡。但是只要勇于改变,敢于抗争,就会如同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实现进化并不断发展延续。

首先,经营企业不能故步自封。老子主张“流而不盈,持中守正”。孔子主张“中庸之道”。总而言之,中国传统哲学讲究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如果从为人处世的角度来说,这种保守的思想并无不当,但是企业如果秉承这种思想就会走向故步自封。故步自封意味着企业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于是就会停滞不前。其实,经营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旦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就是走向衰退的前奏。中国有很多企业就是因为满足于既有的市场份额,沾沾自喜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而走向衰退的。

企业故步自封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经营者的心态。一种心态是创业时已经吃了太多苦头,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就可以适当放松,享受人生了。另一种心态是安于现状,不愿意去尝试变化,因为改变是有风险的。其实从长远来看,变化是求生,不变化是等死,只有在变化中才能实现进化。任正非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说:“若不故步自封,敢于打破自己既得的坛坛罐罐,敢于去拥抱新事物,华为不一定会落后。”华为最初依靠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进入了通信领域,这款产品给华为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但是华为并没有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而是又投入巨大的资源研发光传输产品,并把光传输产品做到了世界出货量第一。在传统通信产品依然拥有市场时,华为又投入到NGN(下一代网络产品)的研发中,并且历经波折逐步占领市场。但是我们反观那些以一款产品包打天下的企业,在市场需求大的时候可以活得很滋润,但是一旦市场饱和就会毫无悬念地陷入衰退。正如2014年9月任正非在华为无线业务汇报会上所说:“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要敢于打破自己的优势形成新的优势。”

其次,企业价值分配要以“奋斗者为本”。现代企业都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价值的充分体现。华为则提倡“以奋斗者为本”。任正非明确提出将华为的员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普通劳动者,第二类是一般奋斗者,第三类是有成效的奋斗者。华为主张将公司的剩余价值与有成效的奋斗者分享,因为有成效的奋斗者才是华为事业的中坚力量。从“以人为本”到“以奋斗者为本”,华为表达了三层意思:第一,如果泛泛地强调“以人为本”会走到“大锅饭”的老路上去,这一点中国过去的一些国有企业是最好的反面案例。第二,企业的价值分配一定要有所区别,因为每个人在企业里所担负的职责不同,创造的贡献也不同。不能让雷锋穿破袜子,奉献者必当得到应有的回报。否则,就会造成内部不公平,影响组织的稳定性,也会削弱组织的战斗力。第三,即使是奋斗者,也要有一套评价的规则来进行区分。华为的策略是向做出成效的奋斗者倾斜。就比如在一场战役中,在后方穿越火线运送给养的需要奖励,在敌人碉堡面前摩拳擦掌表决心下请愿书者需要奖励,奋不顾身英勇拼杀夺下碉堡者则要重奖。

“以奋斗者为本”就是要破除员工的保守心理和依赖感,不能懈怠,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更不能混日子。《华为基本法》中这样规定:“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最大的财富。尊重知识、尊重个性、集体奋斗和不迁就有功的员工,是我们事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但是,奋斗者并不是完人,甚至在有些时候还是有缺点的,这就需要企业在人力资源政策导向上灵活处理。任正非在2011年讨论内部配股的时候,发表了《如何与奋斗者分享利益》的讲话,对此做了明确要求。(www.xing528.com)

“其实我讲的总的一个目的是,大家认为谁是奋斗者就请你们多保护,不要伤害他,哪怕他和文件有冲突,你们做不了主的时候,你们可以呈报。要敢于在待遇上拉开差距,让优秀员工多拿钱,股票多配一些。我们的改革不能左一会,右一会,然后这有被伤害的人,那有被伤害的人,其实最被伤害的人,一定是最优秀的人。为什么呢,他们一定有非常多的缺点,但是他们也有非常多的优点。我们不能教条主义。什么叫完人,刚出生的小孩就是完人,无所作为的人就是完人,我们认为这个社会,我们的公司不需要完人,我们需要能做出贡献的人,这一点我们要在干部制度、人力资源中真正明白起来,谁是我们需要的人,我们认为我们不需要完人。”

再次,企业发展要有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任正非虽然脾气暴躁,但是却也极富人情味。在《我的父亲母亲》与《悼念杨琳》中,你也会看到任正非真情流露的一面。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其实和华为一直倡导的“狭路相逢勇者生”的精神是一致的。在华为发展过程中,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是其在市场上“攻城略地”的强大武器。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在企业发展思想里,有挥之不去的军事风格。在2013年岁末的讲话中,任正非自比华为是乌龟,认为华为就是用乌龟精神跑赢了爱立信

我曾经听到山东邮电管理局原基建处处长讲过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故事:有一天早上他上班发现办公室门前有三个客户经理在等他,分别是北电的、华为的和中兴的。他告诉这三位客户经理自己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上午不一定有时间,请他们改个时间再来,然后就去开会了。等到他开完会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已经中午12点半了,这时候他看到华为的客户经理还在等他。他就问对方有无吃过午饭,对方说还没有吃。他不好意思,就主动约这位客户经理一起吃午饭。吃饭的时候越谈越投机,双方就这样拉近了距离。后来,这位处长听对门办公室的同事说,当他去开会了以后,过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北电的客户经理就离开了;大约两个小时以后,中兴的客户经理也离开了。只有华为的那位客户经理在门前等待了四个半小时。他对此感到很震撼,认为这样的企业是可以信赖的。结果那次设备招标果然华为中标。

最后,企业要有输得起的心态。2004年12月,任正非和荷兰Telfort公司CEOStegge共同签署了超过2亿欧元的WCDMA[1]合同。这不仅是华为在欧洲市场的重大突破,也是华为撞开欧洲3G大门的开端。突破的背后是华为从1999年开始在欧洲长达五年的开拓与努力,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华为投入了数亿元的资金。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结果。据说在合同签订后平时滴酒不沾的任正非在请员工吃饭时却罕见地举起了酒杯畅饮。

截止到2013年年底,华为已经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的国际化道路始于1996年,在“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战略思想指导下,华为势如破竹拿下了除美国之外几乎所有的全球市场,唯独在美国市场屡屡受阻,多次被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的名义拒之门外。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但是华为经过12年的苦战竟然没有敲开美国市场的大门,这不能不说是任正非的一个心结

2013年任正非在内部讲话中提出:“我们要敢于超越美国公司,最多就是输,华为已做出这么大贡献了,垮了也无怨无悔。”既然能够输得起,华为在美国市场的心态变得更为从容,策略也显得更为大气。2013年5月,任正非一改低调、神秘的形象,在新西兰开始接受小范围媒体的采访,不仅否认华为与中国军方有联系,而且还声称美国网络安全与华为无关。2013年12月,任正非接受了法国媒体的采访。2014年5月任正非在英国接受媒体采访。6月首次接受中国媒体的采访。2014年9月,任正非在内部业务会议上掷下豪言壮语:“不舍得拿出地盘来的人不是战略家,你们要去看看《南征北战》这部电影,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我们要的是整个世界。总有一天我们会反攻进入美国的,什么叫潇洒走一回?光荣地走进美国。”输得起是一种从容,只有这样才能笑到最后。开放的姿态与从容的心态其实反而说明任正非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他要通过自己的变化来改变美国人对华为的态度,打开美国市场的大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