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借鉴经验

建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借鉴经验

更新时间:2025-01-0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运用法律手段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是治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有机农业,改善水体质量是治本。(三)欧盟的做法欧盟各国为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都建立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同时,有机农业的发展,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进行了有效保护。

·卫志中·

作者简介:郫都区政府办退休干部,现任郫都区老科协会长。该文获得成都市科协“2015年优秀调研成果奖”。

一、前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中国是农业大国,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础之一。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而农业的面源污染似乎成为一道难以绕过的坎儿。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水体污染也日趋严重,尤其农业的化学化使得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水体污染的最大来源,严重地影响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体质量和安全。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的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发达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运用法律手段建立水源保护区;其次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采取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等措施,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有效的保护。运用法律手段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是治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有机农业,改善水体质量是治本。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发展经济必须发展有机农业,只有发展有机农业才能更好地保护饮用水水资源。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型的有机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农业对水资源的面源污染。

本文讨论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主要是指位于成都市自来水六厂和七厂的入水口之上,柏条河和徐堰河之间所夹的部分郫县镇村。

在本项目研究中,课题组重点查阅了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组织,以及中国台湾、太湖流域、山东淄博、哈尔滨、昆明等地相关文献60余篇,在研究并大量查阅借鉴国内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发展生态型有机农业生产做法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他们成功的经验并借鉴他们的措施,结合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郫县河段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特提出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对策和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

二、国外水源保护区发展有机农业的做法和趋势

(一)美国的做法

过去,美国在农业上实行高度的机械化和化学化,造成农业上的面源污染。美国1990年的评估报告显示:“20世纪90年代前,美国的面源污染约占总污染量的三分之二,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占总面源污染量的68%~83%。”美国有5 500万到6 000万公顷的土地(大约占美国可耕地面积的1/10左右)在过去50年里因盐碱化而土质退化严重。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EPA就开始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决策支持平台。80年代初又建立了包括水质污染源及水质监测数据的EKF数据库。2001年建设完成集水文、气象、空间信息、土地利用与覆被、污染源、水质等大量信息在内的NLCD数据库平台,从而为科学、及时、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建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美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20世纪40年代,宾夕法尼亚州罗德尔研究院出版了《有机农业和园艺》杂志,开始提倡有机运动,到70年代末,加州有机认证农民协会成立。二是规范阶段。1990年《有机食品生产法案》(OFPA)首次对有机农业进行了阐述,到1995年界定了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的概念。也就是说,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认识到高度化学化农业对水源和环境所造成的污染恶果,并开始采取大力的治理行动。2000年统一了有机农业、有机农产品的标准。三是快速发展阶段。美国自1990年颁布《有机食品生产法案》以来,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对生产者给予多次补贴和扶持,截至2006年,美国的面源污染减少了65%。目前,有机农产品产业已成为美国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据2013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统计,美国有机农产品生产面积为217.8万公顷,全球排名第四,有机农业贸易额雄居世界首位,达350亿美元,占全球贸易额44.5%。

美国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其原因在于采取了四大措施:一是美国环保局实施非面源污染管理计划、农业部及其他部门的乡村清洁水计划。二是在农业技术措施上,采取操作简单,价格便宜的替代技术,替代技术在治理面源污染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三是设专款支持农民发展生态农业,以减少面源污染。水土保持局提供技术指导,内政部和环保总署为不同层次的人员提供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信息。四是美国提出了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再生农业运行模式,在法律技术层面有效控制高毒性农药的投放[1]。目前,为了应对人口增长、城市化以及日益严格的水质要求,美国平均每年在改良水质上的投入已超过百亿美元[2]

(二)日本的做法

在日本,污染饮用水要判重刑。早在1994年,日本就制定了《促进水道原水水质保护法》,要求对自来水水源地进行保护。该法对自来水企业和地方政府需要采取的保护水源措施,包括生活污水的处理、养殖场家畜粪尿的处理等都进行了严格规定,未经处理严格限制排入河流。污染自来水和水源的行为,属于“污染水道罪”,可以判处6个月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日本先后制定“农业环境三法”,即《持续农业法》《继续排泄物法》《肥料管理法(修订)》。随后,又颁布了《有机农业法》《农药危害防止运动实施纲要》《关于有机农业推进的基本方针》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日本支持农民自建有机农产品直销渠道。对农民在城镇设立的有机农产品销售点,地方政府会提供补贴。对农民举办的广告宣传销售活动,政府也给予补贴。如山梨县的市、町、村通过农民合作社平台,为农民建立了不少农产品直销店。

在重刑和补贴的双重措施之下,日本的有机农业较为发达。日本的农业经营以小规模农场和农户为主,种植以有机农作物为主。日本对有机农产品的要求是: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学肥料、化学合成的土壤改良物质(化学合成材料)及激素等化学物质的栽培方法。

(三)欧盟的做法

欧盟各国为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都建立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通过法律、技术和补偿机制的支撑,目前,欧洲有机农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有机农业的发展,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进行了有效保护。如德国把饮用水确定为人们生活中的第一物质,建立了2万多个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的农业必须是有机农业。以柏林地区为例,它的水资源是一条水量丰富,水质特优的地下泉。尽管这样,柏林在含水层周围仍按不同距离划分了三级水源保护地带。其中在采水点周围10米范围内的一级保护带要求最为严格,禁止一切有污染的物质进入,违者将被罚以巨款。柏林自来水甚至婴儿都可以直接饮用。德国的《饮用水条例》是非常严格的,虽然各个地区的水质会因为环境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它们绝对都是健康安全的。

德国发展有机农业的策略就是鼓励有机食品生产和消费。德国政府促进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实施政府补贴、强化管理、法律法规保障、协会推动和严格监管等。目前,德国已成为世界上有机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国内共注册有机农场8 400多家,面积达40多万公顷,占农业用地的2.5%[3]

三、中国各地饮用水水资源保护地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的探索进展和取得的成绩

(一)中国对饮用水水资源保护地的整治与发展有机农业

在对国内现状的研究中,课题组重点查阅了北京、上海、江苏、云南、山东、河北、黑龙江、四川,以及台湾等地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发展有机农业、建设有机农业基地、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的做法与实践。

通过研究与分析,课题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安全高度重视。首先在国家层面上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等。在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则的框架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列市又从本地区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安全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法律、法规和具体的技术规则和实施方案。与此同时,国家对污染严重的大江大河、湖泊、水库通过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进行了综合治理,并提出了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要求。

我国对有机农业的研究起步较晚,1984年起步,1994年才开始开发和认证管理。1995年国家环保局制定了《有机食品标志管理章程》和《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初步形成了有机食品生产标准和认证管理体系。获得认证面积2 600万公顷,年增长20%~30%。

随着有机农业的兴起和发展,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了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开展了发展有机农业的科学试验。各地相继出台配套的政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的安全和质量。

(二)太湖流域治理情况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腹地,跨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由于该流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很大。2006年太湖湖体水资源污染极为严重。湖体的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年均值分别达3类、N类水质标准,但由于总污染严重,湖体水质仍为V类,严重威胁着水质安全。为保障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07年,江苏省颁布了《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明确规定:太湖湖体、沿湖岸5 000米区域、入湖河道上溯10 000米以及沿岸两侧各1 000米范围为一级保护区。太湖流域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关闭区域内有污染的企业和畜禽养殖场。

新的《太湖流域管理条例》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通过立法加强太湖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流域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条例从饮用水安全、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域保护、岸线保护、保障措施、监测与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规定。该条例的出台与实施,标志着我国水资源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的有机农业

博山区乡村人口26万,地处饮用水水资源保护地,优越的自然环境成为发展有机农业的前提条件。2008年以来,博山区农业结构已经由原来的小麦、玉米、地瓜等传统的种植业调整为有机干鲜果、有机蔬菜、有机中药材等有机品种。其中,有机蔬菜、板栗、香椿、花椒、红薯、马铃薯、金银花、茶叶、杂粮、黑色食品、猕猴桃、草莓等33个产品获得国家有机证书或有机转化证书,认证面积达5万多亩,10个系列100多个产品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产品销往欧洲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博山区被誉为“江北最大有机农业生产基地”。

(四)哈尔滨饮用水水资源保护地

2012年开始,哈尔滨先后在蚂蚁河和拉林河流域两岸投资近18亿元,开发建设包括米、菜、肉、奶、鱼、禽、蛋和山区特产等8大类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

(五)云南省松花坝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云南省松花坝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我国内地设立的第一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它不仅仅指松花坝水库,而是包括整个滇池—松花坝流域水源保护区,被称为昆明头上有“一碗水”。2010年开始,昆明市以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为重点,全面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优化产业布局,引入好宝生态农业公司,以发展有机农业为目标,组织了日本名古屋教授和国内专家团队,在防治水源破坏、控制面源污染与水土流失的基础方面进行资源整合,建立3万亩饮用水水源地有机农业产业园。昆明市采取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等措施,推广种植有机生物肥和化肥用量少的作物,从根本上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了农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程度,减少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土地、山林和水源的破坏。同时,昆明市还结合小城镇建设、园区建设、新村庄建设,实施人口转移工程,有计划地引导和鼓励水源区居民向水源保护区以外迁移,向城镇集中。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昆明市在水源地保护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扶持,反哺水源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从能源、就学、就医等方面对群众进行补助,使水源区群众从水源保护中得到了实惠,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群众对水源保护的政策更加支持和拥护,基本消灭了水源区内砍树、毁林开荒的现象。

对于一时不能迁移的农民,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加大力度推进“一池三改”,对有条件的村组鼓励实施集中供气,解决水源区农户生活能源问题。到2012年,已在水源区推广建设沼气池9 000口,沼气池的总产气量达400万立方米,节约薪柴2.1万吨,相当于3.6万亩薪柴林一年的生长量,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二氧化硫150吨。

昆明市的做法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收到明显的保护效果,生产的有机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深圳、昆明等城市。

(六)台湾有机农业发展迅速

台湾实行饮用水水资源水质管制区制度,规定在管制区内,不得使用农药或化学肥料,不得在沿岸规定距离内饲养家禽、家畜,否则将受到罚款、坐牢等惩处。为了保护饮用水水资源,台湾制定的《农业综合调整方案》中特别将自然生态及资源保护、防治污染、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列为施政项目,对部分“堆肥舍”的建设给予补贴,对采取休耕和绿肥种植的农民实行补贴。2008年,台湾的有机作物种植面积仅2 356.31公顷,农户为978户。而2014年4月底,通过验证的有机农作物种植面积就达到5 650公顷,有2 000多户农户贴了合格标签,显示台湾有机农业发展迅速。

四、国内外饮用水水资源保护地发展有机农业可借鉴的经验

(一)我国有机农业正在成为朝阳产业

我国有机农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起步较晚。但它的发展历程同样经历了研究探索阶段、奠定基础阶段和规范化快速发展阶段,现已成为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1994年,我国有机农业开始认证管理,1995年国家制定了《有机产品标志管理章程》和《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认证规范》,初步形成了有机食品生产认证管理体系。进入21世纪,有机农产品市场快速发展。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了《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为有机农产品的监管运作制定了整体制度体系。2005年6月,国家认证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制定了相应的产业规章以符合国家有机产品标准的要求。2015年,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正式颁布了《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个有机产品标准。我国不断完善的有机产品认证监管体系为保证有机产品的有效性,促进有机产品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共22家国内有机认证机构为国内有机产品标准(NOPS)提供认证服务,同时有6家国外有机认证机构分别提供欧盟有机认证、美国NOP认证和日本JAS认证服务。据统计,我国有机认证机构共发放有机产品认证证书4 800多张,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4 000多家,有机产品认证面积260万公顷。(www.xing528.com)

农业部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有机产品和有机转化产品已经有了50个大类近500个品种。每年有机农业生产面积和产量平均增长20%~30%,在农产品生产面积中占有1.0%~1.5%的份额,达1 800万~2 300万亩。我国有机农产品主要有两个生产区:一是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辽宁等省;二是东部和沿海地区,包括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生产的有机产品大部分出口到欧美、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的生产和消费市场在2000年后逐步兴起和发展。

虽然我国的有机农业,特别是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发展有机农业近20年来获得了长足进展,但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支持力度小,财政投入不足,补偿机制尚未形成;生产技术研究创新工作滞后,特别缺乏关于病虫害防治、土壤肥力保持等方面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在政府政策制定方面,我国至今没有一个国家层面上的有机农业研究合作平台,生产组织形式缺乏创新,营销方式效率低下,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上很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在营销上小规模生产农户处于市场不利地位,难以进入市场,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宣传手段和建立良好的品牌知名度。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和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二)值得借鉴的经验

1.健全法规体系,强化法规意识

据《人民日报》报道,美国从水源地到水龙头都有立法。早在1974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安全饮用水法》,后又通过多次修改,形成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人员培训、改进水系统的筹资和公众信息”的系统性工程,确保“从水源到水龙头”整个过程中的饮用水安全。美国农业部先后公布了《基本农田、牧场和林地宣言》和“土壤、水资源保护全国计划”,制定了一系列的农地保护政策,要求州或地方政府按照土地规划开发利用土地,禁止一切对农业发展不利的开发活动。英国强化法律手段,先后出台了《水法》《水务法》《饮用水质量规程》等10余部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标准每5年至少修订一次。德国饮用水安全立法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饮用水安全立法尤其注重程序公正。德国目前执行的是1996年修订的《水资源管理法》,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及城镇和企业的取水、用水、水处理和废水的排放标准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日本的水资源法律体系很完善,有《水资源开发促进法》《河川法》《工业用水法》《水道法》《工厂排水规制法》等多项法规,通过完备的法律体系对饮用水安全进行了有效保护。加拿大保护有机农业的重要手段就是政府立法。如2000年沃克镇发生饮用水污染事件后,安大略省很快就颁布了《养分管理法案》,该法案强制性要求:农场要保持存栏量,就必须有足够的土地和粪便处理设施。如果因农业生产污染了环境,农场主不但要交罚款,而且治理污染要花费更多的钱。所以农场主不得不在种植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减少面源污染。上述国家在拥有完善的饮用水立法的同时,也对违法行为进行了严格的界定,从而使保护饮用水安全的法律在落实和执行的过程中,具备了较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同样通过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对饮用水的安全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内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外,还制定了《太湖流域管理条例》。

2.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强化可持续发展重要举措

因为有机农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外来的化学物质,所以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产品很少含有农药、化肥等有害残留,对消费者来说,有机农产品无疑是一种相当安全的产品,这也是今天都市民众推崇有机农业的主要原因;第二,有机农业生产不使用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大幅度减少了面源污染,故而具有对生态环境尤其是水资源的保护性和修复性。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的做法及实践,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发展有机农业是保护饮用水安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必然选择和农业发展各国追求的最高境界。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发展有机农业是世界各国长期实践的成果,更是有机农业自身的内涵和特有的功能所决定的。它是科学家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为了生产健康农作物和食品而提出的;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依靠现代科学知识,在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原理指导下对传统农业反思的新运用;是人类在经历了能源、环境、产品安全危机后,大力倡导和发展的,超越了现代农业思想的一种新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人们只有将农业作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良性循环,才有可能大幅度减少氮磷营养物质的排放,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饮用水保护区造成危害。为此,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发展经济必须发展有机农业,只有发展有机农业才能更好地保护饮用水水资源。因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建立成都市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首选地,而发展有机农业是保护水环境质量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手段,也是推进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建立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根本所在。

世界各国的经验证明,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在技术含量上、生产工艺上都比传统农业有更高的要求,没有一定的规模支撑和制度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很难保证。世界发达国家有机农业种植面积相对集中,成片化、设施化、集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较高。以美国为例,美国建立的农场面积大多比较大,通常比中国一个村庄的土地面积还大,数量也比较多,通常由企业和农业大户共同经营。美国农业部发布的“2014年版美国农场报告”就美国农场的规模、类别、产值、经营模式、国家扶持、财务状况、家庭收入来源等情况提供了客观、详细的最新数据。2011年,美国小型家庭农场中的退休农场和非农事为主业农场的数量分别为353 922个和909 872个,平均土地面积分别仅为68英亩和50英亩;美国中型家庭农场数量为123 009个,平均面积为898英亩;大型家庭农场数量为42 398个,平均面积为2 200英亩[4]

从2001年起,韩国大约超过4 800个农场开始生产有机农产品。韩国有机农业产品的市场规模达到6 000亿韩元,而且每年以7%的速度增长[5]

在中国,有机农业生产不能靠各家各户在自家的土地上运作,原因是只要中间有部分农户不按有机农业生产规程操作,就会致使其他有机农业生产失效。所以有机农业生产必须像美国农场一样连片发展。建设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是中国农村有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将原来的小麦、玉米、地瓜等传统的种植业调整为有机干鲜果、有机蔬菜、有机中药材等有机品种,被誉为“江北最大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哈尔滨先后在蚂蚁河和拉林河流域两岸投资近18亿元,开发建设包括米、菜、肉、奶、鱼、禽、蛋和山区特产等8大类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以上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案例值得郫县借鉴。

3.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强化水肥利用率等技术体系

设施农业是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技术体系是有机农业生产的重要保证。反之,成规模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才能更好地推广设施农业,也才能更好地完善农业技术体系。设施农业的特点是根据植物所需,从技术上按需灌溉水肥。水肥的利用率达80%~90%,面源污染大幅度减少。荷兰和以色列的设施农业做得很好。其中荷兰人追求精耕细作,发展高附加值的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以色列节水农业世界第一,平均每立方水可产2~3千克粮食,是我国的2~3倍[6]

4.健全政策体系,强化生态有机农业奖励和补偿机制

纵观治理效果较好的发达国家,想要保障饮用水监测得以执行,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立法和资金。其中,立法是基础,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没有法律的保障和严格的奖惩措施,一切都是空谈。而资金是法律得以贯彻执行的基础,资金包括补助、奖励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对于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的农场主、农户和农业企业,美国设专款予以支持。美国2004年花在农业补贴上的资金超过80亿美元,2006年超过160亿美元,以后年年增长。美国颁布的《农场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规定: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补贴,对参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现金补贴和技术援助。美国政府的计划补贴主要为两大类,即农产品相关补贴和资源保护补贴,其中资源保护补贴包括退出农田补贴计划和在用农田补贴计划两大类,其实质就是对使用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补贴[7]。美国一些城镇还制定相关规定支持农民的农贸自由市场。通过农贸自由市场或者社区支持农业方式,让顾客直接从农民手中购买食品[8]

日本政府通过提供补贴,支持农民自建有机农产品直销渠道;德国政府对有机农业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提出从上年10月15日到次年1月15日限制施肥,控制地下水源污染的措施。如果农户申请参与此项措施,经政府核实后可以得到补助。

德国和欧盟的其他国家一样,对有机农业生产的补贴以前是按作物补助,现在是以每公顷678德国马克(约 339美元)的价格,按有机农作物的面积进行补助,其实质就是对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补贴[9]

韩国从1999年开始直接补助有机农业,支付农民因发展有机农业造成的损失。政府为农民的教育培训、农产品认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政策、资金和人力等支持。农户建立的个性化农场会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或者获得低于市场利率的低息贷款。2001年,超过4 800个农场开始生产有机农产品,而且每年以7%的速度增长[10]

国内的云南省昆明市在水源地保护中,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扶持,反哺水源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从能源、就学、就医等方面对群众进行补助,使水源区群众从水源保护中得到实惠,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5.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

制定符合本地实情,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所谓的管理体系,就是为实现饮用水水资源保护的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将不同的部门和机构整合在一个架构下运行的一个综合性管理体系。

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水源保护区发展生态型的有机农业无不重视规划的制定。规划必须先行,无论是美国、日本等国,还是国内北京、上海、山东、河北、江苏、云南等地,均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及发展有机农业制定了中长期规划,并在规划中确定了初级目标、最终目标和翔实的分步实施阶段的指标要求,在规划的指引下,通过强化规范化的综合治理,确保饮用水保护区的水质安全和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目标顺利如期地得到实现。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多个部门、多个机构的通力协作,共同努力。因此就需要政府建立规范的完善的管理体系,保障法规的贯彻实施和资金的激励效益。比如说怎样建设?先要制定规划,修订实施方案;有了法规,还要靠人执行;有了资金,怎么投放到能够取得最大效益的方面,怎样进一步贯彻惠农政策,大力发展新型的农业合作社和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创新新型农业发展体系与模式,引导农民占领农业科技的制高点,包括重点研究和开发适合有机农业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特别是安全有效的生物农药、兽药、病虫害防治和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畜禽饲料、添加剂等,加大替代技术的集成,积极探索和建立有机作物农产品生产、加工及畜禽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生产体系的技术规范等等。要保障其实施,必须要有机构、有人员具体负责。所以建立规范化的完善的管理体系很有必要,迫在眉睫。

6.强化农业环境的教育和科学研究

世界上有机农业发达国家,如美、日、德三国,非常重视农业环境的教育与科研,他们不仅拥有世界一流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而且把最新的科学成果推广应用到生产上,帮助农民利用现代化生产技术,有效从事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搞好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减少化肥用量,防治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对农业环境教育越来越重视,美国的许多农学院通过开设农业和资源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等课程,推动了农业环境的治理,为农业环境保护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又通过举办农业科技讲座、短期培训班等方式对农民进行环境教育,从而形成了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三结合体系。日本的高校也为农业环境的保护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提高了日本保护环境的管理、科研和监测水平。与此同时,世界有机农业发达国家为占领这一领域科技的制高点,加大了科技的投入和科技的创新。他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开发适合有机农业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上,特别是主攻安全有效的生物农药,兽药,病虫防治技术,有机肥,生物肥料,畜、禽饲料,添加剂等;同时加大替代技术的集成,积极地探索和建立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畜禽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生产体系的技术规范。

7.建立多元化的营销渠道

从国际、国内市场的实际出发,建立多元化的营销渠道是发达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发展有机农业又一成功的经验。营销策略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一个产业的发展成败,世界有机农业发达国家无不重视营销策略的研究,都从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出发,建立符合国际、国内市场要求的多元化营销渠道。如美国,有机产品有三个销售渠道,即天然产品商店、常规超级市场及农产品直销市场。大型超市都设有专卖天然产品、有机产品的柜台,价格比常规品种高40%。德国有机食品出售渠道主要有六种:一是农户直销店,占有机产品市场20%,约30%的蔬菜、水果、家禽通过农户市场直销;二是有机食品专卖站,占有机食品市场的35%,主要销售蔬菜、水果和其他新鲜食品,如奶制品、肉类和新鲜配菜,近几年保持10%增长;三是有机食品折扣店;四是健康食品商店,占有机食品市场份额10%;五是传统食品店,占有机产品市场的25%;六是网上订购和邮购。日本有机农产品流通形式有六类:一是产销联合组织实行直销;二是专业流通配送组织实行宅配化;三是生产协会组织配送;四是大型连锁超市、大卖场与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订单销售;五是设立连锁专卖店;六是食品加工企业与有机农产品基地实行订单直销。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先进的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销售渠道有专营店、直销、批发。有机农业发达国家的市场立法监管力度大,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这值得我们借鉴。

五、综述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外先进地区,还是国内先进地区,在饮用水水资源保护和建设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郫县借鉴。

实践证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向有机农业方向发展,有计划地扩大有机土地耕种面积,可以部分解决生态平衡和环境污染问题,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既保护健康水源,又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而要扩大有机农业耕种面积,根据我国国情,建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有机农业基地,是必要和重要的措施和方法,步伐必须加快。

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新常态背景下的生态补偿保障机制,大力鼓励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农民建立生态的有机农业基地的愿景才能落到实处。只有加大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有机农业基地的建设力度,生产环保的生态有机食品,才能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成为“天蓝、地绿、水清”的低碳农业新典范。

这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然选择。

[1] 2015年6月7日21时20分,中央二台,《经济半小时·水污染治理进行时》。

[2] 《外国的饮用水》,《民生周刊》,2012年第32期。

[3] 《国外现代农业三种模式》,山东邹平科技入户办公室,伏卉。

[4] 《美国家庭农场:规模越大盈利越多》,湖南省农委网站,2015年07月10日发布。

[5] 《韩国农业发展考察报告》,王燕燕、刘承礼执笔,何增科、徐秀丽、赖海榕参加。

[6] 《环境和资源危机时代农业向何处去?》,文佳筠。

[7] 《美国家庭农场:规模越大盈利越多》,湖南省农委网站,2015年07月10日发布。

[8] 《美国家庭农场:规模越大盈利越多》,湖南省农委网站,2015年07月10日发布。

[9] 《德国各级政府:鼓励农民发展有机农业,保护环境》,中国有机农业网。

[10] 《韩国农业发展考察报告》,王燕燕、刘承礼执笔,何增科、徐秀丽、赖海榕参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