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分别为:起跑阶段、自由竞争阶段、市场清理阶段和垄断阶段。
一般来说,一种新的需求出现,一些商业嗅觉敏锐的企业家会率先发现和进入这个市场。这时,这个市场往往是一片蓝海,这个阶段就是起跑阶段。如果这个市场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有利可图,那么一段时间后,就会有大量的企业闯入,进入自由竞争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同质化的企业大量存在,小、散、乱,竞争白热化。之后,第三阶段,在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利位置的企业,往往会背靠资本大树,率先发起价格战,主要的手段有降价、免费,甚至补贴,经过一段时间的价格大战,实力不强的企业纷纷退出市场。最后,第四阶段,市场的竞争者变为有限的几家,这些幸存者边打边谈,经过兼并重组,形成几个少数的巨头或一家独大,最后达到市场垄断。
这反映在投资层面上就是越早期的项目风险越大,因为无法判定其是否能在后续的竞争中持续保持优势,而互联网一家独大的局面也意味着很多初创企业将纷纷落败。所以,成熟的天使投资机构通常会选择多处下注以分散风险。
在起跑阶段,企业面对的还是一片蓝海,甚至不知道竞争对手的存在,是占领市场的好时机。而到了第二阶段,互联网的竞争特点就显现了,会有大批的企业涌入,都在争夺流量在边际上的临界点。谁能第一时间突破临界点,其后续的增速就会出现指数型增长。这一阶段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往往面对的是相同市场的同质化竞争。如果在这一阶段能够保持位于市场的前三名,一般就会得到资本的青睐。
第三阶段是清理阶段,这时手握重金的主导者就会率先发动价格战,或免费,或补贴,不惜代价地消耗资本拖垮竞争对手,这一阶段的竞争基本上是肉搏战,一批资金实力不强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市场上剩下屈指可数的几个玩家。
第四阶段,这时整体的竞争格局已经明了了,为了减少竞争,对手之间的兼并重组出现了,最后达到一种市场的平衡。互联网行业有个721法则,即市场的第一名,份额最终会超过70%,第二名会在20%左右,第三名以后的所有参与者瓜分剩下不到10%的份额,这时市场才会相对稳定。这时市场的老大,就会处于垄断地位。所有的商业行为都要回归到盈利,只有处于垄断地位,才能成为一只现金牛,这是所有企业追求的最高境界。2015年就上演了多起互联网企业的合并事件,例如,58同城与赶集网,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美团网与大众点评。这是由互联网市场结构和盈利逻辑决定的,商业的本质是赚钱而非无止境的竞争。(www.xing528.com)
这就是互联网企业一般要经历的四个竞争阶段,对于很多互联网公司而言,必须要在第二阶段处于领先地位,在第三阶段不被击倒,才能最终存活下来,最后要么卖掉、要么吞并对手,从而达到垄断地位。创业就是向死而生的过程(见图2-2)。
图2-2 互联网企业要经历的四个竞争阶段
从整个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情况来看,更多的领域已经进入到最后两个阶段了,接下来会迎来前几年过度创业带来的倒闭潮。这个现象其实从2015年就已经开始了,2016年将更加明显,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倒在路上,这是商业竞争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