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但还需继续完善的条件下,政府为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目标,通过完善财政体制和提供财政保障(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来使不同地区政府确保本地区居民有机会、有能力、有权利接近的与公民基本权利有关的公共服务项目,包括医疗卫生(或者叫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基本教育(义务教育)、社会救济、就业服务和养老保险。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责任,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它体现了发展的社会属性。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也是一个基本事实。下面,就加强和改善我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作一探讨。
加快我省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系统的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系统是为了满足农民特定时期的公共需求,建立在农村电子政务基础之上,并通过集成优化城乡信息资源,提供可供共享的基础设施、设备、信息渠道,形成统一的辅助解决方案,实现政府“跨部门协作”,从而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效率的一系列硬件或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的总和。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必须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围绕结构优化与功能定位这两个核心问题,建立一系列更加趋向整体性治理的农村公共服务的体制和机制。一是要坚持标准统一与功能承载相统一的原则,以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系统建设带动农村集体经济主体发展。应以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从选址、运营等方面布局和谋划农村经济发展,利用中心的集聚效应,多元化运作,走“以商养益”,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道路。如江苏省在2010年就基本实现了农村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全覆盖。二是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作、农民自愿参与的原则,以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系统的建设推动农村整体性治理网络构建。发挥政府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主体作用,由政府搭建统筹集资的平台,促进各部门的整体联动,形成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系统建设的“加速器”。
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意识及供给能力。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必须提高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能力,形成规范、合理和可持续的公共投入机制及投入水平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政策,不仅要克服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供给不足问题,还要解决财政供给不均问题;增加部门经费开支透明度,提高服务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预防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分配不均。在对公共服务支出进行绩效审计时,应把公共服务支出的公平性问题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进行考核。
改革和完善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体制,提高公共财政投资效率和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结合政府转型和推进公共服务建设,在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的同时,培育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社会组织管理部门要制定有关政策和标准,为社会组织购买政府公共服务创造条件。把社区服务、养老、就业培训、科普教育等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形式转移给社会组织去做。
通过完善社会组织的管理法规,完善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全社会,特别是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管理和监督。通过对社会组织服务的购买来实现对社会组织的管理;通过制定基本公共服务专项发展规划、服务标准,完善相关措施,加强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服务质量、供给情况的监督。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服务质量、供给的监督;在公共服务采购中,引入社会组织的参与,构建一个和谐互动的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伙伴关系。
整合利用农村有限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广大农村,一方面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有限,另一方面,农村人口数量减少,加之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使得农村小学生入学人数减少,卫生院就诊率下滑,农村文化等基础设施利用率低,甚至闲置。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可考虑在公共财政投入数量不改变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合并一些农村学校、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卫生院,集中利用并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以提高服务质量、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建立科学的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公众满意度。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应包括政府自身的绩效评估和公众对于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评价。政府自身的绩效评估体系有着各种操作性较强的量化指标,但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却没有真正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标准。建立健全公众基本公共服务评价体系在现阶段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对公共部门的行为起到约束和引导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效率和品质。政府可以通过对其满意度的评价有针对性地改变公共服务方式,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促进农村合作组织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表达机制、监管维护机制。组织化是增强农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普遍缺乏组织、缺乏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缺乏对公共服务需求的表达渠道、缺乏对农村基础设施日常维护和监管,需要大力促进农民合作化组织建设,改善对农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建立必要的监管维护机制,从而使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能够更加有效地满足农村居民最为迫切的需求,并能使农村公共服务物质载体的基础设施得到有效的监管维护,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
大力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有特殊困难的特定人群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应该在公共服务上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特殊帮助。要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有尊严地生活和平等参与社会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大力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包括出生人口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基于当前甘肃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组织化程度低等原因制约农民对公共产品需求的正常表达,存在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的非全面性、非理性和短视性等现象,应下大力气培养新型农民,深化农民对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性和长远利益的认识,提升农民选择供给何种公共产品、何种供给方式的努力,并形成有效表达自我需求的组织,从内部激发农民维护自身公共需求利益。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公共服务严重欠缺。贫困地区缺乏统一规划,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政府在实施精准扶贫时应充分考虑公共服务资源的合理布局,加大为贫困村提供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思考题:
1.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区别与联系。(www.xing528.com)
2.简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途径。
3.如何有效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意识和供给能力?
【注释】
[1]百度百科:公共服务http://baike.baidu.com/view/1013267.htm
[2]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886697.htm。
[3]熊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析与模式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7期。
[4]徐小青:《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5]方堃:《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25页。
[6]唐钧:《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中国的发展》,见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聚焦中国公共服务多体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10月第312页。
[7]甘肃成学前教育全免费第一省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http://jiangsu.china.com.cn/htm l/2016/kuaixun_0225/4326541.html。
[8]“乡村舞台”:甘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10/c_126969698.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