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出口日本的隐含碳变化因素分析

中国出口日本的隐含碳变化因素分析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考虑到影响因素较多,本节采用两极分解法进行SDA分析。表3隐含碳影响因素测算公式9.10.4.2SDA结果分析采用以上结构分解分析模型,结合上文对中日贸易隐含碳变化阶段的分析,按照隐含碳变化趋势的不同,分1995—2002年、2002—2007年和2007—2009年3个时期分析中国对日本出口隐含碳变化的影响因素,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中国出口日本的隐含碳变化因素分析

9.10.4.1 隐含碳变化因素分解的SDA模型

结构分解分析(SDA)是一种比较静态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经济系统中的变量变动分解为有关自变量各种形式的变动,以追踪一段时期内,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变动的影响程度[35 - 36]

在实际操作中,按不同的顺序对因素进行分解,会得出不同的结构分解形式,这带来了SDA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迪茨伯策和洛斯(Dietzenbacher and Los,1998)[37]证明了对n个因素的SDA分解存在n!种分解形式,将这n!个分解式加总求平均值,可以分解得到各自变量对应变量影响的精确值。但是,随着n的增长,这一方法需要的操作会变得非常烦琐。在自变量较多的情况下,两极分解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替代方法。根据格罗斯曼和克鲁格(Grossman and Krueger,1991)[38]建立的环境效应分析框架,可以将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因素分为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方面,其中结构效应是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规模效应是出口规模变化的影响,技术效应则是部门碳排放强度和投入产出结构综合变化的影响。考虑到影响因素较多,本节采用两极分解法进行SDA分析。

设下标0,1分别代表基期和测算期,考察期内的隐含碳变动ΔEC有

对ΔEC从基期开始分解,有

对ΔEC从测算期开始分解,有

取以上两式的算术平均值,有

根据各影响因素贡献值与EC的关系

从而各影响因素贡献值展开式如表3所示。(www.xing528.com)

表3 隐含碳影响因素测算公式

9.10.4.2 SDA结果分析

采用以上结构分解分析模型,结合上文对中日贸易隐含碳变化阶段的分析,按照隐含碳变化趋势的不同,分1995—2002年、2002—2007年和2007—2009年3个时期分析中国对日本出口隐含碳变化的影响因素,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1995—2009年分时期分部门中国对日本出口隐含碳影响因素分解

续表

对中国出口隐含碳影响因素的分解结果,可做如下分析:

(1)从1995—2009年整个测算期来看,中国对日本出口隐含碳的影响因素中,出口规模因素的促进作用最大,其贡献值为94.64百万吨,贡献率达84.50%;其次是投入产出结构因素,贡献率为19.53%;而部门碳排放强度因素的变化则减少了碳排放,其贡献值为 - 2.66百万吨,贡献率为 - 2.37%;出口结构的调整也减少了中国对日本隐含碳出口,但减排作用很小,贡献率仅为 - 1.65%。

(2)从各个时期来看,1995—2002年这一时期的时间跨度最长,但对隐含碳变化的贡献率仅为8.7%,而2002—2007年对整个时期的贡献率高达116.29%。在2007—2009年,由于2007年年底爆发了美国次贷危机,世界经济陷入不景气,中日贸易受到影响,故而这一时期的贡献率为 - 24.99%。

(3)从产业部门分布来看,在农业、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四大产业中,工业碳排放受各因素的影响最明显,占到了全部碳排放变化的98.72%。

其中,重制造业对全部碳排放的贡献率为40.94%,其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出口规模因素,该部门所占碳排放比重的上升反映出中日贸易正逐步由“垂直互补型”向“水平竞争型”转移。值得注意的是,能源工业对全部碳排放的贡献率达57.20%。尽管能源工业并不直接发生对外贸易,但由于该部门的产出是所有其他部门的基本投入,在投入产出中处于核心地位,故而有很大一部分隐含碳来自这一部门。此外,投入产出结构因素对能源工业碳排放的贡献率达30.51%,这一贡献主要是在2002—2007年引起的,表明在这段时期,中国的工业投入产出结构向着整体能耗增加的方向演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