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用地是否节约集约一般可从三个方面来衡量:一是通过土地利用效益或者效率来衡量,二是通过土地利用强度来衡量,三是通过土地利用结构来衡量。因此设计物流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时,应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同时应结合物流项目用地特点,考虑指标数据获取的便利性。
根据《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GB/T24361-2009),物流企业统计指标有物流业务营运、物流业务收入、物流业务成本、物流服务价格、物流经营效益、物流资产、物流基础设施与装备、物流从业人员等8项一级指标、80项二级指标。其中在项目设计初期,可预见或规划的二级指标有规划货运量和预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在设计物流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时,可结合这两项指标进行。
首先,判断物流用地利用效益或者效率的好坏可通过两个指标,一是货物单位土地面积堆存量,即存储空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存放货物量,一般按重量计算。单位土地面积上存放的货物量越多,土地承载力越大,反映的土地利用效益越高。二是物流强度,即单位用地货物年流通量。在定量的土地面积上,单位时间内货物流通的量越多,其土地利用效益越高。由于两个指标存在关联性,选择其中之一即可,综合考虑,物流强度更能体现物流用地的利用效益。
其次,物流用地利用强度的高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筑强度,可选择综合容积率、建筑密度两项指标,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越大,可获得的建筑空间越多,土地利用强度越高。二是投入强度,可选择投资强度指标,单位面积内固定资产投资额(包括基建投资、设备投资、信息系统投资等,不包括地价款等土地获取成本)越高,土地越集约利用。
最后,物流用地利用结构是否合理,主要体现在其服务于物流及其紧密相关服务的土地是否占项目总用地的主要部分。一个物流建设项目中,货物存储的仓库、堆场用地和货物搬运装卸的停车场、内部道路用地是整个项目用地的主要部分,除此之外,还配套有部分办公、展示、交易场所和值班、宿舍、食堂等用地。因此,物流用地结构方面,可选取有效仓储用地面积比例、内部道路和停车场用地比例、配套设施用地比例3项指标。其中有效仓储用地面积是指除去消防通道、叉车通道及其他配套辅助设施面积外,实际可用作存储空间的用地面积;配套设施用地是指项目用地范围内非直接用于存储、装卸、包装等物流作业的配套设施(包括行政办公、展示厅、交易场所、值班宿舍、食堂等)用地。(www.xing528.com)
最终,选取的控制指标表如下:
表3-19 广西物流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