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两点论”的哲学思维去分析社会经济发展表象,可以看到其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从农村“空心化”对黑龙江省城市的影响来看,有利的一面,由于黑龙江城市居民的外流,导致城市内部二、三产业劳动力稀缺,而农村劳动力的流入为城市的发展重新注入活力,既有助于提高哈大齐经济走廊的人口和经济承载力,也有助于破除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不利的一面,大量农村人口的涌入,导致城市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安排的供给与居民的需求不匹配。其次对黑龙江省农村的影响来看,有利的一面,一是农村“空心化”提高了农村人均耕地的数量,进行农业规模化经营,降低了成本,延长了耕地边际报酬递减的临界点,提高了人均收入;二是土地“空心化”客观上为黑土地肥力的自我恢复、进行土壤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动力;三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就业,为农村的发展提供知识和资金的支持。
农村“空心化”对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也有不利的一面,从“重点论”出发,主要是人口结构问题、产业结构问题和土地政策问题。一是黑龙江省农村人口和性别结构失衡,出现“三留守”问题,外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滞后,使得儿童教育问题、妇女情感问题、老人养老问题加剧。二是黑龙江省农村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首先经济作物比重少,2009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比94.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比5.6%,2018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比96.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比3.1%,10年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不增反减,使得农民扩大收入的机会减少;其次单一的粮食结构没有改变,2018年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4.45%,豆类中大豆播种面积占豆类播种面积的95.34%。三是黑龙江省农村一二三产业不协调,由于黑龙江省是粮食大省,第一产业占比较大,生产出来的粮食作物都以原始形态被运往加工成本较低的地区,而本地的粮食初加工、再加工的产业较少,很少能够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没有有效结合地区比较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因此,农村地区对农民来说没有合适的就业岗位,提高不了农村的人口承载力。四是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权利配置不当,具体表现为耕地“空心化”和宅基地“空心化”。(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