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杨凌示范区是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素有“农科城”的美誉。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为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享有地市级行政管理权、省级经济管理权和部分省级行政管理权。省委省政府授权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杨陵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杨陵区因境内隋文帝泰陵俗称杨陵而得名。4000年前,农祖后稷就在这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清雍正七年(1729)正式设立杨陵镇。1934年4月,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在这里创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有关部委和陕西省陆续在这里设立了10家农、林、水科研教学单位。1997年7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杨凌示范区)。1999年9月,10家农科教单位改革组建成立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杨凌示范区已成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国家农业旅游示范区、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区域人口】位于关中平原中西部,东距西安82公里,西距宝鸡86公里,东与武功县毗邻,南与周至县、眉县隔渭河相望,西、北与扶风县、武功县相连。行政管辖面积132.57平方公里。杨凌示范区规划面积22.12平方公里,2017年建成区面积20.76平方公里。杨陵区辖2镇(五泉镇、揉谷镇)3办(杨陵街道办、李台街道办、大寨街道办),55个行政村,23个社区。常住人口20.64万人。户籍人数19.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39万人。
【地理环境】渭河、漆水河、湋河三水绕境为界。渭、湋两水河谷中间夹隆起三道塬阶地,古称“三畤原”。地势北高南低,依渭水向北依次是渭河滩地、第一阶地(一道塬)、第二阶地(二道塬)、第三阶地(三道塬)。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日照比较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63.8小时。降水量不稳定,年均635.1毫米。三级阶地不同地貌特征,可代表西北各省高、中、下三种不同地质,便于各种农作物试验;土壤肥沃,土质疏松,适宜于农业科技示范。
【共建体制】国务院《关于建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其实施方案的批复》(国函〔1997〕66号)明确杨凌示范区建设坚持“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原则。由国家相关部委及陕西省组成杨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实行“省部共建”体制;由陕西省相关厅局组成杨凌示范区陕西省建设领导小组,实行“省内共建”的体制。至2017年,省部共建领导小组共召开9次会议、2次专题会议、2次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研究支持杨凌示范区发展建设的相关问题;杨凌示范区陕西省建设领导小组召开6次会议、2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示范区发展建设中相关问题和困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由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共建,日常管理以陕西省为主,重大事项管理以教育部为主。
【杨凌农高会】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简称“杨凌农高会”,是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展会和国家5A 级(农业)综合展会,被誉为中国农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杨凌农高会创办于1994年,每年举办一次,至2017年已举办24届。第二十四届杨凌农高会由科技部、农业部、商务部、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和陕西省政府联合主办,陕西省政府承办。展会集中举办了国际农业合作交流、现代农业发展研讨、特色现代农业展览展示、项目招商与技术交易等8大板块,88项重大活动。第二十四届农高会设4个室内展馆、2280个标准展位以及7个室外观摩体验区。国外客商展位286个。参展参会国家和地区超过50个,集中展示9000项农业科技成果及先进适用技术。第二十四届农高会交易总额1411.09亿元,其中签约项目364个,金额1343.27亿元;贸易成交额67.82亿元。“杨凌农高会”品牌价值达615.99亿元,位列中国农业区域品牌价值第一名。
【科技创新示范】示范区成立以来,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70个,其中国家级9个。新增科技成果和专利申报4859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省第一;新增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77项,累计审定动植物新品种617个。“西农979”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超过1亿亩;“秦优7号”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油菜新品种;“陕单609”玉米良种创造了陕西玉米亩产最高纪录;“瑞阳、瑞雪”“秦脆、秦蜜”等苹果新品种成为北方苹果主产区更新换代的主栽品种。围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探索形成了大学试验站、产业链、农科培训等“六种推广模式”,组建了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国家(杨凌)植物品种交易等“六个中心”,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700项。在全国18个省(区)建设示范推广基地346个,2017年示范推广面积7186.98万亩,推广效益超过212.22亿元。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46,258人次,农民技术职称认定1212人。(www.xing528.com)
【文化习俗】《诗经》记载了4000年前姜嫄生后稷,后稷于邰地“教民稼穑”的故事,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后稷子孙以邰地为基业,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周王朝,与之相伴的传说遗迹“封神斩将台”“八卦琉璃井”“川云关”等遗迹遍布区内。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北战、马革裹尸,张国之威,堪国之中流砥柱。隋文帝统一中国,隋炀帝科举拣贤,开“考”之端由。唐太宗诞生于建子沟,文治武功推明君之首。唐朝宰相苏瓌、苏颋,父子二人同朝为相,传为佳话。清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化龙,青龙庙揭竿聚义,武、扶、岐、眉四县十万百姓聚集扶风县城“缴农”抗暴。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抗日爱国将领杨虎城,足踏邰岗建农专,千间广厦育英贤。抗日英雄马骖,两度别延安、越太行,深入敌后打日寇,血染疆场。农业科技人才济济,小麦育种专家赵洪璋,呕心沥血育嘉种,黄淮大地小麦丰;国际知名昆虫大师周尧,被誉为昆虫学研究泰斗;小麦遗传育种学专家李振声,2007年获全国最高科学技术奖。
【农业科普旅游】4000年前的“古邰国遗址”见证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创始;隋泰陵引领了“三畤塬”的风光;杨凌农林博览园包括中国农业历史、土壤、植物、动物、昆虫5个专业博物馆,集科研教学、科普教育、标本展览、园林观赏、旅游休闲为一体;现代农业创新园展示国际国内农业科技新成果,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成为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知名品牌。杨陵区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有唐太宗李世民出生地遗址——庆善宫(恩义寺)。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上川口村锣鼓制作技艺”“姜嫄庙会”“恩义寺庙会”。
【高等教育】2017年,区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所大学共有教职工5337人,其中教师2987人;有在校大学生50,740人,其中在读研究生10,115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有2个国家重点试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62个省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设有4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7个培训基地,建有5所本科院校函授站。与省内外142个县(区)政府、1332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163个学生实训基地。
【经济状况】2017年,杨凌示范区实现生产总值141.27亿元,同比增长9.5%,人均GDP 达到68,696元,增长9.6%。全区12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85.61亿元,增长12.7%;实现增加值53.94亿元,增长1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6.12亿元,增长15.2%;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3亿元,增长14.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91亿元,同口径增长8.5%。示范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98元,增长9.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36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44元,增长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