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联网金融探析:P2P、供应链金融、众筹、第三方理财

互联网金融探析:P2P、供应链金融、众筹、第三方理财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互联网金融主要模式类型有P2P、供应链金融、众筹、第三方理财销售、移动支付、资管工具、互联网银行等。供应链金融的最大好处在于数据的完整性,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企业会更加了解其上下游产业链的情况。未来,围绕自身基础业务开展产业链的金融服务将成为趋势。整个互联网金融最有前景的还是互联网银行,只是互联网银行的门槛极高,一类是由互联网公司延伸而来,一类是由传统银行转型而来。

互联网金融探析:P2P、供应链金融、众筹、第三方理财

互联网金融主要模式类型有P2P、供应链金融、众筹、第三方理财销售、移动支付、资管工具、互联网银行等。P2P(Peer To Peer的缩写)是个人对个人的借贷模式。P2P模式在国内最早的实践者应该是2006年成立的宜信。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P2P借贷模式开始风行,受到资本的持续关注,尤其在2014年达到顶峰,无数P2P平台纷纷成立,大量P2P平台获得巨额融资。P2P这种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监管层要求P2P是纯粹的信息平台,不能有资金沉淀,但实际上很多人打着P2P的幌子,建立资金池,开展非法集资,尤其以“e租宝”影响最为恶劣。随着经济的持续下行,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违约逾期标的日益增多,批量的P2P平台开始倒闭。作为一种新金融业态,其前景还有待时间的检验。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和信用机制的建立,未来的P2P市场还待进一步规范化。

众筹是指通过一群人共同发起参与去完成一件事的模式。众筹的兴起源于美国网站Kickstarter。众筹平台实现项目方和投资人之间的信息匹配。国内最早的众筹平台应该是点名时间,真正受到普遍性关注应该在2013年左右。国内当前众筹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产品众筹、股权众筹和公益众筹。产品众筹类似产品预购,其中一类是对已成型产品的预购,一类是对未成型产品的预购。前者的产品是确定的,风险很低,通过团购模式进行提前预订。而后者只有关于产品的想法,最终的成型还有待实践检验,存在一定的风险。像点名时间、京东众筹、追梦网就都属于这一类。公益众筹以施乐会为代表,就是通过一个平台将需要被帮助和愿意帮助人的双方连接起来实现自愿型公益,并且施赠的资金会被打散分配到不同的慈善捐助项目,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欺诈带来的损失。真正要重点讨论的是股权众筹,当前的股权众筹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天使汇、创投圈、36氪为代表的项目推介平台,它们主要通过为投资机构推荐项目抽取佣金。另一类主要以中小散户投资人为主,平台负责项目的筛选和管理,云筹、聚募、人人投都属于这一类。目前除了那些背靠巨头流量的众筹平台,绝大部分股权众筹平台都很难实现盈利。股权作为小众的投资行为,最终一定比拼的是合格投资人和优质项目。类似Kickstarter这种纯粹为追求梦想的众筹平台事实上很难在中国产生,中国的众筹更多是当成一种投资行为,讲求回报。众筹未来更有想象力的方向应该是类似海尔众创汇这样的开放分享协作平台,京东众筹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未来的众筹平台可能不仅仅是集资,更核心的是众创众享众包。

互联网第三方理财销售平台主要负责销售其他机构的理财产品,东方财富网、好买财富网、铜板街都属于这一类。第三方理财销售平台的优势在于聚集了一批高净值客户,实现了投资者和平台的有效风险切割。同时也提高了获得优质资产的能力。实现了资产和资金的正循环聚集。而平台依靠通过理财产品的销售获得持续返佣。

第三方支付作为基础性应用,存在很大的想象空间,但问题在于太同质化,纯粹比拼规模。当前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第三方支付有银联在线、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易宝支付、汇付天下、快钱、环迅支付等。第三方的功能趋同,负责银行与商户、消费者之间的收单、划转和结算。随着移动支付的最终普及,支付市场越来越趋向集中,在支付宝、微信支付和Apple Pay不断向线下强势推进的过程中,一般的支付类公司很难再有机会。另外第三方支付还存在盈利模式的问题,以往靠资金沉淀赚取利息和收取交易手续费的模式都变得不可持续,整体的生存空间在收缩。(www.xing528.com)

资管工具包括记账工具、搜索工具、比价工具等,最典型像融360和挖财。未来大量资金会从银行发生转移,资产配置时代来临,对资产配置类财富管理工具有很强的需求。工具的好处就在于它的服务性,依赖的是使用的便捷性和完整性,而平台是销售型,需要靠投资回报率来牵住用户。显然前者的可想象空间更大。不同的资管工具差异还是很大,其中最主要的两点:①切入点是刚需;②能形成有效交易。

供应链金融在近两年被不断提及,供应链金融指围绕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金融功能的匹配。供应链金融的最大好处在于数据的完整性,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企业会更加了解其上下游产业链的情况。其中最典型的是京东,其在产业链金融的布局已非常完整,针对电商供应商推出的“京保贝”和“京小贷”,针对消费者推出“京东白条”。实现了从上游供应到下游消费全范围的金融覆盖。未来,围绕自身基础业务开展产业链的金融服务将成为趋势。

整个互联网金融最有前景的还是互联网银行,只是互联网银行的门槛极高,一类是由互联网公司延伸而来,一类是由传统银行转型而来。前者如阿里巴巴的网商银行、腾讯的微众银行,后者现在还看不出转型特别成功的。互联网银行有三大核心优势:一是海量的平台用户成为现成的存款端和借款端的客户;二是利用用户沉淀数据做大数据风控大大降低风控成本;三是没有门店包袱运营成本低,在互联网上展开银行业务。传统银行的优势是长期经营积淀下的行业经验和客户数据。银行业作为一个需要长期耕耘的行业,短期来看,互联网银行可能还很难比肩体量庞大的传统国有银行,面对小微企业和商户,未来,互联网银行会和传统大型国有以及股份制银行形成很好的互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