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95—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前后向增加值出口均增加

1995—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前后向增加值出口均增加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后向吸收GENs中有24.23%来自中国,这表明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了大量环境成本,具体来说向中国重工业部门转移了大量CO2排放,2009年来自中国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和基本金属及金属制品业的CO2排放占比高达13.63%和4.06%,其输出强度在所有国家(经济体)—部门中位列第二位和第五位。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与基础工业部门联系密切,其吸收的CO2中有47.01%来自国内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

1995—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前后向增加值出口均增加

基于WIOD数据库,本节分别用增加值和二氧化碳排放代表出口的经济利益和环境成本,运用网络分析的方法揭示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中各国家(经济体)各行业在经济利益和环境成本方面的关联,并将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经济利益和环境成本与美国进行比较,本节的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1995—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前后向增加值出口均增加,且前向出口小于后向,前向增加值出口中43%~50%为中间产品出口;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前向增加值出口大于后向,前向增加值出口中约有60%为中间产品出口。这表明与美国相比,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处于相对下游的位置,在进口大量中间品后经过加工装配环节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大多以最终产品的形式出口。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对国内各行业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与美国相比,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对国内采掘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等污染行业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而对本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拉动作用较小。

第二,1995—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前后向CO2出口均呈增加趋势,后向CO2出口显著高于前向CO2出口,这表明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虽然自身排放的CO2少,但是向国内其他行业及其他国家(经济体)各行业转移了大量CO2排放。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的CO2排放中来自其他国家(经济体)的份额为8%~24%,小于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的其他国家(经济体)增加值份额(25%~48%);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的其他国家(经济体)CO2排放占比约为38%~62%,而其吸收的其他国家(经济体)增加值仅为18%~25%,整体来说其他国家(经济体)通过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获得的经济利益小于其承担的环境成本。

第三,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主要经济利益获得者和环境成本承担者存在差异。2009年,来自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占GVNs的22.53%,而来自该行业的CO2在GENs中的占比仅为1.60%。2009年,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后向吸收GENs中有24.23%来自中国,这表明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了大量环境成本,具体来说向中国重工业部门转移了大量CO2排放,2009年来自中国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和基本金属及金属制品业的CO2排放占比高达13.63%和4.06%,其输出强度在所有国家(经济体)—部门中位列第二位和第五位。

平衡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经济利益和环境成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大力发展增加值贸易统计方式,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总额约为其前向增加值出口的3.62倍,传统贸易统计方式夸大了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通过出口所获得的真实经济利益,发展增加值贸易统计方式对于准确认识中国出口贸易的现状、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从全球视角出发,妥善处理国家之间的产业关联,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既是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前向输出增加值的主要目的国,也是其后向吸收增加值的主要来源国,促进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全球视角,要妥善处理中国与这些从事研发设计和核心零部件生产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三是从全局视角出发,妥善处理行业之间的产业关联。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与基础工业部门联系密切,其吸收的CO2中有47.01%来自国内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中国应该通过采用清洁能源、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式促进上游基础工业部门的生产清洁化,这对降低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环境成本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此外,应该注重服务业的发展,与美国相比,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对批发租赁等服务业的拉动作用非常有限,发展服务业对光电设备制造业生产链条在国内的延伸以及促进光电设备制造业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冯彤,赵红艳,张强,2017. 基于环境投入产出的多视角全球二氧化硫排放.环境科学学报,(37),1209 - 1215.

[2] 江希,刘似臣,2014. 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中美贸易为例. 国际贸易问题,(11),89 - 98.

[3] 黎峰,2015.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双边贸易收益核算:以中美贸易为例. 南方经济,(8),77 - 91.

[4] 刘会政,李雪珊,2017. 我国对外贸易隐含能的测算及分析——基于MRIO模型的实证研究.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40 - 50.

[5] 马风涛,段治平,2015. 基于TiVA数据库的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研究. 经济与管理评论,(2),100 - 105.

[6] 马晶梅,王新影,贾红宇,2016. 中日贸易隐含碳失衡研究. 资源科学,(3),523 - 533.

[7] 乔小勇,王耕,李泽怡,2017. 中国制造业、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价值增值获取能力研究:基于“地位 - 参与度 - 显性比较优势”视角. 国际贸易问题,(3),65 - 76.(www.xing528.com)

[8] 拓晓瑞,左连村,2015. 基于增加值核算的我国出口产业竞争力分析. 国际经贸探索,(6),46 - 56.

[9] 王文治,陆建明,2016.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的测算与责任分担. 统计研究,(8),12 - 20.

[10] 谢锐,赵果梅,2014. 基于贸易国内增加值视角的中国外贸依存度研究.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5),82 - 91.

[11] Jiang X.,Liu Y.,2015. Global value chain,trade and carbon: Ca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manufacturing sector. Ener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5),1 - 7.

[12] Koopman,Robert,Wang Z.,Wei S.-J.,2014. Tracing Value-Added and Double Counting in Gross Expor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04(2),459 - 94.

[13] Linden G,Kraemer K. L.,Dedrick J.,2009. Who captures value in a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 The case of Apple’s iPod.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53(2),140 - 144.

[14] Meng B.,Peters G.,Wang Z.,2014. Tracing CO2 emissions in global value chains. Energy Economics,(73),2014 - 2012.

[15] OECD and WTO,2016. Trade in Value Added (TiVA) Database.

[16] Peters G.,Minx J.C.,Weber C.L.,Edenhofer O.,2011. Growth in emission transfers via international trade from 1990 to 2008.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8(21),8903 - 8909.

[17] Su B.,Thomson E.,2016.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embodied in(normal and processing)exports and their driving forces,2006-2012. Energy Economics.(59),414 - 422.

[18] WTO,2017. Statistics Database,Time Series on international trade.

[19] Xing Y.,2011. China’s High-Tech Exports: Myth and Reality. Grips Discussion Papers,13(1),109 - 1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