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上信息传输技术的不断提升,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种类不断丰富,传输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先来看看传播方式改变对产业格局的影响,早期Web1.0时代,由于技术所限,普通用户几乎没有上传大量内容的能力,更多的是获取网站上的内容,信息的传播路径是单向的。而到了Web2.0时代,用户上传内容的技术限制不复存在,用户更倾向于表达自己,将自己的原创内容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这也极大促进了互联网内容的丰富,可以理解为互联网领域的一次关于内容的开源运动。博客成为Web2.0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产品形态。2002年,方兴东创立博客中国,立志成为国内博客领域的领导者。创始人方兴东作为产业评论家,曾发表大量文章,宣扬这一新兴的产业形态,客观上对博客在国内的启蒙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博客中国也吸引了大量的风险投资,一时风光无二。然而在博客领域,甚至推而广之到整个Web2.0领域,一直没有出现能有效带来大量现金流的盈利模式,长期来看,该领域公司的发展并没有达到当初的预期,博客中国虽然在2005年获得了千万美元级别的风险投资,但是不到3年时间便濒临关闭,没有有效的商业模式是其本质原因。随后新浪等门户网站推出了博客服务,博客和搜索引擎一样几乎成为门户网站的标配,但如果将其作为一个单一产品,盈利仍是非常有限。
从这里也可以看到,互联网上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有效模式,从商业的维度来看并不那么有效。用户觉得好用与用户愿意付费使用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互联网发展的历程中,有过多次“热情高涨——泡沫破灭”的轮回,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在资本追捧的过程中忽视了商业的本质,资本的目标是逐利,而不是满足互联网用户的需求,将两个问题混淆到一起会导致资本的错误配置,给予一些项目过高的估值,从而形成泡沫。从长期来看,错误配置的累积会导致产业自发调整,之前的泡沫越大,调整过程就越惨烈。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后续还会提到。
从本质上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产生、存储和传输更为廉价,从而使得过去不可行的模式变得可行。在早期低带宽高费率的条件下,用户没有上传自制内容的条件,但这并不表示早期用户没有表达的需求,只是实现的成本过高,有实力参与的用户太少,无法形成一个产业。早期互联网上的内容更多地由专业的编辑来产生,而技术的推动,大大降低了编辑的门槛,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进来,形成了人人都成为编辑的盛况。这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技术发展—成本降低—门槛降低—更多用户参与—形成产业”的模式,Web2.0实质上就是互联网技术改造传媒行业的一种表现。(www.xing528.com)
技术加强了互联网内容的表现力,一方面是由单向传播变为双向,网民自发提供内容;另一方面是内容的种类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前面提到,由于早期互联网技术所限,大部分内容是文字和图片,但是这不代表用户对更为丰富的多媒体信息没有需求。当技术满足一定条件后,播客、网络视频等基于互联网的流媒体服务便开始兴起了。2005年前后,优酷、土豆、56、酷6等一批视频网站先后创立。其中,多位创始人有过门户网站的从业经历,对互联网内容传播领域相对熟悉。相对于传统的文字和图片页面,视频等动态内容对互联网用户的吸引力更强,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的用户。这个领域上没有太高的技术壁垒,商业模式也比较类似,一方面可以看作视频版的博客,提供用户自制视频内容的分发渠道,一方面类似传统媒体,播放商业化制作的内容。由于视频服务本身的特殊性,带宽需求和版权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成本压力,而变现渠道大部分仍是传统的广告模式。与搜索引擎和博客类似,门户网站也很快参与其中,自建视频网站,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视频网站变成了资本角逐的平台,吸引到了大量的风险投资基金,但是除广告外的有效盈利模式没有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