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工智能应用到企业服务中是一个过程,更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应用前需得到大量且匹配的训练,否则,其预测精准度达不到要求,进而影响到服务体验,不仅不能提升效率,还会导致客户流失。所以,首先是训练人工智能,其次是局部采用人工智能辅助,最后是大胆地运用人工智能,实现突破性的服务提升。
部署人工智能要明确应用场景。第一个场景是意图识别,这是根据客户的行动轨迹以及历史联络记录进行判断的,可以降低客户的费力度,在第一时间让客户找到对应的服务。第二个场景是信息推荐,这是根据客户的语义理解进行信息与服务推荐的过程。第三个场景是服务资源匹配,这是根据服务类别、客户画像、员工画像、技能等信息进行适配的过程。
确定好场景以后,就需要对人工智能进行训练,主要是进行数据标记与信息对应,这是一个持续优化、永不停息的过程,而且有一定的个性化要求。在训练上投入的资源越大,智能化程度就会越高,这个过程和人类的教育过程非常类似。(www.xing528.com)
不能等人工智能训练成熟以后才将其进行客户服务的应用,事实上,不在实际服务过程中进行训练,人工智能是得不到有效成长的。所以,在应用中需要企业员工对其进行辅助。这是一个人机耦合的过程,员工充当人工智能的训练师角色。通过辅助来提升客户体验,通过训练来提升智能化程度,从而达到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的目的。
员工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吗?这个问题是对人工智能讨论最多的话题,也是对人工智能最大的误解。很多人认为,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它可以代替员工能够处理的所有工作,这样员工就失业了,就像人类发明了拖拉机耕地以后,牛的主要作用就转变成了人类食品一样。其实大可不必担忧,我们应该庆幸,由于科技的发展,解放了双手,让人类有条件不去做那些简单、重复、枯燥无味的工作,而去从事更有创造性的工作,获得更高层次的愉悦。前面说过,人工智能可以看成是预测机器,在经过训练以后凭借其强大的计算能力,能从已知数据中去推断未知信息,但它仍不可能具备思考与创新能力。而需要创造力、深度思考能力的工作还是需要人类去完成,如智能训练、流程设计、系统优化、业务分析等。计算机擅长记忆和运算,人类擅长抽象,人工智能让我们的工作实现了升级,也使我们有了更多学习与思考的时间,多出来的时间用来推陈出新,创新才是推动进步的源泉。这和拖拉机代替牛的工作完全是两回事,毕竟拖拉机不是牛发明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