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地“空心化”主要变现为两方面,耕地“空心化”和宅基地“空心化”。耕地“空心化”主要表现为农村大量耕地处于抛荒状态,这主要由于农村自然资源条件的约束,与城市相比农民收入较低,农民出于理性,因此具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进城就业,使得农村的人口构成大部分是儿童、妇女和老人,一方面他们体力有限,另一方面他们受教育水平较低,最终使得耕地的种植面积以及粮食收成减少。
土地“空心化”主要变现为两方面,耕地“空心化”和宅基地“空心化”。耕地“空心化”主要表现为农村大量耕地处于抛荒状态,这主要由于农村自然资源条件的约束,与城市相比农民收入较低,农民出于理性,因此具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进城就业,使得农村的人口构成大部分是儿童、妇女和老人,一方面他们体力有限,另一方面他们受教育水平较低,最终使得耕地的种植面积以及粮食收成减少。宅基地“空心化”也被称为住宅“空心化”,主要的特征是空间形态上的变化,一方面由于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交通设施的修建,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农村中心区域的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些离心力使得农民开始向农村外围地区进行宅基地的修建,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土地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复垦和开发宅基地的机会成本较大,“导致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一户多宅现象严重,最终使得农村地域空间处于一种外扩内空的状态”。如马凤才和董雪(2014)采用调查问卷法对黑龙江省的部分农村的耕地耕种情况进行调查,得出农村耕地由老年人耕种的比例达到40%;王宇檬和陈建龙(2018)通过对黑龙江省平原地区2005—2015年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宅基地废弃率从2.06%上升到28.99%,这也进一步证明了黑龙江省土地“空心化”现象的存在。(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