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脱贫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面脱贫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更新时间:2025-01-0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白城市每年省财政投入扶贫资金7.8亿元,2019年贫困县全部“摘帽”后,也存在扶贫资金使用问题。据统计,延边州龙井市有65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3名驻村工作队干部,共有195人。非贫困县、村的基本建设目前已经落后于贫困县、村。非贫困的低收入人群也存在随时返贫问题。关注已脱贫人口,加强跟踪监测,及时发现脱贫户存在的返贫风险,逐户制定后续帮扶计划,巩固脱贫成效,确保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

1.“摘帽”后扶贫资金使用问题

由于“财政部负面清单”的监控,财政扶贫资金在贫困县“摘帽”以后不能使用。据调查,吉林省龙井市2018年“摘帽”后,闲置财政扶贫资金2亿元,不能做其他费用使用。白城市每年省财政投入扶贫资金7.8亿元,2019年贫困县全部“摘帽”后,也存在扶贫资金使用问题。目前,涉农资金可以投向非贫困村,如:白城市组织五个县(市、区)修改完善了2019年度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方案,细化了项目建设计划,完善了项目带户机制,加大了向非贫困村的年度投放比例,镇赉、大安、通榆整合涉农资金用于非贫困村的比例分别为45%、51.4%、48.5%。建议贫困县“摘帽”后,扶贫资金就地改为涉农惠农资金,继续留在原地使用。

2.扶贫干部返回单位任用问题

吉林省贫困连片地区白城市有916个行政村,延边州有1231个行政村,每个村设一名帮扶第一书记,配两名帮扶工作队员,就需要6000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驻村工作。这些帮扶干部一心一意的工作,为实现精准脱贫立下了汗马功劳。据统计,延边州龙井市有65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3名驻村工作队干部,共有195人。2006年以来共提拔第一书记20人次,驻村工作队25人次,提拔比例为20.5%,另外近五分之四的驻村帮扶干部还是默默无闻。建议严格执行《吉林省驻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细化选派、调换和召回驻村干部,建立驻村干部日常履职情况与补贴、奖惩、晋级挂钩机制,确保驻村干部开展帮扶工作的积极性。

3.村干部素质提升问题

吉林省行政村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一般年龄都比较大,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不多。驻村工作队到村开始,扶贫攻坚的各种台账、表格、报告均由驻村工作队尤其是第一书记完成,2016年以来,每年都有近千张表格、报告要完成。驻村工作队总有离开之日,行政村这些后续工作如何完成。建议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第一书记制度延续,机制可以是弹性工作制,帮助行政村培养后备干部;在以后行政村干部选举时,提高备选人员受教育档次。(www.xing528.com)

4.贫困人口不愿意脱贫问题

龙井市有一个贫困村民各种情况都已经达到精准脱贫标准,当村干部及工作人员为其登记脱贫时,耍无赖不签字。这种情况尽管是个别现象,也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及部门的高度重视。建议除耐性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外,出台脱贫标准法规,严格执行,决不能姑息那些偷懒耍滑所谓“贫困户”。

5.非贫困村及低收入人群被挤压问题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都是针对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而言。而很多与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情况十分接近的县、村、人存在被挤压情况。非贫困县、村的基本建设目前已经落后于贫困县、村。非贫困的低收入人群也存在随时返贫问题。建议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后及时调整政策,密切关注三类群体。关注已脱贫人口,加强跟踪监测,及时发现脱贫户存在的返贫风险,逐户制定后续帮扶计划,巩固脱贫成效,确保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加大对兜底保障脱贫人口的帮扶力度,提升脱贫质量。关注边缘人口,对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我市现有常住农村人口中的低保户、患有重病人员、残疾人、独居老人、无劳动力人口,做好动态监测,出现致贫风险,通过大病救助、红十字救助等方式及时进行帮扶,对仍无法免于致贫的,按照新增贫困户程序,及时纳入贫困户,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避免其返贫或成为新的贫困人口。关注特殊人群,密切关注在我省农村生活的外籍人员的生产生活状况,妥善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