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没有改变互联网的商业本质,很多互联网时代成熟的商业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仍然有效。之前已经建立起竞争优势的企业,只要行业环境、消费者偏好相对稳定,就可以顺流而下,建立起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优势。移动互联网时代公认的行业巨头,基本上均是采用这一模式,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均是利用其上个时代的优势继续抢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腾讯抓住了用户的社交需求,百度继续立足于搜索,阿里巴巴则满足了用户的购物需求。
相对而言,腾讯的变革更为成功,其推出的微信,已成为国内移动互联网上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微信可以看作是QQ在手机端的延伸,但与QQ不同,QQ早期更多的是主打陌生人之间的社交,而微信早期发展用户是基于手机上的通讯录,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强关系网络,即一个用户和其手机通讯录里记录的用户有相对大的概率具有比较强的联系。这样的关联具备更高的商业价值。之前我们也提到过,国内的很多社交网站面临用户连接度下降,网络商业价值降低的问题。微信利用了移动终端上所蕴含的强关系,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后续甚至反客为主,用户的基本通信需求也逐渐被微信所满足,通信运营商逐步沦为一个功能性的管道。这里对比一下新浪微博这款产品,从理论上讲,微博这种内容简短的分享平台非常适用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碎片化阅读体验,但微博早期拓展用户主要使用“推广名人,吸引粉丝”的模式,用户量增长很快,但是用户之间的关联不强,到了后期,基本上发展成为一个广播式的信息发布平台,商业价值与微信相去甚远。
阿里巴巴向移动端的布局也相对顺利,时代的变革,并未对其业务造成较大冲击,但是京东等竞争对手也在移动端发力,商品电商领域的最终决战还未到来。借助商品销售领域的优势和庞大的用户基础,阿里巴巴在国内率先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早期利用商品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资金进行增值,后期逐步发展成为金融类商品的销售平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将虚拟的金融产品逐步实现了电商化。(www.xing528.com)
百度虽然在移动端多点布局,但是用户的分流,以及用户习惯的改变,对百度的传统搜索引擎业务造成了一定影响。比如用户在使用个人计算机时,如果有下载软件的需求,一般会通过搜索引擎寻找目标的下载地址,这样,百度就自然成了软件分发的入口。但在移动端,用户习惯发生了改变,更习惯于通过应用市场类的产品来寻找软件。而移动端因为屏幕面积小,输入相对不方便,搜索引擎的易用性有所下降。这样,应用市场取代百度成为移动端软件分发的入口。2013年,百度斥资近19亿美元收购应用分发商91无线,便是使用资本对这方面弱点进行补足,这也从侧面显示了搜索引擎这项传统服务在向移动端的迁移过程中确实或多或少地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