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对歧视:认识本质,制定公共政策

面对歧视:认识本质,制定公共政策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平权法案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是美国用于对抗歧视行为的公共政策。因此,平权法案的反对者们认为,平权法案的问题之一在于虽然这些旨在提升社会平等程度的法规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女性和少数人群体的社会地位在过去50年中有了极大的提高,这些政策如今已经没有必要存在了。我们的研究显示,面对如今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新型歧视问题,老的反歧视政策已经过时了并且具有误导性,无法解决现代歧视行为的本质问题。

面对歧视:认识本质,制定公共政策

还记得我前文提到过的对话吗?种族主义者阿尔奇·邦克对小萨米·戴维斯说:“你是有色人种就罢了,因为我知道你别无选择,但你为什么要选择做犹太人呢?”

很多关于歧视问题的研究都支持这样一个结论:当人们认为某一群体对它的某项特征具有自主选择权的时候,他们更容易因为该项特征而对这一群体进行歧视。比如,当看到一位肥胖的人,有些人就会认为其身材肥胖是因为缺乏自我控制。再比如,当看到一位对外公开性取向的同性恋者,有些人会认为这是当事人的一种自主选择。然而,性别和种族并不属于这一范畴,因为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性别或种族(当然,变性人不在此列)。

这些研究成果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归因理论”来解释,即我们会对其他人进行推测和判断,目的是向我们自己解释某些事件的成因,比如为什么这个人身材肥胖、性取向异常或犯罪,而实际上我们可能根本不了解当事人。如果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当事人的具体情况,我们就不会把某种文化环境中的刻板印象一股脑儿地加在这个人身上。

为什么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人们歧视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呢?更何况,有些人总是会以某种不公平的歧视态度来对待其他人,那么知道他们歧视行为的隐性动机又能怎样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如果我们不理解歧视行为的根源和本质,就无法着手设计各种机制来解决或消除歧视问题。仇视导致的歧视行为正在逐渐销声匿迹,而经济歧视行为却变得越来越普遍,了解这一变化趋势对政策制定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虽然关于歧视问题的政策在不断变化,我们对干预政策和两种歧视行为之间的关系却知之甚少。

多年来,美国政府一直试图建立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来禁止仇视导致的歧视行为。平权法案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是美国用于对抗歧视行为的公共政策。平权法案这个词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公众的讨论范围,包括一系列法规。历史上某些群体因为宗教、种族、性别等原因而受到歧视,为了补偿这些群体,平权法案以各种方式对这些群体提供优惠的差别待遇,减少这些群体在某些方面的劣势。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国家也不乏类似的政策。比如,种族隔离政策被废除以后,南非推行了名为“南非黑人经济振兴”的政策,要求雇主必须至少雇用给定数量的黑人员工。

从一定的角度来说,平权法案是吉姆·克劳法的对立面,是种族隔离政策的对立面,是美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歧视少数人群体、阻止少数人群体获得理想工作的其他可怕政策的对立面。平权法案的支持者们认为,正是因为曾经有过那些不公正的有害政策,我们才应该用一种相反的政策来尝试拉平那些政策带来的伤害。比如,在某些比较好的职业中,少数人群体的就业比例低于该少数人群体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平权法案来增加少数人群体在这些职业中所占的比例。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矫正性政策和优惠性差别待遇显然是合理和有意义的,因为当时针对少数人群体的歧视和敌意还相当强烈。(www.xing528.com)

但是,如今美国社会已经发生了改变,歧视行为变得更加微妙。因此,平权法案的反对者们认为,平权法案的问题之一在于虽然这些旨在提升社会平等程度的法规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女性和少数人群体的社会地位在过去50年中有了极大的提高,这些政策如今已经没有必要存在了。

平权法案导致了这样一类问题:因为这些优惠性差别待遇的存在,人们可能会对某些少数人群体的成员取得的成功错误地加以揣测。让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异常聪慧又极为努力的美国黑人女性从一所名校法学院毕业了。如果没有平权法案的存在,人们会将这位女性的成功归因于她个人的能力和努力。但是,有了平权法案,人们可能会觉得这位女性的成功是得益于政府的干预政策和特殊照顾,而不是因为她个人的努力和能力。

由于对平权法案存在上述反对声音,在美国的某些州,平权法案已经被判定为不合法。比如,加利福尼亚州的209号提案规定,在公立学校招生、政府招聘和合同承包的过程中,禁止对女性和少数人群体给予特殊照顾。

假设美国某大学的研究生院招生委员会不愿意录取一位优秀的黑人女性,而愿意录取一位同等条件的白人男性,如果委员会做此决定完全是因为不喜欢前者的性别和种族,那么我们显然可以用一种“反歧视”型政策——平权法案——进行对抗。但是,如果委员会不录取这位黑人女性的理由是经济歧视——招生委员会认为黑人女性成功毕业的概率较小——那么平权法案并不能帮助这位黑人女性。后一种歧视行为是基于大学“经济性”的计算:招生委员会希望录取最优秀、最有可能成功毕业的学生,而他们认为这位黑人女性在学校中表现优异的概率较低。要解决这种歧视问题,就必须改变招生委员会的成本–效益分析方程式的参数。比如,如果你是这位黑人女性,你应该想办法向招生委员会证明自己完全有能力以优异的成绩从该研究生院毕业。具体来说,你可以在本科阶段选修更难的课程,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来证明这一点。这个例子说明,解决经济歧视问题的方法和解决仇恨导致的歧视问题的方法是不同的。

我们的研究显示,面对如今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新型歧视问题,老的反歧视政策(如平权法案)已经过时了并且具有误导性,无法解决现代歧视行为的本质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