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治安·
作者简介:郫都区文旅体广新局退休干部,现任郫都区老科协“扬雄文化专委会”副主任。该文发表于2014年《成都市老科协科技年会论文集》。
文艺作品,本来就是作家、艺术家和广大群众文艺骨干创作的,既然叫创作,那就是新生产的、原来没有过的。原创就是首创,绝非是沿袭别人的现成。这本来是个常识性的问题,可近些年来,为什么媒体上又常常出现原创这个提法?特别一些地区在举行群众文艺调演比赛时,都要求参赛作品须是原创演唱作品,并提倡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精心打造本土原创演唱精品。有的地区,还提出对原创演唱精品实行重奖。这里所说的本土原创演唱作品,究竟有什么特指的含义呢?
笔者是这么粗浅理解的:这种文艺作品,首先是适合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使用的中小型舞台(广场)演唱作品,如戏剧小品、音乐、舞蹈、曲艺、灯舞之类,这些作品不仅是要自创的,在作品表达的内容上,还要取材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生活,取材于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大计,取材于那些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华传统美德、体现正能量的人和事。这种充满乡土特色的原创演唱作品,应该被定义为本土原创演唱作品。
我们知道,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进一步弘扬,随着统筹城乡发展的快速推进,随着广大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带来了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量的空前增长,也带来了各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空前繁荣。文化活动的形式尽管多种多样,但群众喜闻乐见的还是首推文艺演出。就广大群众对文艺演出形式内容的欢迎度而言,最受欢迎的当数那些最贴近他们生活的演唱作品。尤其是那些用本土的人和事所编写的作品,更能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更能让他们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更能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真实感和亲切感。
这种可喜的社会效益,就广大群众而言,是满足了他们精神文化层面上的需求。就文化部门而言,这是以较好的文艺演出方式,宣传了本地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城乡发展的建设成就,激励了广大群众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豪情壮志,这也是文化部门在群众文化工作中自身价值的体现。
有鉴于此,作为一个地区的宣传文化部门,当前抓好本土原创演唱作品的生产,就显得十分必要、十分迫切。要抓好这项工作,就要认真组织好本土的作家、艺术家和群众文艺骨干,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创作条件,鼓励他们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本土原创演唱作品,让这些作品在本土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一个十分必要的工作,绝不能轻视或懈怠。
二、本土原创演唱作品的历史现状及现实需要的迫切性
成都地区的宣传文化部门,历来对本土演唱作品的创作是比较重视的。市县两级的群众文艺调演也举行得较为频繁,而且调演中强调参演单位的节目必须是自编自演,因此各地不仅重视群众文艺演出队伍的组建,而且切实抓了群众文艺创作骨干的培训,还为繁荣地方文艺创作提供作品发表园地。过去成都市艺术馆(现成都市文化馆)就连续办了多年的《锦江演唱》,推出一大批有成都文化特色的演唱作品,供专业和业余演出选用,不少作品还在各级文艺调演中获奖,有的代表性曲艺作品还在全国产生过良好影响。各县也编印了为当地群众性演出提供作品的内部刊物或集子,满足了群众演出的需要。同时,各县在创作实践中,还涌现出一批演唱作品创作骨干。后来,由于电视的普及、歌厅的兴起、年轻观众审美情趣的时尚化、文化部门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者在认识上的迷惘,各地的群众文艺演出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较长一段时间,一台节目中绝大多数都是随处可见的现成流行歌舞。各类戏剧小品虽是改革开放以来盛行的一种演出作品形式,但由于创作演出难度较大,各地又没抓好这类创作演出人才的培训,本土的自创小品演出少之又少。至于自创曲艺作品,那就基本上不见踪影了。在本土歌曲创作上,以郫县为例,自1983年恢复的“望丛赛歌会”,因其为汉族地区少有的大型传统赛歌活动,一开始就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加之赛歌中,群众演唱的都是本土作者以本土素材创作的山歌、民歌,甚至在全国产生过良好影响。也主要由于这个良好基础,才有“成都市首届民间艺术节”在郫县的举办,才有郫县文化史上的一次盛举。由于使群众文艺演出产生变化的各种因素的冲击,“望丛赛歌会”也严重变了味,成了一个由老山歌作点缀,其余皆为现成流行歌舞的舞台节目了。前几年,有个县(当然也不只是一个县)还出现一个更令人担忧的文化现象,那就是全县性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都是花上百万重金去找省、市文化策划公司组织明星来演出(当然也不全是明星,不少节目还是公司从艺术院校廉价购来的学生队伍演出)。此风一开,有的镇也开始效仿,形成了“要搞演出就出钱去上面请”的风气,一个演出规模、演出效果都一般的消夏晚会,也要花去好几十万。这些钱若投入到当地群众文艺创作、演出队伍建设上,只要组织得法,要产生多少本土演唱作品?要搞多少场自创节目演出?其在本土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所产生的良好社会效益更是不言而喻的。
近几年来,尤其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市各区、市、县的本土文化建设有了较好的转机,尤其镇、村、社区一级群众文化的空前繁荣,广大群众不仅喜爱本土文艺演出,还主动参与到文艺演出中来,特别是中老年群众,对此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而这一时期各地对本土原创演唱节目的呼唤,正是为了解决群众文艺演出中原创演唱作品的严重缺乏问题。群众文化活动客观现实的需要,迫使文化部门改弦更张。近年来,大多区、市、县的宣传文化部门,已开始注重原创演唱作品的创作了。以郫县为例,各级文化单位,在各部门、镇、村、社区的大力配合下,通过近些年的不断努力和探索,较为成功地构建了公共文化体系,组建了各种群众文艺队伍,基层文艺演出活动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近几年群众舞蹈、群众音乐、民间曲艺、川剧演出、京剧表演、民间广场舞表演等,基本做到了常态化、常年化。这中间,各级老年文体活动组织功不可没。特别是郫县老科协下属的几支文艺表演队,配合县上的中心工作和各镇的建设,自始至终抓本土题材的节目创作演出。这些节目,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又有创新,不仅具有一定的艺术质量,还经常深入基层为群众演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同时在县内外收到了较为明显的宣传效果。从2011年以来,成都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数次本土原创演唱节目汇演及巡回演出,对促进本土演唱作品创作、对传统文艺节目的继承与创新,都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从区、市、县层面上来看,以郫县以例,县老体协、老科协在近几年,已组织创作了本土题材的各类演唱作品50余件,投入排练并巡回演出35件,其中在市以上调演获奖20件,并先后在全国调演中获金奖3个。从演出场次来看,每年深入镇、村、社区演出达40场以上。从文化部门本身来看,郫县团结、德源、三道堰、友爱、安德等镇的文化站在县文化馆指导下,组织群众自创自演文艺节目方面,成绩也较为突出。近几年,在成都市组织的原创节目评选和巡回演出中,郫县都受到了市委有关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但就目前成都地区本土原创演唱作品的整体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还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才行。(www.xing528.com)
首先,一些单位和乡镇对什么叫原创作品、原创作品的社会价值缺乏应有的认识,认为那是专业部门做的事,因而在所组织的演出活动中,由于事前没抓文艺创作,每台节目基本都是现成的流行歌曲与舞蹈。而更多的单位和乡镇则是对抓本土原创演唱节目缺乏信心,畏难情绪明显,原因是缺乏文艺创作人才。有的单位和乡镇虽也抓了文艺创作,但对什么样的文艺作品才称得上是原创演唱作品缺乏根本的专业认识,因此找人来把本地的建设成就组成一些类似对口词的话,最多再加上几句不挨主题的搞笑,就叫作相声;把一些最多算是顺口溜的句子堆砌起来,就认为是朗诵诗;把一些想要宣传的好人好事,通过几个符号式的“剧中人”你一句我一句说出来,就叫作小品。当然,这作为一般的群众自娱自乐活动是可以的,但作为文化部门或单位、乡镇所组织的一台文艺演出,如果没有几个较有质量的本土原创作品,实在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最起码可以这样说,娱乐性有之,而对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却没有生动形象地较好反映,或者根本没有反映,这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来说,的确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然他们也有难处,他们也想有几个宣传本地的演唱作品,可是文艺创作人才尤其是演唱作品的创作人才的确十分缺乏。以郫县为例,尽管这些年,也出现过一些有较高质量的本土原创演唱作品,如音乐剧小品《中国农家乐》、歌舞《川韵川情》、音乐舞蹈快板《蜀人寻根沱江河》《万众喜饮放心水》、车灯情景表演《田园时代新红光》,以及在2004年四川省民间艺术节群星奖评比中获银奖的曲艺节目《平民英雄》等。但毕竟太少太少,而且这些数量有限的作品还基本是老一批作者或外聘创作人员所创作的。一句话,整个本土原创演唱作品的生产状况,与今天郫县各方面的可喜变化相比,实在很不匹配。究其原因,主要是本土演唱作品创作人才的奇缺,或者叫作严重地“青黄不接”。
是的,日益兴旺的群众文化活动,呼唤更多更好的本土原创演唱作品,面对这个迫切需要改变的客观现实,宣传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又该怎么来应对呢?
三、抓好本土演唱作品原创工作的有效途径
郑重提出繁荣本土原创演唱作品的对策和途径,要是放在前些年经济建设刚刚起步时,可能会有人认为是小题大做,因为那时作为一个基层地区的群众文化工作,一是条件有限顾不上,二是当时广大群众在文化需求上还处在“解决温饱”的阶段,有电视看、有演出看就很不错了。而今天现实生活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成都地区随着统筹城乡的快速推进,不少农民已变成城镇居民,他们不仅对文艺演出活动的需求大幅度增长,而且不少人已由被动地观赏发展成为主动地参与。文艺演唱参与急需文艺演唱作品,尤其急需能表达他们自身生活的演唱作品。作为基层的文化部门,面临本土原创演唱作品的奇缺该如何应对?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对策和途径,以供文化部门群众文化工作的组织者参考。
(1)首先要解决的,是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者的认识问题。各地宣传文化部门及单位、乡镇群众文化工作负责人,应该对本土原创文艺演唱作品在本土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认识。在组织群众文艺演出活动中,不仅要指导各基层群众文艺团队,选择受群众欢迎的那些现成的好节目,而且要指导他们多选择本土题材的节目,尤其要采用有效的鼓励措施,鼓励他们多创作多演出本土演唱节目。
(2)各地文化部门,要组织人梳理好本土文艺创作素材,包括本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建设成就、地方特色,本土先进人物和道德模范的事迹,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创作人员在创作演唱作品中选用。
(3)各地文化部门要力争在当地的内部交流报刊上,开辟本土原创演唱作品选录专栏,定期发表本土原创优秀演唱作品。还可编印本土原创演唱作品选集,既可为基层群众文艺演出队提供演出作品,解决演唱作品奇缺的问题,又可为创作人员提供一个创作交流的园地。
(4)各地应该充分调动本土资深演唱作品创作人员的创作积极性,除组织他们深入基层(镇、村、社区)体验生活外,还应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创作条件,以利于他们能倾心创作一些演唱精品,以期对本地区的原创演唱作品的生产起到引领作用。同时,还可通过深入调查摸底,对区域内大专院校中的创作人员、退休回乡人员中的文艺工作者、定居本地的外来创作人员,采用适当的组织方式,鼓励他们以本土的生活素材创作演唱作品。把其中擅长演唱作品创作的作家、艺术家,吸纳到创作本土演唱作品的骨干队伍中来。
(5)为抓好中青年演唱作品创作人员的培养,县文化部门可组建一个本土原创演唱作品定期培训班,并聘请有成功创作经验且熟悉基层生活的专家执教。各镇经过深入摸底,把有一定创作能力的中年群众文艺骨干和有文艺创作爱好的青年(包括大学生志愿者),选送到县文化部门进行培训。培训方式以练代训、练训结合,要求各镇选送的学员带着创作题材、创作计划来培训班,初步完成创作计划才算该期培训结业。结业时由县文化部门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发给结业证书。对学员创作的作品,择其优秀的(点子好的),可组织人进行再加工。
我们深信,各地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只要认识到位、措施得当、落实有力,在不长的时间内,成都地区不仅会有一批本土原创演唱作品的精品问世,也会有一批这方面的优秀创作骨干涌现,将对本土的文化大建设、大繁荣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