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好战略生成的DPO模型过程

探究好战略生成的DPO模型过程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竞争战略中,战略过程可分为三大步骤:调查分析、指导方案、执行优化。为表达方便,将其称为战略过程DPO模型。书籍《好战略,坏战略》中说,一个好战略必备三个核心要素包括:调查分析、指导方针和连贯性活动。无论从形式还是具体内容上,笔者提出的“战略过程DPO模型”与《好战略,坏战略》中的相关表述都有明显不同。任美国总统不久后,罗斯福就废止了“禁酒令”。调查分析的结果是获得一个初步的战略指导方案。

探究好战略生成的DPO模型过程

※ 为什么要先剖析商业模式,再进行外部环境分析?

※ 为什么说调查分析是一个“中心→发散→收敛”的过程?

※ 为什么说《隆中对》是一个战略指导方案?

※ 为何一些战略教科书中绝大部分内容脱离实际?

※ 有没有所谓的东方战略、西方战略之分?

在新竞争战略中,战略过程可分为三大步骤:调查分析、指导方案、执行优化。为表达方便,将其称为战略过程DPO模型。DPO分别是Diagnosis(调查分析)、Plans(指导方案)、Optimizing(执行优化)的首字母。

书籍《好战略,坏战略》中说,一个好战略必备三个核心要素包括:调查分析、指导方针和连贯性活动。无论从形式还是具体内容上,笔者提出的“战略过程DPO模型”与《好战略,坏战略》中的相关表述都有明显不同。

阿曼德·哈默是一位出生在美国的犹太人后裔,由于善于调查分析、捕捉商机,在多个领域经营成功,被后人称为“幸运之神”。1931年,正值美国第32届总统大选拉开了帷幕。经过调研分析,哈默认为:罗斯福将在选举中获胜。哈默知道,罗斯福嗜酒如命,他如果当了总统,美国1920年所公布的“禁酒令”就会被废止。一旦“禁酒令”被废止,各种酒类的生产量将会大幅提升,其中威士忌会最受欢迎,而威士忌需要专用白橡木桶来进行贮存、运输。哈默知道,俄国的白橡木产量很大。于是,他很快打通进货渠道,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酒桶加工厂,取名为“哈默酒桶厂”。当他的酒桶厂建好时,恰好罗斯福胜出。任美国总统不久后,罗斯福就废止了“禁酒令”。这时候,威士忌酒厂一窝蜂上马,产量直线上升,需要大量酒桶。但是,由于白橡木原料需要从国外进口,历时周期长,还有一定的渠道限制,所以能大批量生产酒桶的只有哈默酒桶厂。

为什么哈默可以料事如神?因为他擅长调研分析。就拿罗斯福将会废止“禁酒令”这事来说,经过调研,哈默是这样分析的:当时全球经济大萧条,美国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当选后必然要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罗斯福是一个好酒的人,也是一个很张扬的人,他不会顾虑因个人喜好废止一部法律而招致的非议……是否上马这个酒桶厂,哈默进行了宏观形势、行业竞争、市场需求、决策者的心智模式及领导风格、自身资源的优劣势等多维因素分析。

参考资料:赖伟民,《战略是站在未来看现在》

面对机遇或问题,哈默总要进行一番调研分析,所以他不是简单“拍脑袋”决策的。机遇来时,“拍脑袋”决策可以取得偶然的成功,但很多情况下机遇伴随风险而来;更多情况是,机遇没来,但问题和风险如期而至。经管团队应该向哈默学习,勤于调查分析,减少想当然的决策。

如何进行调查分析?它是一个“中心→发散→收敛”的过程。根据新竞争战略以商业模式为中心,调查分析起源于商业模式中的产品组合,然后从三端分析(目标客户、合作伙伴、企业所有者)发散到战略环境分析(微观、中观、宏观),再收敛到聚合五点,最后形成逐步的指导方案,如图4-4-1所示。

图4-4-1 调查分析的逻辑及内容分散与聚合示意图
图表来源:李庆丰,“企业赢利系统”理论

(1)产品组合。产品组合是商业模式第一问的答案所在,关乎商业模式成败。产品组合分析的重点是“价值主张、赢利机制、产品组合”三位一体所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善、优化与提升。

(2)三端分析。三端分析的重点是分析产品组合的重要利益相关者——目标客户、合作伙伴、企业所有者,如何提升他们的合作力量及降低他们的竞争力量等。

(3)战略环境分析。战略环境包括企业所面对的微观环境、中观环境及宏观环境。几乎所有的战略教科书都有这方面的详细内容,此处不再重复展开。与三端分析有所区别的是,此处的客户、供应商等已经扩大到所在的整个群体。

(4)聚合五点。前面三部分的分析是一个由点到面扩散的过程。为了获得调查分析所需要的结果,必须逆向操作,即由面到点,将扩散后的内容进行收敛。如何收敛?这就要参考图示的聚合五点。其中的对象特色是指企业自身及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利益主体,具有哪些影响战略发展的特别之处;趋势走向是对战略相关因素未来走势的判断与预测;问题瓶颈是指企业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或瓶颈;因果联系是指重大影响要素与企业经营之间的因果传递链条;支点举措是企业要解决问题瓶颈,实现目标和愿景等要采取的策略、手段及寻找的杠杆支点等。以上聚合五点仅是一个参考模板,具体实践中针对不同的调查分析主题,聚合五点的内容可以增减更改。

(5)初步指导方案。调查分析的结果是获得一个初步的战略指导方案。

(6)战略分析工具。至今已经有五力竞争模型、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安索夫矩阵、五力合作模型、PESTEL宏观分析模型、三端定位模型、战略地图、价值网模型等近百种可以用于调查分析的战略分析工具。

在参考图4-4-1所示的逻辑及内容进行调查分析时,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1)调查分析要紧贴商业模式,以微观因素为主(80%),中观次之(15%),宏观简略(5%)。这一点与通常的说法有所不同。战略教科书通常是引进继承、分割组合、结合本土案例的产物,有点像存放知识却远离实践的“空中楼阁”。其中宏观环境分析通常放在书籍第1章,不仅是重点,而且占用篇幅过大。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说:“建立宏观观点或是听其他人大谈宏观或市场预期,都纯属浪费时间。”在中国,各种宏观经济研讨会、主题演讲、文章观点等非常受欢迎,似乎每人都希望从中发现一些自己能独享的机遇。经营现实是“打脸的”!如果经管团队成员大量时间耗费在追随与谈论宏观经济热点方面,那么自己的“企业之田”通常是荒芜的。

(2)图4-4-1所示的是调查分析的“全体场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战略指导方案的层次有针对性地删减或增加。例如,企业的五年战略规划或年度战略计划,可以参照图4-4-1的内容及思路,而竞争对策场景下的调查分析就要以问题为导向,图4-4-1的逻辑及内容只能是一个辅助参考。如2018年初,美团公司上马网约车项目,直捣滴滴出行的核心利润区。对于滴滴出行来说,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竞争对策场景。如何调查分析、制订战略指导方案?这时,把重点放在宏观PESTEL六要素,不但于事无补,还可能动摇军心、贻误战机。正确的做法是以商业模式为中心,知彼知己、知彼解己。例如:营销模式上,对方采取什么手段、重点占领了哪些细分市场;创造模式方面,对方服务上有哪些优势与劣势,如何通过技术改进自己的产品体验;资本模式方面,对方的现金储备如何,自身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融资手段补充资金等。

(3)调查分析的重点是预测趋势。马云说,多数人“看见而相信”,少数人“相信而看见”。笔者认为,“相信”不是空洞的迷信,而是指付出努力,坚持调查分析、不断探索与尝试,让事实、证据、逻辑说话,预测出未来趋势。通过调查分析、预测趋势,企业遇到“灰犀牛”或“黑天鹅”等重大危机发生时,可以通过“反脆弱”先人一步克服困境乃至能够从危机中获得收益。例如:早在2019年12月,稳健医疗就通过收集情报,调查分析,对新冠疫情做出预判,大幅提高口罩防护服的产能。

(4)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调查分析,遵循基本逻辑过程,得出初步的指导方案,如图4-4-2所示。无论哪一层级的战略指导方案,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例如,一个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离不开德鲁克经典三问(见本书章节1.1)。也有专家说,一个科学的战略规划必须能够反应“战略四步曲”,即我在哪里、我将往何方、我如何去、如何走好。如图4-4-2所示,把问题描述清楚后,通过调查分析,找到根本原因或影响要素——这里称为动因。依据动因,在结合调查分析的聚合五点、目标和愿景等,设计构建出初步的指导方案。此图中也包含了What-How-Why西蒙黄金圈法则的创新应用,希望让大家有一石二鸟的收获。

图4-4-2 问题—方案原理示意图
图表来源:李庆丰,“企业赢利系统”理论

通过调查分析获得了初步的指导方案后,再经过改善优化,直至形成正式的战略指导方案。概括来说,企业的战略指导方案大致有五个层次:愿景级长期指导方案、五年中期指导方案、年度计划指导方案、重大专题指导方案、竞争对策指导方案。

(1)愿景级长期指导方案。企业的终极奋斗目标或非常长期(20年以上)的奋斗目标,叫作愿景。从量变到质变,战略目标不能定量化表达时,就到了愿景的“管辖”范围。愿景通常只有1~2句话,为避免空洞,应该有一个辅助的指导方案。例如,华为于1997年之前就提出了公司愿景——成为世界一流的通信设备供应商。随之配套有《华为基本法》作为愿景指导方案。再如,亚马逊的愿景——成为全球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使得客户能够在线查找和发现任何东西。配套的指导方案有如下举措:产品组合中涌现多重飞轮效应,关注自由现金流而非利润,坚持客户至上(无限选择、最低价格、快速配送),信奉长期主义等。反观一些“逗你玩”式的企业愿景,参加一次以励志、定位为主题的学习,老板们相互之间一激动——实际是被营销了,就获得了企业愿景——成为××行业领导者等。这些愿景没有调查分析,缺乏配套的指导方案,所以是空洞苍白的。

(2)五年中期指导方案。前文讲到,广义的战略规划是指面向未来的企业战略,而狭义的战略规划通常是指五年期的战略指导方案。在私募股权融资或IPO上市时,企业在商业计划书或招股书中通常会有一个五年战略规划。五年战略规划涉及内容较多,各家企业相应内容精彩纷呈,但必然是以商业模式为中心的。诸位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登录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免费下载、参阅一些申请IPO公司的招股书。(www.xing528.com)

(3)年度计划指导方案。与企业年度计划相关的战略指导方案,脱胎于企业五年战略规划,并有所更新以实现与时俱进。很多企业没有五年战略规划,它们通常在年度计划中有战略指导方案的内容,并且每年继承性持续更新。除了下一年市场及财务目标外,还要在年底计划指导方案中说明营业收入及利润增长的支撑逻辑,重点开展哪些战略主题或者叫作“××年度三件大事,十件小事”等。

(4)重大专题指导方案。这类似于企业职能战略。有所区别的是,重大专题战略常常跨年度、耗费资源多,对未来影响大,塑造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例如:一些公司搞的工业4.0战略,或者数字化战略。

(5)竞争对策指导方案。上一节详细讲到竞争对策场景。当企业面对突发重大战略问题时,就要尽快有一个竞争对策指导方案。这种场景类似于战争对抗场景,可以参照一些商战案例、《孙子兵法》等制订指导方案。在竞争对策指导方案中,通常以自身商业模式的优势来应对挑战方的劣势,并聚集充足资源进行饱和打击,以取得决定性胜利。

战略过程包括调查分析、指导方案、执行优化三大步骤,如图4-4-3所示。企业应该有五个层次的战略指导方案。即使化繁为简,一个企业至少要有年度计划指导方案、竞争对策指导方案。指导方案就是制订好的、成文的战略规划,与企业战略的构成公式保持一致,即指导方案=目标和愿景+外部环境+战略路径。

图4-4-3 战略过程DPO模型/五层战略指导方案示意图
图表来源:李庆丰,“企业赢利系统”理论

一个企业的目标和愿景通常包括:愿景、五年目标、年度目标及年度目标的展开。除此以外,还有人用到“战略意图”,它属于目标和愿景吗?这个要视战略执行的难度而定,战略意图为3~10年的战略目标,可以再附加一些战略描述或简要指导方案。

指导方案中应该阐述通过调查分析而总结得来的外部环境概要。这样可以说明两点:第一,由于这样的外部环境,所以企业采用如此的战略路径,它们之间有一个因果联系的链条;第二,这样的外部环境是一个基础,用于分析和比较未来的外部环境变动。某个时点上制订的战略路径只是一个参考路线图。如果外部环境有变,应该及时修改战略路径。

如果把商业模式比作战舰,在一定的外部环境条件下,从现在的位置驶向未来的目标和愿景,需要为它设计一条最优的行驶(战略)路径。为战舰在大海中设计一条行驶路线,必然要适合战舰的各方面特点。设计构建战略路径,必然要根据商业模式量体裁衣,还离不开赢利系统其他相关内容的配合,如图4-4-4所示。

图4-4-4 战略路径设计构建示意图
图表来源:李庆丰,“企业赢利系统”理论

新竞争战略以商业模式为中心,就是如何打造一个有持续竞争力好产品的战略。在目标和愿景的指导下,设计构建战略路径,通常以T型商业模式的产品组合为切入点,展开到营销模式、创造模式、资本模式各构成要素。例如:完成年度销售目标、提升产品竞争力,可以从营销模式四要素“目标客户、价值主张、营销组合、市场竞争”如何协同进行思考,也可以从创造模式的产品组合、合作伙伴、增值流程、支持体系四个要素展开思考。并且,如果构建战略路径需要细化及深入,那么可以对T型商业模式的13个要素进一步展开,例如:支持体系可以展开为技术创新、关键人才、资金资源等,其中技术创新可以展开为基础科技创新、平台模块创新、产品应用创新三个递进层次……战略路径中也有赢利系统其他相关内容的配合部分,例如:管理体系中的组织结构、运营管理如何变革或优化,以适应战略路径调整的需求。

在短缺经济下或外部环境稳定时,通过商业模式复制,将主要业务流程的阶段性战略主题连接起来,就是企业的战略路径。例如:过去一段时间,房地产企业就是不断复制“拿地,挖坑,盖楼,排队摇号”为主业务流程的商业模式,战略路径就是沿着时间轴线在选定地区先后布局开发,循环连接与实现上述阶段性战略主题。它们中的佼佼者很快就进入了世界500强。在丰裕经济环境下,且行业中有巨型企业参与时,一个新进入的企业要面对很多不确定性,所以战略路径就很难设计。它需要不断整合资源,不断优化、创新或叠加商业模式。这确实考验经管团队的战略规划能力。例如,小米手机从巨头林立中创立到IPO上市,后来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其间,小米手机战略路径需要不断调整,且各项工作的颗粒度非常细,一环套一环,有新产品及产品组合的不断更替、推陈出新,有营销、创造、资本模式的不断创新优化,还要不断叠加周边产品、软件服务、新零售等商业模式。

中国古代典籍文章《隆中对》是企业制订战略指导方案时,可以参考的一个优秀范本。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对三顾茅庐而来的刘备说的一番话,就是一套战略指导方案,并符合图4-4-3所示的“指导方案=目标和愿景+外部环境+战略路径”这个公式。首先,从目标和愿景方面,通过这个指导方案,让刘备从当下的寄人篱下境遇,先有一个立足之地,逐步实现三国鼎立、成为一国君主,然后进一步问鼎中原,最终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其次,从外部环境方面,《隆中对》说: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文中的大部分篇幅都是谈外部环境。最后,从战略路径方面,诸葛亮建议:首先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

战略执行包括两部分:首先是将指导方案转变为运营计划,然后通过日常运营让商业模式产生赢利,最终实现战略目标和愿景,如图4-4-5所示。就像为战舰设计了行驶路径,最终战舰要按计划行驶才能完成作战任务或到达目的地。

图4-4-5 战略指导方案的执行与优化示意图
图表来源:李庆丰,“企业赢利系统”理论

各利益相关者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世界一直在“自转或公转”,所以外部环境一直在变。战略指导方案来自人的预测与设计,所以有一定的主观性。战略指导方案指导企业实际运营的同时,实际运营也在优化战略指导方案,可称之为战略执行中的优化。在这个交互过程中,经管团队及战略管理人员的战略观念也在提升。

竞争战略就是如何打造一个有持续竞争力的好产品的战略。企业战略中应该以竞争战略为主线,其中形成战略指导方案及将其转变为运营计划为两个中心任务,简称为企业战略的“一条主线,两个中心任务”。笔者与一家大型企业的战略总监晓理先生谈及这个观点时,他颇为激动地回应说:“我2002年读工商管理硕士,那时的战略管理学教材是从国外进口的英文版,约20厘米×30厘米那么大个,650多页。学习的内容主要就是战略环境分析、竞争与合作、多元化与专一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并购战略等一些‘高大上’的知识模块堆砌。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不涉及这些战略内容。20年过去了,现在国内化的战略管理教材依旧是这些知识模块堆砌,增加了像东方战略、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控制、战略评估、战略创新、战略变革、战略领导力等内容空洞或似是而非的章节。”晓理先生比较推崇平衡计分卡理论,认为这才是企业制订战略规划及将战略执行与落地的“干货”。

如何将战略指导方案转变为运营计划?平衡计分卡理论专门阐述这方面内容。从实践看来,平衡计分卡理论比较繁杂,不够简明,绝大部分企业很难得心应手地有效使用。平衡计分卡的核心逻辑主线是“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即以终为始思考:完成财务绩效,需要服务好客户;而服务好客户,需要改善内部流程;而改善内部流程,需要员工学习与成长。然后,以始为终执行:通过学习与成长→改善内部流程→服务好客户→完成财务绩效。

应用平衡计分卡比较大的挑战是,如何学习与成长、改善内部流程、服务好客户等具体内容的剖析及相互协同,需要企业战略管理人员发挥自己的分解、构建及组合能力。另外,平衡计分适用于那些“人财物”充足、业务稳定的大型公司。实事求是地说,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通过重点推动员工“学习与成长”,然后逐级传导,就能完成财务绩效。这个经营理念并不符合现实。

将战略指导方案转变为运营计划有什么窍门吗?一句俗话就是“怎么来的,就怎么去”。如前文所述,指导方案的调查分析和战略路径都是依据T型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及赢利逻辑而展开、构建,所以将战略指导方案转变为运营计划时,也是依据T型商业的构成要素及赢利逻辑逐级分解,形成计划目录树。然后,将这些计划目录树再依据“5W2H”及企业计划体系展开,就可以得出详细的年月日运营计划,如图4-4-6所示。

图4-4-6 战略指导方案转变为运营计划示意图
图表来源:李庆丰,“企业赢利系统”理论

例如,依据上文的指导建议,A公司制订了年度计划(战略)指导方案。其中一项是这样的:根据行业环境变化、企业产品优势及营销能力,预测未来3年内产品组合中的×产品销量将增加3倍。A公司商业模式的主流程为设计→采购→制造→组装→物流→销售→维保。从指导方案展开到年度计划,A公司是这样根据轻重缓急考虑其中计划目录树中一些条目的:因为×产品有定制化属性,所以当年1—6月首要是增加设计技术人员20人,尽快启动1万平方米新厂房建设,增加3家外协合作厂家,根据厂房建设进度订购设备及生产线。其次后半年需要增加债权融资3000万元,大约在第四季度启动B轮融资,×产品完成第三次更新迭代。还有,根据业务进展,下半年着手启动成都、武汉维保服务中心建设,从三个技工学校共招聘技术工人250人……

综上,企业战略过程包括调查分析、指导方案及执行优化三大步骤。企业战略涉及的内容并不少,是否企业都要设置战略管理部?组织结构是下一章管理体系要讨论的内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般不必设置战略管理部。经管团队能够每年拿出一周时间,集中思考、讨论一下企业的年度计划(战略)指导方案就可以了。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可以设置战略管理部,也可以与市场部合并设置,因为两者的工作内容在很多方面是重合的。

战略就是一种关键计划,所以企业战略的主要例行工作——制订战略指导方案,应该是项目化的。大部分企业每年搞一次,历时一周左右。偶有企业可能遭遇突发战略问题,需要再搞一下竞争对策指导方案,它也是一次性、项目化的。这样看来,企业战略工作仅需要一个临时性的项目工作小组。那企业的战略管理部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大型企业或环境变化剧烈的中型企业,其战略管理部或市场战略部在战略方面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搜集行业情报和利益相关者信息,调查分析市场信息,编辑内部战略与市场简报,监视企业的各项运营数据等。

如果抛开个人偏见,那么上文中晓理先生提到的战略实施、战略控制、战略评估、战略创新、战略变革、战略领导力等教科书相关章节,有什么实践指导意义吗?

战略实施就是战略执行与优化。通常来说,战略指导方案转变为运营计划后,战略执行就转变为运营管理了——那是管理体系“管辖”的范围。战略控制、战略评估如何落地呢?这些有点像“闭门造车”的理论名词,有的教科书中要“阐述”几章篇幅,但是该说的内容却没有。实践中的“战略控制、战略评估”非常简单,一些企业坚持召开季度或月度经营分析会,战略部门相关人员参加,协助进行经营偏差分析,如有必要就修改或优化原定的战略指导方案。

战略就是一种关键性计划。根据企业赢利系统理论,各种花样翻新的所谓战略创新、战略变革、战略领导力等不见“干货”的空洞性内容,不属于企业战略的范围。

有没有东方战略呢?战略就是一种关键性计划。2500年前,我国古代《孙子兵法》中有关于兵法战略的论述;“田忌赛马”是一个“玩娱乐也有战略”的启发性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