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理与经营:企业突围的出路在哪里?

管理与经营:企业突围的出路在哪里?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以来,由于受北美地区等海外业务拖累,海尔的营业收入增速、净利润增速双双连续创新低;国际化带来的“成绩单”,又让海尔始终处在公司市值的低谷。2019年中国十大家电企业排行显示,美的第一,格力第二,而青岛海尔已落至第三。如果一家企业的管理水平超过了经营水平,这家企业一定会走向亏损。现在,海尔是否管理>经营了呢?

管理与经营:企业突围的出路在哪里?

※ 谈及经营与管理的区别,理论界为何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说还休?

※ 为什么说海尔集团有管理﹥经营的倾向?

※ 对照企业赢利系统,你的公司需要哪些改进?

提起中国宋朝的改革家王安石,有这样一则民间流传的趣事:话说王安石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偶遇一个大户人家,以征求对联的方式为女儿招亲。对联的上联是:“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如果谁能对出下联,就可以娶到才貌出众的侯门千金。王安石当时对不出来,也可能一门心思想着赶考的事,他就没有多想。到了考场上,他看到一道题,有上联,要对出下联。这副对联的上联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想必大家也猜到了结果,一个路途中暂且对不出下联的上联,就成了王安石考场上夺魁的下联。于是,他金榜题名,然后赶紧原路返回,来到那个大户人家门口,完成了对联,最终娶到了侯门千金。金榜题名与洞房花烛,机遇垂青于王安石,挡都挡不住,这两件人生大事就这么轻易办成了。

经营与管理就像是一副对联。改革开放前期阶段,一些民营企业家抓住了机会,通过替代模仿就做对了经营,然后在规模化需求、低成本制造中又搞对了管理,好像传说中的王安石那样,赶上了好机遇,踩对了步点,牛气冲天了。运气通常是阶段性的偶遇,而实力需要长期积累。并且,经营与管理这副“对联”,大部分情况下比较难对上。

20世纪90年代初期,春兰空调是当时家喻户晓的“中国空调大王”。1994年,春兰空调成功A股上市,当年营业收入5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6亿元人民币。同年,格力的营业收入才6亿元人民币。而上市融资后,春兰股份开始涉猎摩托车汽车、酒店、新能源等几十个不相关的领域。“60后”往前的人,可能会依稀记得春兰虎、春兰豹摩托车“闪耀”登场,春兰卡车昙花一现……经营多元化,而管理跟不上。2003年,春兰股份的利润开始大幅下滑,2005年之后连续3年亏损,被“ST”,于2008年5月被暂停上市。

海尔集团的管理一直是跟得上经营的,近几年甚至出现了管理>经营的现象。海尔管理一直很好并持续优秀是有原因的:

首先,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不仅是知名企业家,更是一位卓有建树的管理学家。他有很多管理创新并坚持付诸实践,不断总结而形成海尔管理模式,像“OEC管理模式”“斜坡球体定律”“激活休克鱼理论”“市场链理论”“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等。

其次,海尔具有德国企业严谨又苛刻的管理基因。海尔总部所在地青岛市的一些遗留建筑及城市文化中,蕴含着德国工匠精神的遗风。另外,海尔发展初期,曾与德国企业利勃海尔合资生产冰箱。其间,海尔不仅引进了德国企业先进的工艺技术及生产线,而且学习了德国人对产品的严谨态度及对管理的苛刻追求。

但是,随着行业进入成熟期,如果让经营业绩持续增长,那么企业必定要面对严酷的竞争与生存环境。据《全球财说》报道,曾经“独霸天下”的青岛海尔已经开始掉队了。2018年以来,由于受北美地区等海外业务拖累,海尔的营业收入增速、净利润增速双双连续创新低;国际化带来的“成绩单”,又让海尔始终处在公司市值的低谷。2019年中国十大家电企业排行显示,美的第一,格力第二,而青岛海尔已落至第三。海尔智家(海尔的上市主体)的净利润只是美的、格力的三分之一。

陈春花教授说:在一个公司中,经营是选择对的事情做;管理是要把事情做对。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但要搞懂两点:第一,管理要做什么,由经营决定,不是由管理决定;第二,管理水平不能超过经营水平。如果一家企业的管理水平超过了经营水平,这家企业一定会走向亏损。

现在,海尔是否管理>经营了呢?或者说,海尔的经营是否已经出现问题了呢?

理论界对经营与管理的区分,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说还休,这确实不利于指导实践。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清晰地划分出经营与管理的边界。需要说明的是,在企业赢利系统中,需要以经营体系、管理体系代替上述“经营”“管理”这两个有点“孤家寡人”风格的名词。

企业赢利系统的经营三要素:经管团队、商业模式企业战略,构成了企业的经营体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达:经营体系=经管团队×商业模式×企业战略,转换为文字表述为:经管团队驱动商业模式,沿着企业战略的规划路径进化与发展,持续实现各阶段战略目标,最终达成企业愿景。

(1)商业模式。经营体系给出了一个企业赢利、成长、进化的逻辑。本节前面的两节曾经讲到,现代企业都是商业模式中心型组织。商业模式是企业赢利系统的中心要素,也是经营体系的核心内容。T型商业模式的基本原理以及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六大原创模型,都是在阐述企业赢利、成长、进化的逻辑,所以属于经营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

2000年之前,商业模式概念还没有被广泛提及,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代表着经营理论的核心内容。虚拟经营、OEM(代工生产)、多元化、专一化、混业经营、全产业链等都是价值链理论时代的经营模式或理论。现在可以说,它们各自也是一种商业模式。在T型商业模式理论中,价值链近似创造模式中的增值流程。理论上说,T型商业模式中的产品组合可以有成千上万种,像“刀架+刀片”、产品金字塔、“免费+收费”、BOT(建设—经营—转让)、EMC(合同能源管理)、EPC(工程总承包)等,每一种组合都代表一种赢利模式、一种经营模式。波特的三大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属于经营理论,现在归为商业模式的产品或产品组合定位。由于管理类学科的一些名词概念,长期存在表达模糊、近似混同的历史传统,所以一直以来商业模式、赢利模式、经营模式都不严格区分,常常混同使用和表达。

(2)经管团队。经管团队负责设计、创新、优化及驱动商业模式,对企业赢利、成长、进化承担重要责任,所以也将经管团队划归为经营体系三要素之一。这样划分有其合理性,企业家及其他核心经管团队成员,首先是一个经营者,其次才是一个管理者。(www.xing528.com)

(3)企业战略。企业战略(包括目标和愿景、外部环境、战略路径三方面)的重点是竞争战略。竞争战略就是如何持续做出一个好产品的战略。对于企业来说,所谓战略,就是基于商业模式,结合外部环境,做出的一个行动指导方案,也叫作战略规划。商业模式是战略的“基座”,战略是携商业模式而“战”,两者难舍难分,甚至浑然一体,商业模式与战略共舞!因此,企业战略也属于经营范畴,是企业赢利系统的经营体系三要素之一。

如图1-5-1所示,本书第2、3、4章分别阐述经管团队、商业模式、企业战略等经营体系三要素相关内容;第5章具体阐述管理体系的相关内容。

图1-5-1 《企业赢利系统》内容概览
图表来源:李庆丰,“企业赢利系统”理论

(4)管理体系。“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即管理体系为经营体系服务,这不能仅是一句口号。通过构建管理体系,其目的是将企业经营体系的赢利、成长、进化等相关逻辑“多快好省”转变为日常运营及现实成果。管理体系的三个构成部分“组织能力、业务流程、运营管理”与经营体系三要素“经管团队、商业模式、企业战略”之间具有相互对应关系,详见章5.1节。

讲到管理,通常阐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管理职能,也常用到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管理改善循环。知识来自实践,管理学的知识被教条化后往往远离了企业实践。管理不能脱离应用场景。现代企业场景中,所谓的“管理”需要升级为管理体系,才能与经营体系相对应。管理体系的构成可以用一个公式表达:管理体系=组织能力×业务流程×运营管理,转换为文字表述为:企业以组织能力执行业务流程,推动日常运营管理,周而复始地达成现实成果。在上述经营体系或管理体系公式中,之所以用“×”连接三个部分,是因为三者必不可少,缺一不可。三者达到均衡时,乘积最大。

回到上面的问题,现在的海尔是否管理>经营了呢?

海尔搞革命性的“人单合一”模式,形式上沿袭钱德勒的“结构跟随战略”思想,本质上试图“让管理变为经营”——让基层员工也成为企业所有者或小微“经管团队”。像永辉超市等服务行业,“管理变经营”有一定探索空间。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让管理变经营,更像一种模拟式经营。而海尔作为家电行业规模化制造企业,彻底地“让管理变为经营”,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从企业赢利系统角度分析,海尔应该更重视经管团队的设计与优化,构建梯度人才团队,让他们焕发活力并迸发出巨大的经营能量。

从商业模式要素看,海尔集团繁杂多元的产品线又沿袭了东方文化中“多多益善”的经营特色。经营讲究归核化,实践也会证明,“多多益善”并不利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家电行业观察家对此分析指出:“海尔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有想法、没做法,概念提出得都很快,也很多,但是到具体落地实践方面,就变得非常缓慢。”例如,海尔提出“构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生态品牌”,这多少有点“霸王硬上弓”式的追风赶潮。

从企业战略要素看,海尔的境外扩张与收购源于管理自信,与联想集团的勤于收购有某些相似之处。海尔集团的海外业务对于整体的营业收入贡献已经超过40%,但是从赢利角度看,“行业低迷”导致海外市场持续性疲软,国际化战略已经显露出内涵不足。并且,海尔的境外收购与扩张耗资巨大,长期性地大幅增加了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营销费用,侵蚀了企业赢利和后续发展动力。

如果管理>经营,企业可能陷入困境,突围的路在何方呢?除了加强上述经营体系三要素“经管团队、商业模式、企业战略”之外,还要考虑企业赢利系统的以下杠杆要素及相关内容。

(5)杠杆要素。本书第6章重点讨论企业文化、资源平台、技术厚度、创新变革等杠杆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公式表达:杠杆要素=企业文化+资源平台+技术厚度+创新变革。在此公式中,用“+”连接各个部分,表示它们之间是叠加关系,视企业具体情况,可以增减这些要素。

这些杠杆要素可以让经营体系、管理体系以及两者协作起来更省力、更高效、成本更低或竞争力更强、更持久。

如图1-5-1所示,第7、8、9章分别阐述系统思考、私董会3.0、成为“T型人”等与企业赢利系统密切相关的整体性、综合性内容。

(6)系统思考。企业赢利系统是一个具有生命周期阶段特征的耗散结构系统,适用以系统学、系统动力学等理论进行系统思考。

(7)私董会3.0。第8章主要讨论私董会3.0。通过私董会3.0这种重大及关键问题研讨形式的学习型组织,促进经管团队成员与外部专家顾问一起深度思考,涌现群体交互智慧,找到化解重大风险和困境的优化方案,保障并促进企业赢利系统健康成长与进化发展。

(8)成为“T型人”。每个有愿景、有追求的职场人士、创业者或自由职业者——笔者在“T型商业模式”系列书籍中称之为“T型人”,都可以看成是由一个人组成的公司。企业赢利系统同样适用于“T型人”。欲成为一个优秀的“T型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贵人相助”团队、发展战略及自我管理体系等要素。“T型人”通常与其所在企业形成共同愿景,企业的进化与发展就是个人的成长与进步,他们都是企业赢利系统的鼎力建设者!

常有人说:中国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如何重做一遍,有没有系统化的方法论呢?本书后续各个章节中,蕴藏着精彩的回答,如图1-5-1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