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我国第三方支付产业依托电子商务的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到迅速发展的过程,如今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的支付领域和支付场景。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新的市场需求不断被激发,新的支付场景不断出现。如海外自助游的兴起、酒店机票订购、留学教育、软件服务等服务贸易支出呼唤新的支付方式出现;国内消费者“海淘”服装、母婴用品、视频等货物贸易支出也需要支付方式的创新。跨境电子商务在实现商品和服务跨国流动的同时,必然需要资金的跨国流动,并且要实现货物流(服务流)和资金流的匹配,即跨境支付是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跨境支付的一般模式
跨境支付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因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及其他方面而发生的国际债权债务,求助一定的结算工具和支付系统实现的资金跨国和跨地区转移的行为。
1.传统的商业银行跨境汇款模式
该模式可以理解为线上下单、线下支付模式,即境内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查询、搜索海外商品信息,挑选商户,再通过向海外商户“了解交易信息”后,发出订单信息,待消费者完成付款后,由海外商户通过国际快递发货。在此模式下,消费者需要应海外商户的要求通过银行柜台或网上银行购汇,填写汇款申请表,按照订单金额汇入海外商户指定账户,并承担汇款后海外商户不发货等风险。
2.第三方支付机构参与下的跨境互联网支付模式(www.xing528.com)
该模式是指境内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海外特约商户,选择自己希望购买的商品,以电子订单的形式发出购物请求,然后通过与第三方支付机构账号绑定的银行卡,支付相应的人民币给第三方支付机构即可完成付款;第三方支付机构将货款划转到境外商户的开户银行。当然,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消费者(付款人)在境内、商家(收款人)在境外交易模式“海淘”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的交易还有购买者在境外、商家在境内交易模式境外购买。这两种交易模式除了方向相反外,并无实质的不同,在此不做区分,一并讨论。
(二)我国跨境支付发展现状
截至2018年,中国网民跨境转账汇款渠道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商业银行和专业汇款公司。其中,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和商业银行的用户比例较高,分别为82.2%和81.4%。从经常使用的角度来看,第三方支付平台更受青睐,占比为50.9%。相较于商业银行较高的费率和专业汇款公司有限的覆盖网点,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同时满足用户对跨境汇款便捷性和低费率的需求,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1]
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业务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2018年以来,其业务范围逐渐扩大,流程逐渐优化。2007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批复支付宝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开展境外收单业务的支付企业,为境内个人购买境外合作商户网站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提供购汇服务。目前,支付宝的跨境服务已拓展到34个国家和地区,支持美元、英镑、欧元、瑞士法郎等10多种外币结算。2012年,支付宝境外收单业务成交总量已达24.6亿元,年均增长242%。2014年,个人跨境网购支出超过15亿美元,支付宝办理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收支17.2亿美元,结售汇18.3亿美元。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和跨境支付发展的政策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