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自然环境状况必然对人类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按照霍泰林(Harold Hotelling,1929)的理论,自然资源乃至环境因素可以被纳入生产函数中的“资本”,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同等技术、劳动力条件下,一个地区自然禀赋的状况决定了其产出数量和效率,当自然资源较为丰裕、环境因素较为有利时,其产出量和产出效率较高,该地区在与其他地区的贸易中就具备了比较优势;反之,其产出量和产出效率较低,该地区在与其他区域的竞争中即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对贫困区自然环境因素作为可能的致贫因子进行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一、环境因子
从发展经济和适于生活的角度考察其相关环境因子,初步的观察表明,甘肃的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环境恶劣的地区,并且各片区的环境约束具有较大的差异。
(一)六盘山贫困片区的环境因子
六盘山贫困片区在行政上包括兰州、白银、定西、临夏、天水、平凉、庆阳等七个地级市,该片区在气候、地质、地理、地形上有巨大的差异。为准确期间,我们按照气候、地质和地理相似性原则,将六盘山片区分为六个小片区,分析其环境约束。
1.兰白小片区(包括古浪县)
兰白小片区的地理跨度较大,其气候、土壤、植被覆盖等方面的类型也比较复杂。(1)气候类型上,该片区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带主要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该类片区年降水量200~350mm,年蒸发量1600~2300mm,年均气温5.6~8.9℃,无霜期140~170天,包括了古浪、永登、榆中、皋兰、会宁、靖远和景泰的大多数地区;干旱缺水是这类地区最主要的环境约束。第二种是高寒阴湿山区,这类片区降水量在400~450mm,少数乡镇的高达550mm以上,年蒸发量在1000mm以下,年均气温1~2.5℃,无霜期80~95天,主要是古浪、永登、榆中、靖远和景泰各县位于祁连山及其余脉、兴隆山、哈斯山、寿鹿山等山区的一些乡镇。该区域气候限制因子主要是低温和无霜期太短。(2)地质土壤类型方面,该小片区有四种类型:其一是灰钙土地带。这类地带耕地贫瘠,水养分的保固能力较差,包括了该片区的多数县(乡)。其二是砂质土地带。该类地带的土壤颗粒粗粝,土壤养分极度贫乏,水养分的保固能力极差;主要是古浪、景泰、靖远的一些乡镇。其三是黄黑混合土地带。该类地带土壤较为肥沃,但土层极薄,主要是位于上述山区地带的一些乡镇。其四是石质地区。这类地区以石质山地和戈壁为主,土壤较为稀少,基本不具备农牧业生产条件的土壤条件,主要是古浪、景泰和靖远的一些乡镇。(3)土壤植被覆盖度方面,该小片区有三种类型:一是植被盖度较差地区。该类地区非农地植被覆盖度在5%~15%,水分涵养能力很低,包括了该小区绝大多数县(乡)。二是植被覆盖度极差地区。这类地区非农地植被覆盖度在5%以下,一些区域甚至基本上属于裸露地,主要是古浪、永登、景泰、靖远的一些乡(镇)。三是植被覆盖度较高地区。片区内一些靠近祁连山等上述境内大山的乡镇,植被覆盖度较高,多在30%以上,一些甚至在50%以上,如永登、古浪、榆中、靖远、会宁和景泰县的一些乡(镇)。(4)地形上,该小片区有两种类型:一是地势较平坦的沟壑区。该片区内的多数贫困乡镇的地形具有“大平坦、小沟壑”的特点,即从“Km2”、“百Km2”、“千Km2”或“万Km2”地理尺度看,属于平坦地带,但从人居和工农业生产角度看,却属于破碎的沟壑区,局部地区仍属于坡度较大的山区。二是偏远山区。按照坡地占全部国土面积超过60%比例的标准划分,我们发现,该小片区几乎每个县都有一部分乡镇位于沟梁纵横、山大沟深的偏远地区,少数县甚至有高达三分之一以上的乡镇位于此偏远山区,如榆中、永登、景泰、古浪、会宁和靖远等县。由此看来,该小片区的环境约束因子较为复杂多样,水、气温、土壤、地形等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不利作用。
2.定西小片区
从气候方面看,该片区总体上属于典型的半干旱和干旱混合区,区内干旱指数具有由东向西逐渐增加的特点。安定区、通渭、陇西、临洮三县和渭源北部为干旱区,占全区总面积的60%,年降水300~400mm,且时空分布不均,多集中在秋季和山区;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极为容易形成“卡脖子旱”。日照较为充足,年平均温度7℃,无霜期在160~170天;除上述地区外的其余地区为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其中南部的岷县及漳县和临洮的一部分乡镇属于高寒阴湿区,年降水450~500mm,日照不足,无霜期较短,在160天以下。地理、地质和土壤方面,定西小片区70%~80%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土质疏松、流水侵蚀强烈,地面大部分都已被切割成为破碎的梁峁阡陵,山区地形陡峭。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植被覆盖度较低,多数区域的覆盖度在20%左右;高寒山区的较高,为30%~40%。总之,该小片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环境约束因子为干旱、地形破碎、土壤侵蚀和地貌不利等。
3.临夏小片区
该小片区的气候总体上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带。其中广河、和政、东乡、临夏市和永靖等县(市)的川区属于半干旱地带,年降水量400mm左右(各县市有一定的差异),年平均气温7.5℃,无霜期142天左右,山区属于高寒阴湿区,降水较为充沛,在450~500mm,少数地区高达500mm以上。气温较低,年平均气温1.0~2.0℃,无霜期仅为110天左右。在地形方面,该小片区的国土面积约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属于河谷平坦地,其余为沟壑纵横的土质和石质山地,部分地区的地形极为陡峭。地质土壤方面,除少部分石质山地外,该小片区基本上为灰钙土,适宜发展农业,但其水分养分的保固能力较差。山区的植被覆盖度较高,在20%~40%,局地高达50%以上,但川区的较低,非耕地的覆盖度不足20%,一些干旱指数较高的地区,如东乡、积石山和永靖的旱塬,植被稀疏、覆盖度不足10%。该小区的主要环境约束因子是低温、地形和地貌不利。
4.天水小片区
从气候的角度,天水小片区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半干旱与半湿润过渡地带,降水量在500mm左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0℃,无霜期195天,年均日照2331小时,主要包括武山、秦安、甘谷、张家川和清水县的大部分乡镇。另一种是近半湿润地带,降水量在600mm以上,年均气温在11.0℃左右,无霜期较长,超过200天,年均日照2300小时左右,主要是靠近东南部的秦州区、麦积区和张家川、清水及甘谷和秦安县的部分乡镇。在地质地理上,整个天水小片区属秦岭西北坡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均向河谷川区倾斜。既有河谷川区,也有土质石质山地,前者比例较小,不足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后者比例大,在四分之三左右。靠西北部的区域,如张家川、秦安和甘谷等县的一些乡镇,山区沟壑纵横,水蚀明显。整个天水小片区的自然植被覆盖度较高,约为40%~70%,并且由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增加,靠近秦岭的一些乡镇,植被覆盖度高达80%以上。该小区的主要环境约束因子是地形和地貌,特别是山区占国土面积过大。
5.平庆小片区
平庆小片区的跨度较大,从气候上看,基本上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靠西北部的静宁、崆峒、泾川、环县、华池、正宁和西峰等县(区)相对干旱,靠东南部的华亭、崇信、宁县、镇原等县相对湿润。该小片区的气候因子的跨度也较大:年平均气温7.1~9.6℃,年降水量450~640mm,年均日照2238~2260小时,无霜期159~180天,并且呈现出山区和东部水资源丰裕,如华亭、崇信和华池,川区光热资源丰裕的特点。地质地理方面,平凉市的静宁、华亭、崆峒和崇信的部分乡镇属于土质或石质山区、其余部分仍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庆阳除子午岭周边的一些县乡属于山区外,绝大部分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且塬区面积较大,土地平坦,具有典型的黄土高原特征。总体上看,该小片区的环境约束主要是土地水浸。
(二)秦巴山贫困片区的环境因子
甘肃属于秦巴山连片贫困区的主要是陇南的9个县(区)。该区域东邻陕西,南接四川,西濒甘南,北依定西和天水,在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其北部的宕昌和礼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均日照1968~2100小时,年均气温9.3~9.9℃,年均降水量488.2~584mm,年均无霜期183天。南部的文县和康县属亚热带北缘山地气候,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形成了亚热带、温带、寒带叠次镶嵌的不同气候类型区。年平均气温5~15℃,无霜期207~260天,降水量400~1000mm,年平均日照数1200~1800小时,无霜期250~310天。在地质地理方面,该片区总体上由两种类型组成,一种是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及西汉水流域的河谷川地,地势较为平坦,土壤层较厚,这类地形面积较小,约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左右。另一种是山地,且比例较大,约占全部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这其中又有两种类型,一类坡度较小是山地,另一种是陡峭的山区。整个山区多为表层覆盖少量土壤的石质山地,局地的土壤表层不足20cm厚。该区域的植被覆盖度较高,整体特征是北部较低,中南部较高。除靠北部的一些石质山区覆盖度较小外(30%~40%),中南部的整体覆盖度在90%以上,非耕地几乎没有裸露土地。环境限制主要是地质地理方面的因子,特别是表层土壤较薄的山区,水土流失严重。
(三)藏区贫困区的环境因子
藏区贫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黄土高原西部过渡地段(其中,天祝位于祁连山区和石羊河上游),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部和北部与陇南市、定西市、临夏州毗邻,海拔2960米,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但不同区域有较大的差异:其北部的夏河、合作、临潭及天祝县属于寒冷湿润类型,年平均气温2.6℃,年均降水量500mm左右,年均无霜期56天,年日照时间为2296小时;南部的玛曲县气候属明显的高原大陆性高寒湿润区,高寒多风雨(雪),无四季之分,仅有冷暖之别。冷季长达314天,漫长而寒冷;暖季51天,短暂而温和。降水量在650mm以上,日照充足,辐射强烈,无绝对无霜期,年平均气温1.2℃。中部的迭部、碌曲和卓尼介于南北部之间。地质地理方面,藏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高原地带(天祝有部分乡镇位于石羊河上游的河谷地带),地势较为平坦,约占国土面积的40%~50%;其余为土石质混合型山区,这其中有50%左右的为陡峭的山地。整个藏区的植被覆盖度较高,并且呈现由北到南增加的特征,特别是南部的玛曲、迭部等县,非耕地的覆盖度高达60%以上。整个藏区的限制性环境因子主要是低温和地形两方面,前者制约农业、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后者导致工农业用地不足、交通不便。
二、自然灾害因子
甘肃连片贫困地区大多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环境对灾害的延缓、遏止能力弱,是自然灾害典型的群发地区。
(一)六盘山区常见的重大自然灾害
该片区主要的重大自然灾害是干旱与洪涝交替发生、大面积的农作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对工农业和人民生活均经常性地产生严重后果。
1.旱灾
根据近十多年以来[1]的均值,兰白小片区受灾面积6~8万公顷、成灾面积3~4万公顷、绝收2~2.5万公顷,减收粮食20万吨左右、经济作物损失1~2亿元;定西小片区受灾面积在20万公顷以上、成灾面积7万公顷以上、绝收在2万公顷以上,减收粮食20多万吨、经济作物损失2亿元左右;天水小片区作物受灾面积在1.5万公顷以上、成灾面积0.8万公顷、减收粮食1万吨左右、经济作物损失在数千万元;平庆小片区受灾面积9~10万公顷、成灾面积3~4万公顷,粮食减产4~5万吨、经济作物的损失在1.5~2千万元。
2.洪灾
尽管总体上属于干旱区,但由于该片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在时间上相对集中,洪灾也比较严重。其中,兰白小片区多年的均值为:受灾乡镇50~70个以上,受灾人口30~35万人,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房屋倒塌;定西小片区受灾乡镇120~140,受灾人口在70万人以上,死亡大牲畜在数千头,少量的人员伤亡,房屋倒塌数千间;临夏小片区每年受灾乡镇近百个,受灾人口10万人以上,有少量的大牲畜死亡和房屋倒塌;天水小片区受灾乡镇20个以上,受灾人口2万人以上;平庆小片区的受灾乡镇30个以上,受灾人口10万人以上,有少量的大牲畜死亡和房屋倒塌。(www.xing528.com)
3.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的一大灾害,该片区的一部分县位于黄土高原的核心和边缘地带,其中,兰白小片区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面积高达300多万公顷,定西小片区有160多万公顷,天水小片区有110万公顷,临夏小片区有60多万公顷,平庆小片区有300多万公顷。巨大的水土流失面积,使宝贵的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4.病虫害
根据近30年的统计资料,该片区较大规模的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基本上处于一种常态,每年都有常规的、成规模造成损失的、流行面积不等的病虫害灾情爆发和发生。近十多年以来,兰白小片区年均病虫害受灾面积在25万亩以上、成灾面积近20万亩;定西小片区的受灾面积近50万亩、成灾面积近40万亩;临夏小片区的分别为近40万亩和30多万亩;平庆小片区的分别为14万亩和近10万亩;天水小片区的分别为30万亩和10万亩左右。
(二)秦巴山片区
该片区以自然灾害洪涝、泥石流、水土流失、低温寒害、地震等为主。根据近十多年的统计资料,年均洪涝灾害受灾乡镇近200个、受灾人口60多万人、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大牲畜死亡和房屋倒塌;洪涝损坏堤防近100公里、农作物受损4万多公顷、经济损失在10亿元以上。各类大小不等的水土流失(泥石流)面积170万公顷。靠近北部的宕昌和礼县等县的部分山区乡镇还常发生低温寒害,每年由于低温导致的灾害面积数万亩、经济损失在数千万元。该片区整体上属于地震活跃地带,常发生大小不等的地震,造成牲畜死伤、农田毁损、房屋倒塌等破坏,经济损失严重。
(三)藏区片区
该片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泥石流、雪灾、低温寒害和次生的草原沙化退化。近十多年以来,每年的水土流失(含泥石流)面积120万公顷左右,几乎涉及甘南州的各县;靠北部的临潭、合作和夏河等县的部分乡镇还有一定数量的干旱区域,受灾面积数千公顷;全片区每年洪涝发生面积数千公顷、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玛曲和碌曲等南部的一些县,雪灾和低温寒害时有发生,每年受灾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在数千万元。夏河、玛曲、碌曲和卓尼等畜牧区,草原(山)沙化、退化现象较为严重,局部地区地表开始程度不同的裸露,因没有准确的统计资料,我们估计草原整体退化面积至少在100万公顷以上。
三、自然资源因子
根据《辞海》的定义,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的、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按照这个定义,自然资源既是现实的财富、也是价值增值的承载物。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生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
(一)六盘山区片区的自然资源
按人均的指标判断,该片区耕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且各小片区有较大的差异。
1.兰白小片区
该小片区现有耕地面积771.2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67.96万亩,灌溉面积占全部耕地的30%,农村人均耕地3.5~4.0亩、人均水浇地0.7~1.45亩,一些干旱地区的水浇地人均不足0.5亩,如景泰、靖远、皋兰、古浪和榆中等一些乡镇,会宁县的多数乡镇几乎没有水浇地。该小片区除沿宛川河、大通河、黄河、大靖河和古浪河(石羊河的支流)川区及人工引流灌区的水资源较为丰裕,多数干旱山区水资源极为短缺,人均水资源的存量不足100吨,局部地区甚至人畜饮水也很困难,如榆中的北山、靖远的北部山区、景泰的西北地区和会宁的大多数旱塬地区。干旱缺水及人为破坏,致使该片区的绝大多数区域生物资源极为稀缺,仅保留了一些点状分布的森林资源区,如兴隆山、哈思山和寿鹿山等山脉的部分区域。片区内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种类少、储量少,如永登、古浪、景泰和靖远的石膏(石灰)矿及煤矿。
2.定西小片区
该小片区现有耕地771.14万亩,农民人均2.9亩,除沿洮河、渭河沿岸川区及饮水工程区的临洮、岷县、陇西、漳县和渭源有少量保灌区外,其余多数区域属于旱地,仅依靠天然降水维持农业生产。安定、通渭和陇西的少数山区乡镇、水资源极为短缺,甚至人畜饮水目前也要依靠集雨水窖解决;该小片区的生物资源除常规的农作物外,有一些重要的药用植物,如黄芪、红芪、党参、当归等。矿产资源较为稀缺,境内尚没有发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
3.天水小片区
该小片区现有耕地568.43万亩,农村人口307.96万人,人均1.85亩,有效灌溉面积仅为53.06万亩,人均0.17亩。水资源相对丰富,基本上能够满足人民生活和现有工农业生产的需要。生物资源相对丰富,境内既有各类农业生物资源,也有相当数量的森林和野生植物资源,南部山区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黄金及其伴生的贵金属资源。
4.临夏小片区
该小片区现有耕地216.38万亩,农民人均1.24亩,有效灌溉面积85.07万亩,人均仅为0.5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主要集中在永靖、积石山、和政、广河、临夏市、临夏县及东乡县的黄河、洮河、广通河和大夏河两岸的川区和电力提灌工程的乡镇,山区多为旱地。总体上川区和电力提灌区的水资源较为丰裕,基本上能满足现有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生物资源较为丰富,除农业生物资源外,境内的属秦岭山系的太子山等山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除永靖和积石山境内有较丰富的水力资源外,尚没有发现有重要开采价值的其他矿产资源。
5.平庆小片区
该小片区的属于平凉市的静宁、庄浪、崆峒、泾川和灵台县的农民人均耕地3.5亩,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仅为0.52亩;有效灌溉面积主要分布在泾河和渭河流域的河谷川区地带,其余分布在山区;属于庆阳市的庆城、宁县、正宁、合水、镇远等县的耕地面积总量为674.7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1.91万亩,农村人均面积分别为2.94和0.31亩。有效灌溉耕地主要分布在泾河、环江、马莲河和洛河上游流域的河谷地带,其余分布在董志塬地区。水资源较为丰裕,基本上能够满足当前的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的需求;植物资源较为丰富,除大宗农业植物资源外,尚有党参、黄芪、甘草、大黄、山药、黄花菜、百合、蕨菜、贝母、冬花等150多种特色品种,特别是关山(陇山)山系、子午岭及其周边地区有较大面积的森林资源。该片区有较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属于甘肃能源资源富集区。
(二)秦巴山区的自然资源
该片区现有耕地面积430.86万亩,水地4.36万亩,旱地426.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99.02万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为1.75亩,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仅为0.4亩;有效灌溉面积主要集中在沿江的河谷地带,旱地主要集中在山区,多为坡地。全片区降水量较大,特别是靠近“两江一水”地区,水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位居全省首位。植物资源除大宗农业生物外,还有在全省具有唯一性的茶叶、油橄榄、菌类等生物资源。区域内有大面积的森林资源,靠南部的文县、康县等地的森林覆盖度达60%以上。片区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现已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34种,矿产地445处。其中,资源清、储量大、品位高、有开采价值的金属矿有铅、锌、锑、汞、铜、金、锰、铁等,非金属矿有硅、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石膏等。在已经探明的各类金属和非金属矿藏中,除少数品种外,多数为分散的贫矿,且位于大山深处,交通极为不便,当前开采价值不大。
(三)藏区片区的自然资源
该片区现有耕地面积132.4万亩(包括天祝的32.55万亩),农村人口73.19万人(包括天祝的17.11万人),旱地99.78万亩,有效灌溉9.14万亩,农民人均数值分别为1.8亩、1.36亩和0.12亩,耕地主要分布在属于农业区和农牧交错带的临潭、合作、舟曲、夏河和天祝等县,仅考虑农区和农牧交错区,人均数值略高,分别可达2.5亩、2.1亩和0.15亩。草原面积3758万余亩(包括天祝的520万亩),全区牧民人均58.45亩,主要分布在玛曲、夏河、碌曲和天祝四县,如仅考虑分布区域的数值,则人均量可达100亩以上。水资源丰裕,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人口和工农业发展的需要。生物资源丰富,除大宗农业生物品种外,该区还有一些独特的生物资源,如虫草等一些药用动植物;全区森林、草场的覆盖度较高。此外,该区还有一些已经探明的贵金属矿藏,铁、铜、铅、锌、金、铀、汞、煤、石膏等20余种,天祝的大宗矿藏有煤炭、石英石和石膏,还有金、银、铜、铁、锰、稀土、白云岩等金属、非金属资源布点较多,储量较大,但总体上贫矿多、富矿少,人均储量更少,且分布于交通极为不便的偏远山区,开采难度大,成本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