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价比”成为企业发展的惯性思维
企业转型升级之难,在于许多传统的商业思维方式,深深扎根在企业家的意识当中。如今,企业家需要随着消费升级的进展,逐步破除这些影响企业发展的商业误区。
在物质匮乏、生产水平不高的经济发展初期,追求“性价比”不仅是消费者的消费策略,同时也影响了商业机构的主导策略。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消费者自然希望能用更低廉的价格,获得更多的物品。而这种期望,就使得商业机构采取对应的策略,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在追求“性价比”的消费策略下,商业机构常见的两种应对方式:一是,维持同等的产品性能,通过降价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二是,同时降低产品性能和价格(见图1-2)。更有些不良的商家,以没有质量安全保障的低档货,或是质次价高的产品,蒙骗消费者。
图1-2 “性价比”策略
虽然大多数商业机构都秉持诚信和优质的商业理念,但在经济发展初期,劣币驱逐良币的商业案例还是层出不穷。久而久之,“性价比”就像一个魔咒,沉积在许多企业家的内心当中,成为不敢去突破的惯性思维。由此造成恶性循环,商业机构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提升产品品质或是进行产品创新。
2.消费升级阶段的“品价选”
而现今,消费者的收入不断提高,希望购买品质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价格低廉不再是主流消费者的目标追求。因而我们能够感受到,性价比的原则,正在逐渐失去效用,而替代的消费策略就是“品价选”。
“品价选”是指消费者期望产品品质的跃升,在自己消费能力可及的空间内,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选择。消费升级引发的新消费策略,使得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首先考虑的是产品的品质,而不再是产品的功能。如图1-3所示。
图1-3 “性价比”与“品价选”的对比(www.xing528.com)
“性价比”与“品价选”的主要差别,体现在两个层面,对于把握消费升级阶段的消费意识,极为重要:
首先,是从原有的“性—性能”转变到“品—品质”,消费者从关注性能转变到关注品质。比如我们以前在冬季买外套时,最重视的是衣服的保暖性能,而今,我们更在意的是衣服是否漂亮和时尚,对于保暖性能的要求反而排在品质的考虑之后。
其次,消费行为从原本的“比—比较”改变为“选—选择”,消费者以往是通过比较价格做出购买决定的,而现在转变为,在一定的价格区间里,从许多相近的产品中挑选出最符合自己偏好的产品。比如女性购买口红时,价格不是最先的考虑因素,而是色号、搭配和品牌。
从“性价比”到“品价选”的转变,延伸出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什么是产品的品质,它与性能有什么区别;二是,“品价选”中的价格区间,导致了产品的分层。关于产品分层的问题,在第1.3节中将重点说明,下面先来讲解什么是产品的品质。
图1-4展示了“性能”和“品质”的对比说明,清晰地显示出其中的差异,就像街边的小餐馆和米其林餐厅,可能都提供同一道菜品,但是各自的追求方向、呈现方式和带给顾客的消费体验,有天壤之别。这里对于性能的细分维度,是广义而言的。
图1-4 “性能”和“品质”的对比说明
注:不同类型的产品,其性能细分维度各有不同,本图所列仅为常见的细分维度。
3.产品品质为先的新思维
进入消费升级阶段,商业机构要从以往“性价比”的产品思维,转换到“品价选”的新思维。传统“性价比”的思维方式,使得商业机构习惯性地去关注并提升产品的性能,而不是从消费升级的角度、从品质提升的维度去思考和改变。由此可见,惯性思维中的“性价比”,对于期望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企业和创新者来说,是严重的思维误区。
以“性价比”为指导思路,只能生产出满足低收入人群需要的“普通品”。但是在消费升级阶段的消费者,需要的是高品质,而不是“性价比”高的产品。大家也在现实的商业实践中发现,那些曾宣称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的企业,近年来纷纷以品质、体验、设计、情感来提升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