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垂直专业化的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问题研究

基于垂直专业化的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问题研究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测算对外贸易隐含碳是采用消费者负责制界定各国碳排放责任的基础。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升温,对外贸易隐含碳问题成为当前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综上所述,对外贸易隐含碳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从垂直专业化的角度对贸易隐含碳进行研究的文献较为少见。在当前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背景下,将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与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模式以及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

基于垂直专业化的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问题研究

赵玉焕 王邵军

摘 要:垂直专业化是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地区)间的垂直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通过构建基于垂直专业化的对外贸易隐含碳测算模型,利用可比价全球投入产出表测算并分析中国1995—2009年的对外贸易隐含碳;考虑到各国的技术异质性,使用各进口国本国的碳排放系数测算中国的进口隐含碳,以求测算结果更加准确。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9年,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垂直专业化程度逐渐增强,中国为生产出口产品排放了大量的CO2。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在整体上逐渐增加,其中出口隐含碳从1995年的502.12百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2 398.96百万吨;进口隐含碳从1995年的141.14百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1 423.7百万吨,净出口隐含碳从1995年的360.96百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975.26百万吨。从分行业的情况看,纺织业和光电设备制造业等部门是隐含碳的主要净出口部门;采掘业和建筑业等部门是隐含碳的净进口部门。中国的对外贸易隐含碳呈现失衡状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是为对外贸易隐含碳的净输出国;另一方面,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占出口产品总含碳量的比重一直高于中国出口产品中国内增加值的比重。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 外贸易隐含碳 中间品贸易 投入产出模型 贸易增加值

界定各国的碳排放责任和分配减排目标是国际气候谈判的焦点议题之一。现行的以生产者负责制界定各国碳排放责任的方法没有考虑到各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容易导致碳泄漏。基于此,国际学术界提出一种新的界定各国碳排放责任的原则,即消费者负责制。测算对外贸易隐含碳是采用消费者负责制界定各国碳排放责任的基础。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升温,对外贸易隐含碳问题成为当前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国际贸易的发展促使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伴随产品的国际流动是碳排放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贸易隐含碳问题进行了研究。现有文献主要采用单区域(SRIO)或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测算对外贸易隐含碳(Ahmad and Wyckoff,2004 [1];Mongelli et al.,2006[2];Wiedmann et al.,2007[3];McGregor et al.,2008)[4]。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隐含碳呈现出日益增加的趋势。彼得斯等(Peters et al.,2012)[5]的研究表明,2004年各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2%。阿曼达和威科夫(Ahmad and Wyckoff,2004)研究发现,中国和俄罗斯是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国家进口隐含碳的主要来源地,新型经济体的对外贸易隐含碳呈增长趋势。维贝等(Wiebe et al.,2012)[6]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表明,非OECD国家的出口贸易隐含碳从1995年的1 995百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3 622百万吨,在此期间OECD国家的净进口隐含碳增长了80%,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各国和世界的碳排放有显著影响。(www.xing528.com)

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和碳排放国,中国的对外贸易隐含碳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现有的文献测算了中国的对外贸易隐含碳总量(Pan et al.,2008 [7];Weber et al.,2008 [8];Su and Ang,2011[9];赵玉焕和刘月,2011[10];张为付和杜运苏,2011[11];闫云凤和赵忠秀等)[8 - 16],以及中美(Du et al.,2011[12];Guo et al.,2010[13])、中日(Liu,2010[14])、中英(Li and Hewitt,2008)[15]等双边贸易的隐含碳。

在对中国贸易隐含碳进行测算的基础上,现有文献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比较进行对外贸易和不进行对外贸易两种情景下碳排放的差异,分析对外贸易对贸易参与国和世界碳排放水平的影响。以2004年为例,李和休伊特(Li and Hewitt,2008)[15]研究发现,英国通过从中国进口产品节省了14%的碳排放,但中英贸易使世界的碳排放增加了0.4%;谭等(Tan et al.,2013)[16]研究表明,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双边贸易有利于减少世界的碳排放;闫云凤和杨来科(2009)[17]研究发现,中美贸易使美国的碳排放减少了2%~4%,使中国的碳排放增加了14%~20%,全球碳排放增加了2%~4%。二是采用对数平均Divisia分解(LMDI)或结构分解(SDA)等方法从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等方面对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变动进行因素分解研究,分析对外贸易隐含碳变化的驱动因素。李艳梅和付加锋(2010)[18]研究发现,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占国内CO2排放的比重从1997年的28.47%增加到了2007年的45.53%,规模效应是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变动的主要驱动因素。黄敏和刘剑锋(2011)[19]采用SDA模型对中国的对外贸易隐含碳变动进行了因素分解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规模效应促使了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增加。

综上所述,对外贸易隐含碳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从垂直专业化的角度对贸易隐含碳进行研究的文献较为少见。当前,国家(地区)间的垂直专业化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特征,产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间品贸易占产业内贸易的比重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包含了多个国家(地区)的投入,一国出口的产品中往往包含着本国之外的中间投入,在测算分析对外贸易隐含碳时应当考虑这种国际分工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广泛参与国际分工,近年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但是,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却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在当前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背景下,将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与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模式以及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贸易隐含碳的测算和分析方法进行如下改进:首先,基于国家(地区)间的技术异质性,从垂直专业化的角度构建一国(地区)的进出口隐含碳的测算模型;其次,编制可比价的全球投入产出表,对中国1995—2009年对外贸易隐含碳进行测算和分析;再次,测算了服务贸易的隐含碳,使测算结果更为全面;最后,通过测算中国进口中间品隐含碳,分析在垂直专业化分工背景下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模式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