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实现小康,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面临的重要不足。甘肃省在“十二五”期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很大的进步,但甘肃农村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薄弱是甘肃贫困地区发展面临的基本困难之一,也是导致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不稳定和脱贫人口重新返贫的重要原因。
一、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现状
(一)农村道路建设成效明显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公路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基础,是农村地区特别是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唯一的交通运输通道。加快农村公路的建设,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十二五”期间,我省把农村公路放在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六大突破”的首位加以推进。2013年,建成通村道路8000公里,实现了全省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路。2014年建成通村道路1.13万公里,建制村道路通畅率达到68%;5年来,全省累计投入411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8万公里,全省82%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其中,兰州、嘉峪关、金昌3个市和44个县实现了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目前,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12万公里,其中,县道1.6万公里,乡道1.2万公里,村道9.1万公里,比“十一五”末增加1.78万公里。《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省扶贫办关于精准扶贫交通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提出,2015年至2017年,每年建成建制村通畅工程1万公里以上,到2017底,实现全省所有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实现“乡有等级站、村有汽车停靠点、村村通客车”。
(二)饮水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
干旱缺水、饮水安全无法保证是我省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大制约因素。“十二五”时期,我省全力推进农村水利工程和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引洮一期工程建设。引洮一期通水后,从根本上解决了400多万人饮水的水源、水质问题。2015年,以城乡生活、工业供水为主,兼顾农业灌溉的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开工,年引水量将达3.13亿立方米。饮水安全责任重如山。5年来累计解决了991万农村人口和185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较规划目标50万亩增加5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实现了410万亩的规划目标。2015年,我省顺利解决了180.56万农村人口和26.08万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
(三)农村电网建设得到改善
“十二五”以来,我省投资100多亿元用于农配网建设,着力解决低电压、卡脖子、重过载、三相动力用电等突出问题。同时坚持不懈抓好农村动力电改造,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使全省农村动力电覆盖率接近90%,为全省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农村危房改造逐步推进
安居是乐业的前提。在“十二五”期间,我省以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农村特困群众为重点,以农村危房精准摸底建档、公开公正认定补助对象、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为手段,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村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5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补助资金103.83亿元,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2.8万户。2015年,全省农村危房改造重点支持贫困地区,优先解决革命老区,兼顾民族地区,全面完成国家下达我省计划的21.8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到2020年,我省将基本实现农村住房砖混砖木结构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实现所有农户住无危房,全面解决农村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www.xing528.com)
(一)农村道路总量不足、规划不到位、道路质量不高、道路监管力度不够
要致富,先修路,“十二五”是我省全面推进交通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省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和广大农民群众出行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但面对广大农民群众出行的新要求和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路难行”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贫困地区,交通不方便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自然村通路率低,村组道路建设严重滞后,并且这些道路都是够不上等级的土路,路况差,交通事故发生频繁,严重限制了贫困村与外界的商品、信息交换。在经济发达的江苏省,2007年已在全国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沥青)路,全省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2.8万公里。
(二)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甘肃省由于水利建设资金有限,只够用于建设病险水库的治标式的临时救急,而这样的临时性行为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库的安全隐患,以致年年维护,年年存在险情隐患,达不到治本的效果。如:我省古浪县灌区渠道除少量为近年翻修、改造外,大多数水利工程兴建于20世纪60-70年代,经过三、四十年运行,其运行年限已接近或超过设计寿命。渠道及建筑物冲刷、冻胀破坏严重,多处出现大面积裂缝坍塌,闸门及启闭设施老化失修,闸板变形翘曲,止水不严,渠道输水能力低,渗漏损失大,严重影响了灌区的正常灌溉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灌区需水量远远超过渠系及建筑物的输水能力,使得整个灌区长期超负荷运行,加上渠系的防洪、排水、防淤等设施配套不全,工程老损严重,灌溉效益急剧衰减,灌溉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1]
(三)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农民身体健康、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由于气候和地质的原因,加上水利设施建设的落后,贫困村农户的安全饮水问题表现得尤为严重,很多地方可获得安全饮水的农户比例不超过50%。
(四)农村电网发展相对落后,供电网点少,供电的能力和可靠性低。
农村地区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很大的用电量,农村电网发展的现状已经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
(五)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通信基础设施是社会发展正常运行的基础,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以来,全省有5256个行政村、170个非建制村、2234个自然村开通电话。2007年底全省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电话”。2010年实现全省“乡乡能上网”和40%行政村通宽带互联网。宽带网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发展宽带网络对拉动有效投资和促进信息消费、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但我省的宽带发展,尤其是农村宽带的发展还很不足。如:2014年以来,陇南市已开办网店5923家,销售总额突破7.71亿元,带动了1.64万人就业,为全省脱贫扶贫工作树立了“陇南模式”样板。然而,在陇南市的3221个宽带行政村中,宽带覆盖率仅为56%,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