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芝琳 卫志中 张建宇·
作者简介:熊芝琳为郫都区退休干部;卫志中为郫都区政府办退休干部、老科协会员;张建宇为郫都区农林局退休干部,现任郫都区老科协“三农工委”主任。该文发表于2016年《成都市老科协科技年会论文集》,并由成都市老科协报送市领导。
水是生命之源,水环境的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提供安全的饮用水已成为世界面临的四大水资源问题之一,保障饮用水安全,关键点在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自2005年底松花江水污染,造成城市停止供水事件以来,因水源地污染,导致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的事件频频发生。据卫生部门的调查统计,在中国有65.4%的人口饮用不达标的水。保护水源地,改善饮用水质,保障饮用水安全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成都市自来水六厂、七厂分别位于郫县三道堰镇和唐昌镇,每天供水量为250万吨,承担着成都市区及其近郊92.6%的供水量。水源为徐堰河与柏条河,两河的源头是都江堰宝瓶口。两河的取水口在郫县新民场镇云桥村,所以从都江堰宝瓶口至云桥村的河道,两河相向区及两岸南北区域,被列为成都市饮用水水资源保护地。
两年来,我们针对两河相向区的郫县段开展了以水源保护和农业生产为重点的调查,进一步剖析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遵循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国内外水资源保护的经验,重点围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开展研究。
调查和研究中,我们共查阅与项目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报道60余篇;先后调研了县级有关部门的科室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唐昌镇、唐元镇、新民场镇政府,三镇劳保所和农业服务站等部门有关材料;与此同时,先后召开9次座谈会,参会人数达到153人次。对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发展有机农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对策、措施、建议方面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翔实的资料。
通过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途径的研究,我们认为: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是保护饮用水水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健康持续发展的强力措施,会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更安全,从而达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为此,建议如下:
一、运用完善的法律手段治标,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治本
近30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水质污染也日趋加剧。其中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水体污染的最大来源,严重影响着水质的安全。为解决这一重大难题,国外发达国家、地区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主要是运用法律手段奖惩、运用先进科学生产方式发展有机农业等措施,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有效的保护。美国和欧盟各国为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安全,建立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通过法律、技术和补偿机制的支撑,美国农业面源污染截至2006年减少65%。欧洲有机农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德国的《饮用水条例》是一部很严格的法律,政府把饮用水确定为人们生活中的第一物质,建立了两万多个水源保护区,并规定水源保护区的农业必须是有机农业。
因此建议有关政府部门采取运用法律手段和发展有机农业的措施,切实改善水体的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法律体系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从水源到出水口都采取一系列严格措施,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置三级屏障保驾护航。德国《饮用水条例》规定禁止一切有污染的物质进入地面,违者将被处以巨额罚款。所以柏林的自来水连婴儿都可以直接饮用。我国近20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的安全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等。各地又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安全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法律、法规和具体的技术规则和实施方案。其中2007年《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的颁布实施,新的《太湖流域管理条例》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水资源保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成都市而言,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郫县人民从大局出发,为保护区的建立和建设付出巨大努力,实现了全县无重度污染的工业企业,无污染的畜禽养殖场,无污染水源的沟、河、渠的目标;建立了水系防护林、湿地及苗木隔离带,农田土壤结构得到根本改善,实现了国家一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质量,两河水源一直保持在质量标准的限值内,为成都市提供了优质安全放心的生命之水、健康之水。但是,对于国际大都会的成都市而言,水源保护和有机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健全,执法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有机农业尚属起步阶段,配套政策仍然不够完善。
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强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在国家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实施细则框架下,从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现有的资源、生态、经济、社会等实情出发,进一步完善已出台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和实施细则,以确保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有机农业基地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开展。
三、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基地
为了更好地、持久地保护成都市民水资源质量安全,推进保护区域农民的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建议积极推进在水源保护区发展都市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因为这种生产方式是实现农业生产和水质保护相结合的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发展有机农业不但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农产品,还可以推动水质保护周边区域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水环境意识,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与水质保护相结合的和谐发展,促进生态平衡。而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是推动有机农业生产的重要载体。
(1)建设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指导思想:成都市应以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为核心,以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化都市为中心,立足区位和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以本区域农业生产调整为主线,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组织、协会等为纽带,以科技为支撑,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并逐步出台与国际接轨的有机农业产品标准,成立咨询、贸易等服务体系,打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有机食品知名品牌。
(2)建设有机农业基地应遵循的原则:一是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循序开发的原则;二是选择基础好,技术比较成熟,容易转化成有机食品和市场潜力的产品,特别是具有精深加工,开发系列产业的产品;三是消费对象目前应以孕产妇、婴幼儿、学校知识分子、高级白领、大企业集团为主。(www.xing528.com)
(3)树立生态立市的创新观念,加大宣传。党政各有关部门应把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作为关系人民群众生活的头等大事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有机农业的学习和宣传,利用各种媒体、会议、培训等方式普及有机农业的基础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对有机农业的认知程度。特别是各级农口经营机构必须提高重视程度,以加快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进程。
(4)有机农业基地的科学规划、协调发展。主管部门应制定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有机农业近、中、远期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实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工程,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可行性论证。主管部门在规划中重点确定固化保护区“两河”隔离条件,严格按照《成都市饮用水水资源保护条例》的规定制定。在徐堰河、柏条河饮用水系两岸形成500米切断污物、污水和空气污染的有效隔离带,即两河两岸建立50米的森林屏障区,50米至150米建立沿河生态湿地区,150米至300米建立苗木种植区,300米与500米建立苗木与花卉混合种植区。保证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面积及功能的全面落实。加快“两河”之间柏木河水系的规划和治理,为整个保护区水系相配套,使之更加完整,发挥更大作用。
(5)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建设标准化有机农业基地。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生产、统一收耕、统一加工定装、统一品牌销售,扶持现有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一批上规模、有品牌、发展前景较好的有机产品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申报有机产品标志及国内外专利;鼓励龙头企业之间强强联合。
四、健全政策体系,强化生态有机农业奖励和补偿机制
纵观治理效果较好的发达地区,保护饮用水水资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立法和资金。其中,立法是基础。没有法律的保障和严格的奖惩措施,一切都是空谈。而资金是法律得以贯彻执行的措施,资金包括补助、奖励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于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的农场主、农户和农业企业,美国设专款支持农民发展生态农业。2004年美国花在农业补贴上的资金超过80亿美元,2006年超过160亿美元,以后年年增长。欧盟国家对有机农业生产的补贴,以前是按作物补助,现在是以每公顷678德国马克(约 339美元)的形式补助,按有机农作物的面积进行补助,其实质就是对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补贴。云南昆明市在水源地保护中,也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扶持,反哺水源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从能源、就学、就医等方面对群众进行补助。使水源区群众从水源保护中得到了实惠,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所提高。鉴于郫县保护区农民为成都市经济快速发展做出贡献,在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中年收入减少50个亿的现状,成都市应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反哺水源保护区,使水源区群众从水源保护中得到实惠,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建立生态补偿制度;二是增加对有机产品的认证补贴资金;三是设立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发展有机农业建设、有机农业基地的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有机农业的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等,并在贷款、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农户、龙头企业相关政策支持。在努力增加市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有效地拓展资本市场融资的渠道,大力地吸引民间资本,同时积极申请国家、省级扶持资金。
五、加强人才培养,开展对有机食品的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
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不同于传统农业,它引入了农业产业化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和现代育种学、新型生物科学、土壤培肥技术、信息技术等。发展现代高科技农业,人才保障和培养是重要的一环。因此,一是充分发挥成都市科研、大专院校的科技优势,加大资源环境保护领域及现代农业科技人才的队伍建设;二是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充分利用国内各培训计划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三是加大对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为成都市饮用水保护区发展和有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而要利用现有理论和高新生物技术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开展新型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攻关,需要相关大学科研机构的理论支持,企业应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通过优势互补,针对生产者和企业、市场急需解决的重点、难点,开展科技创新和研究,着重解决一批诸如有机肥料生产和施用技术,生物农药研制技术,良种培育技术和特色有机产品的加工、购买、运输等技术,力争在近期内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积极地探索科技部门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同时还需加大对外开发,通过引进来、派出去的途径将国内外发展有机农业的先进技术与成都市自然、经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发展有机农业的科技水平。
六、加快与有机产品相关的体系建设
加快制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成都市有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生产技术体系、检测检验及监管体系。实现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各环节质量监控,保障从农田到餐桌的产品安全。强化有机农业认证机耕的能力,规范认证的程序,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要求和国家认监委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调查、规范和完善认证管理制度,保证认证工作的有效性、公正性、规范性。
七、构建服务保障体系,创新经营模式
一是要加强专门的组织机构的建设。二是要充分发挥成都市科技优势,通过多种模式的构建,及时地为有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三是要建立健全全市有机农业信息网络,对国内外有机农业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加强市场跟踪研究。四是加强有机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监管、检测网络,逐步配齐检验设备,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五是创新经营模式,如“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农业研究院”“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等经营模式。通过这些新型的合作组织,将松散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有机地连接,从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农户和涉农组织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八、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要落实上述七条建议,归根到底就是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质量和安全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历史责任,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民生工程,必须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要落实到人。为此,建议政府围绕规划、目标、任务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