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3.1 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增加值和二氧化碳排放
如图1所示,1995—2009年期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前向增加值出口从117.10亿美元增加到1 343.54亿美元,后向增加值出口从214.24亿美元增加到2 902.69亿美元,除2008年外,整体呈增加趋势,特别是后向增加值出口自2003年以来年均增长率高达15.39%。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后向增加值出口始终大于前向增加值出口,表明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处于相对下游的位置,吸收了大量来自各国(经济体)各行业的增加值。WIOD数据库显示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总额为4 866.39亿美元,约为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前向增加值出口的3.62倍,这表明传统贸易统计方式夸大了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通过出口所获得的真实经济利益。
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前向和后向增加值出口整体也呈增加趋势,1995—2009年分别从594.75亿美元增加到1 212.15亿美元,从579.82亿美元增加到788.37亿美元。但是与中国不同,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前向增加值出口大于其后向增加值出口,这表明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处于相对上游的位置,其通过国内外产业关联输出的自身增加值大于其吸收的来自国内外各行业的增加值。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总额约为美国的2.61倍,但是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前向增加值和美国基本相同(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前向增加值出口约为美国的1.11倍),传统贸易统计方式夸大了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的经济利益差距。
图1 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增加值和CO2排放
(a)增加值;(b)CO2排放
注:图(a)的单位为10亿美元;图(b)的单位是百万吨;
其中主坐标轴反映前向输出CO2排放;次坐标轴反映后向吸收CO2排放。
如图2所示,1995—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前向CO2出口从7.62百万吨增加到10.42百万吨;后向CO2出口从67.32百万吨增加到317.04百万吨,显著高于前向出口,这表明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虽然自身排放的CO2较少,但是其向国内其他行业及其他国家(经济体)各行业转移了大量CO2排放。与中国不同,1995—2009年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的前后向CO2出口均呈减少趋势,这表明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生产的清洁化程度不断增强,因而其输出和吸收的CO2均减少。这一结果与WIOD数据库一致,WIOD数据库显示,虽然1995—2009年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的总产出从4 704.62亿美元增加到4 837.32亿美元,但是其产生的CO2排放从1995年的19.84百万吨减少到2009年的10.76百万吨,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本身的CO2排放强度降低。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后向出口CO2始终大于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后向出口CO2,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后向出口的CO2排放约为美国的14.62倍;自2004年开始,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前向出口CO2高于美国前向出口CO2,这表明无论从前向还是后向角度,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环境成本均高于美国。
图2 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其他国家(经济体)增加值和二氧化碳排放份额
(a)GVNs中的国外份额;(b)GENs中的国外份额
9.13.3.2 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国家(经济体)的GVNs和GENs
从前向角度来看,1995—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输出的增加值中43%~50%以中间产品的形式出口到其他国家(经济体),这一份额在研究期间呈略微上升趋势,2009达到47.44%;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输出的增加值中大约有60%以中间产品的形式出口到其他国家(经济体),这表明与中国相比,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处于相对上游的位置。从后向角度来看,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的来自其他国家(经济体)的增加值份额大约为25%~48%,以2005年为界该份额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在全球化生产中,中国主要从事加工装配活动,特别是加工贸易的发展使得2005年前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了大量其他国家(经济体)的增加值,2004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的增加值中有47.12%来自其他国家(经济体);2005年之后中国政府开始缩小加工出口和一般出口的政策差距(如2006年商务部拟定了新一批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因而中国企业开始更多地使用国内中间品,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的其他国家(经济体)增加值份额开始降低,2009年降至35.41%。1995—2009年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的其他国家(经济体)增加值份额始终小于中国(约为20%),这表明国内各行业是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主要经济利益获得者。
1995—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输出的CO2排放中40%~50%流向其他国家(经济体);吸收的CO2排放中仅有8%~24%来自其他国家(经济体),小于其吸收的其他国家(经济体)增加值份额(25%~48%)。这表明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主要环境成本承担者为国内各行业,而其经济利益有相当一部分流向其他国家(经济体)。与中国不同,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的其他国家(经济体)CO2排放占比约为38%~62%,而其吸收的其他国家(经济体)增加值仅为18%~25%,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向其他经济体转移了大量的CO2排放,其他国家(经济体)在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小于其承担的环境成本。
(1)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国家(经济体)GVNs
本小节分析中美光电设备增加值出口的国家(经济体)前向输出网络和后向吸收网络。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输出的增加值中有52.56%通过国内产业关联流向国内各行业。美国(USA)、德国(DEU)、日本(JPN)、韩国(KOR)和墨西哥(MEX)是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输出的主要目的地,2009年这些国家分别占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输出增加值总额的10.57%、2.93%、2.43%、2.40%和1.93%。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后向吸收的增加值中有64.59%来自国内,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等从事研发设计和核心零部件生产的国家同样是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增加值的主要来源国,2009年这些国家分别占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增加值总量的4.85%、4.70%、3.19%和1.93%。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输出的增加值中有39.62%流向国内,中国、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和德国分别占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输出增加值的11.51%、4.97%、3.99%、2.88%和2.88%。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后向吸收的增加值中高达81.28%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墨西哥和日本同时是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增加值的重要来源,分别占吸收增加值总量的4.55%、1.60%、1.57%和1.29%。比较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的输入输出网络可知,中国和美国均在对方的光电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出口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双方在光电设备出口的经济利益方面联系密切。
(2)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国家(经济体)GENs
本小节分析中美光电设备CO2出口的国家(经济体)前向输出网络和后向吸收网络。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排放的CO2大约有50%输出到了国内各部门,与增加值输出类似,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墨西哥是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CO2输出的主要目的国。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的CO2中有81.48%来自国内,大于吸收增加值中本国增加值的份额(64.59%),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环境成本和经济利益不平衡,其承担的环境成本大于其获得的经济利益。韩国、俄罗斯、日本和美国是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CO2的其他主要来源,这些经济体占CO2吸收总量的份额为1.23%~2.32%。韩国、日本和美国无论是从经济利益角度还是从环境成本角度,均是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网络中的重要经济体,中国在制定对外政策时应该妥善处理与这些经济体的关系。美国占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CO2总量的1.23%,而其在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增加值总量中的占比为4.70%,这表明美国通过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而获得的经济利益大于其承担的环境成本。
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CO2排放输出的主要目的国为美国、中国、墨西哥、加拿大和日本。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的CO2排放中有45.27%来自美国,中国是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后向吸收CO2最大的国外来源,在其吸收总量中的占比高达24.23%(525.62万吨),而美国仅占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CO2总量的1.23%(391.47万吨),这表明美国向中国转移了大量CO2排放,这一发现与中国是中美贸易中隐含碳净出口国的现有研究结论类似。加拿大、墨西哥、印度和俄罗斯是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CO2的其他重要来源。中国在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CO2总量中的占比高达24.23%,而在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增加值总量中的占比仅为4.55%。
9.13.3.3 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部门GVNs和GENs
(1)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部门GVNs
本小节分析中美光电设备增加值出口的部门前向输出网络和后向吸收网络,其中流向每个部门的输出进一步分解为流向国内该部门的输出和流向其他国家(经济体)该部门的输出;来源于每个部门的输入进一步分解为来源于国内该部门的输入和来源于其他国家(经济体)该部门的输入。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输出的增加值大约有60.50%流向光电设备制造业(EOE),其中48.67%是以国内本行业最终产品的形式出口,11.84%以中间产品的形式出口到其他国家(经济体)光电设备制造业。建筑业(CON)、运输设备制造业(TRE)、公共管理与国防及社会保障(PUB)、未分类的机械制造业(MACN)和卫生及社会工作(HEA)是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输出的主要目的行业,2009年输出到这些行业的增加值分别占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总输出增加值的6.17%、4.89%、4.07%、3.75%和2.45%,这些行业使用了大量来自光电设备制造业的中间产品。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输出到其他各行业(除光电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中,输出到其他国家(经济体)行业的增加值始终大于输出到国内相应行业的增加值,这表明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为其他国家(经济体)其他行业提供了大量增加值。
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的增加值中有31.90%来自光电设备制造业(EOE),其中22.53%来自国内光电设备制造业。基本金属及金属制品业(BAS)、采掘业(MIN)、除机动车外的批发贸易及佣金贸易(WHO)、机器设备租赁及其他商业活动(REN)和金融中介(FIN)是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增加值的主要来源。与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输出不同,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的来自各行业的增加值中,除了机器设备租赁及其他商业活动(REN)和公关管理与国防及社会保障(PUB)等少数行业外,来自国内的部分大于其他国家(经济体)的部分,这表明整体来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对国内各行业的带动作用大于对其他国家(经济体)行业的带动作用。从前向和后向两个角度来看光电设备制造业均与服务业联系密切,光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既为国防、卫生及社会工作等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也需要批发租赁等服务业的支撑。
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产生的增加值大约有55.19%输出到光电设备制造业(EOE),其中35.83%以本行业最终产品的形式出口(小于中国的48.67%),19.37%以中间产品的形式出口到其他国家(经济体)光电设备制造业(大于中国的11.84%),这一结果与中国垂直专业化于加工装配环节,因而其光电设备出口多为最终产品出口的事实相符。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的增加值中有59.27%来自光电设备制造业,其中55.08%来自美国本国的光电设备制造业,与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相比,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对本国该行业的发展具有更大的拉动作用。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的其他主要吸收增加值来源和中国类似。
(2)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部门GENs
本小节分析中美光电设备CO2出口的部门前向输出网络和后向吸收网络。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输出的CO2大约有60%流向了光电设备制造业。与增加值输出类似,建筑业(CON)、运输设备制造业(TRE)等部门是中国光电设备CO2排放输出的主要目的行业。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的CO2中有52.75%来自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EGW)部门,其中47.01%来自国内。基本金属及金属制品业(BAS)、其他非金属矿物(ONM)、化工及化学制品(CHE)和采掘业(MIN)也是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CO2的重要来源,2009年这些行业输入到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的CO2分别占CO2吸收总量的16.55%、5.87%、5.52%和4.51%。中国光电设备出口的主要经济利益获得者和主要环境成本承担者存在差异,例如,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EGW)部门占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CO2总量的52.75%,而其仅占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增加值的2.79%,该行业承担的环境成本大于其获得的经济利益;服务业,例如除机动车外的批发贸易及佣金贸易(WHO)和机器设备租赁及其他商业活动(REN),承担的环境成本则小于其获得的经济利益,2009年这两个行业分别占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增加值总量的6.24%、5.93%,而其在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CO2总量中的占比分别为0.17%和0.49%。(www.xing528.com)
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输出的CO2也主要流向光电设备制造业,其他的CO2流向部门为建筑业(CON)和运输设备制造业(TRE)等。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CO2的主要来源部门与中国类似,2009年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EGW)部门输入的CO2占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CO2总量的40.34%,其中18.24%来自国内。
与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的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EGW)部门CO2主要来自国内不同(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的来自EGW部门的CO2中有90%来自国内),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的来自其他国家(经济体)EGW排放多于国内。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的各部门CO2排放大多来自国内相应部门,而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的各部门CO2排放中来自国内的部分大多小于来自其他国家(经济体)的部分,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向其他国家(经济体)转移了大量CO2排放。
9.13.3.4 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国家(经济体)—部门GVNs和GENs
(1)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国家(经济体)—部门GVNs
① 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国家(经济体)—部门GVNs的基本特征。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GVNs网络高度密集,与世界各国家(经济体)—部门联系紧密。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9年在WIOD数据库所覆盖的1 435(41×35)个国家(经济体)—部门中至少有1 389个国家(经济体)—部门参与了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的GVNs网络,约占国家(经济体)—部门总量的96.79%[见图3(a)],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一直以来呈现全球化特点。1995—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前向输出GVNs网络中的国家(经济体)—部门数量在1 389至1 392之间波动,后向吸收GVNs网络中的国家(经济体)—部门数量在1 390至1 396之间波动。
虽然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GVNs网络中的国家(经济体)—部门数量在1995—2009年相对稳定,但国家(经济体)—部门之间的联系强度在研究期限内变化明显。图3(b)展示了1995—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GVNs网络中各国家(经济体)—部门之间的平均联系强度,2008年金融危机减弱了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GVNs网络的平均联系强度,除此之外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GVNs网络的平均联系强度呈增强趋势。1995—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平均输出强度由15.41百万美元增加到208.38百万美元。2009年图3(b)的变化趋势与图1(a)基本一致,表明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输出和吸收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原有联系的强度增强,而非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与其他国家(经济体)—部门建立了新的联系。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GVNs网络中的国家(经济体)—部门数量在1995—2009年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而且其输入输出量的增加也主要是由于GVNs网络中国家(经济体)—部门之间的平均联系强度增强所致。
图3 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国家(经济体)—部门GVNs基本特征
(a)国家(经济体)—部门的数量;(b)平均强度
注:图(a)的单位为个;图(b)的单位为百万美元。
② 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国家(经济体)—部门GVNs的主要参与者。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GVNs的输出输入强度具有很强的集中性,即在国家(经济体)—部门GVNs中,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输出(或吸收)的增加值主要流向(或来源于)少数几个输入(或输出)强度较大的国家(经济体)—部门。图4为光电设备制造业前向输出或后向吸收GVNs中输入或输出强度最大的前30个国家(经济体)—部门及其占输出输入总量的累积频率。结果表明在1 435个国家(经济体)—部门中强度最大的前30个国家(经济体)—部门(约占GVNs总量的2.09%)占GVNs输出、输入总量的73.75%和75.14%。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CHN-EOE)与自身的联系最为紧密,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输出的增加值有48.67%以该行业最终产品的形式出口,其余增加值则相对分散地输出到其他国家(经济体)—部门,世界其他地区的光电设备制造业(ROW-EOE)、美国公关管理与国防及社会保障(USA-PUB)是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输出增加值的主要流向国家(经济体)—部门,分别占其输出总量的3.75%和2.21%。
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前向输出和后向吸收GVNs也表现出很强的集中性。2009年与前向输出GVNs相比,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后向吸收GVNs表现出明显的本国化特征,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后向吸收GVNs中输出强度最大的前30个部门中,有22个为国内部门。输出强度最大的5个国家(经济体)—部门,即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CHN-EOE)、基本金属及金属制品业(CHN-BAS)、除机动车外的批发贸易及佣金贸易(CHN-WHO)、金融中介(CHN - FIN)和采掘业(CHN - MIN),分别向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输出增加值653.86亿美元、183.63亿美元、122.03亿美元、104.99亿美元和95.15亿美元,占其吸收总量的22.53%、6.33%、4.20%、3.62%和3.28%,这表明虽然光电设备制造业表现出生产全球化特征,但是国内部门在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国内各行业的增加值通过光电设备制造业实现间接出口。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前向输出GVNs中输入强度最大的前4个部门均为光电设备制造业,依次为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世界其他地区光电设备制造业、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和墨西哥光电设备制造业;这些行业在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输出总量中的占比依次为35.83%、6.40%、4.89%和2.76%。这一结果表明,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向中国、墨西哥等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国家出口了大量中间产品。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输入强度与中国相比表现出更强的集中性,后向吸收GNVs中输出强度最大的前30个国家(经济体)—部门在吸收总量中的占比高达85.87%,其中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作为输出强度最大的国家(经济体)—部门,其输出增加值占比高达55.08%。与中国相比,输入到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更加清洁,2009年基本金属及金属制品业(USA BAS)、采掘业(USA MIN)、化工及化学制品(USA CHE)和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USA EGW)等污染程度较高的基础工业部门分别占美国输入总量的2.41%、0.40%、0.77%和0.65%,而中国这些行业在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输入GVNs中的份额分别为6.33%、3.28%、2.58%和2.13%。
图4 2009年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国家(经济体)—部门GVNs主要参与者
(a)中国前向输出;(b)美国前向输出;(c)中国后向吸收;(d)美国后向吸收
注:图中强度的单位是10亿美元。
(2)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国家(经济体)—部门GENs
① 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国家(经济体)—部门GENs的基本特征。如图5所示,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GENs网络也表现出高度密集的特点,1995—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GENs输出网络中的国家(经济体)—部门数量维持在1 389至1 392之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后向吸收GENs中的国家(经济体)—部门数量少于后向吸收GVNs网络,这主要是由于WIOD数据库中一些国家(经济体)的服务业部门进行增加值创造活动却不产生CO2排放,例如,加拿大和法国等国家雇人的私人住户部门(PIR)向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输入增加值却没有向其输入CO2排放。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前向输出和后向吸收GENs网络的平均联系强度在1995—2009年均呈增强趋势,其中后向吸收GENs的平均联系强度由1995年的49.50千吨增加到2009年的235.02千吨。
图5 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国家(经济体)—部门GENs基本特征
(a)国家(经济体)—部门的数量;(b)平均强度
注:图(b)的单位是千吨,其中主坐标轴反映前向输出平均强度,次坐标轴反映后向输入平均强度。
1995—2009年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GENs网络中的国家(经济体)—部门数量也相对稳定,其中后向吸收GENs网络中国家(经济体)—部门数量维持在1 348至1 363之间,同样小于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后向吸收网络中的国家(经济体)—部门数量。与GVNs网络不同,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输出输入GENs中的平均联系强度呈下降趋势,这表明虽然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与其他国家(经济体)—部门在增加值创造方面的联系不断增强,但是其在CO2排放方面表现为一个清洁化程度不断增强的孤点,无论是CO2前向输出还是后向吸收都与其他国家(经济体)—部门的联系不断减弱。
② 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国家(经济体)—部门GENs的主要参与者。如图6所示,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GENs网络的输出输入强度也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经济体)—部门。与后向吸收GVNs相比,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后向吸收GENs具有更强的集中性,输出强度最大的前30个国家(经济体)—部门占吸收总量的比重高达89.49%,其中输出强度最大的两个部门,即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CHN-EGW)和基本金属及金属制品业(CHN - BAS),占比高达60.54%。比较GVNs和GENs可以发现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后向吸收网络中的主要经济利益获得者和环境成本承担者存在差异。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CHN-EOE)是其后向吸收GVNs中输出强度最大的国家(经济体)—部门,占吸收增加值总量的22.53%,而其在后向GENs中的占比仅为1.60%,这表明光电设备制造业向其他部门转移了大量CO2排放;中国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CHN-EGW)是后向吸收GENs中输出强度最大的国家(经济体)—部门,约占CO2吸收总量的47.01%,而其在GVNs吸收总量中的占比仅为2.13%。除机动车外的批发贸易及佣金贸易(CHN-WHO)、金融中介(CHN-FIN)和机器设备租赁及其他商业活动(CHN-REN)等服务业的经济利益则大于环境成本,2009年这3个部门在后向GVNs的占比分别为4.20%、3.62%和2.60%,其在后向GENs中的占比则分别为0.09%、0.04%和0.33%。
图6 2009年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国家(经济体)—部门GENs中主要参与者
(a)中国前向输出;(b)美国前向输出;(c)中国后向吸收;(d)美国后向吸收
注:图中强度的单位为百万吨。
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的后向吸收GENs中,来自本国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USA-EGW)的CO2占其吸收总量的18.24%,与中国后向吸收GENs中的CO2排放主要来自国内部门不同,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后向吸收GENs中来自中国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CHN-EGW)和基本金属及金属制品业(CHN-BAS)的CO2排放占比高达13.63%和4.06%,在所有国家(经济体)—部门中位列第二位和第五位,这一结果表明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向中国重工业部门转移了大量CO2排放。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中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CHN-EGW)的经济利益和环境成本也严重不平衡,2009年该行业在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后向吸收GENs和GVNs中的份额分别为13.63%和0.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