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顶峰精神:一位女性创业者的扶贫逆行之路

顶峰精神:一位女性创业者的扶贫逆行之路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年前,我为梦逆行,沿着当年父亲下山的路回到顶峰,办起了湘峰养鸡专业合作社,开启了自己的创业梦。原本有着近300人的顶峰村如今只剩下不到30个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我创办湘峰养鸡专业合作社的初心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创业梦,同时为了造福当地百姓。为梦逆行,我毅然爬上顶峰,为情前行,我不顾一切艰难。我相信,在扶贫路上,顶峰精神一定会不断地激励着我和乡亲们,为创造一个更好的顶峰村而不断前行!

顶峰精神:一位女性创业者的扶贫逆行之路

熊梦娜

30年前,为了摆脱贫穷,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我父亲沿着陡峭的“湘军古道”走下顶峰村。7年前,我为梦逆行,沿着当年父亲下山的路回到顶峰,办起了湘峰养鸡专业合作社,开启了自己的创业梦。

当我满怀热情,沿着父亲当年下山的路回到顶峰村时,心里却拔凉拔凉的。原本有着近300人的顶峰村如今只剩下不到30个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当我走过1500多米长满杂草荆棘的羊肠小道,回到儿时曾经上山小住过的祖屋时,房子早已垮塌,只剩一块芳草凄凄的地坪。老宅基地不通车、不通电、不通水、没有电话和网络信号……现实条件的艰苦无疑给了我当头一棒,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尽管婆家人和娘家人都反对,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养鸡,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为尽快让自己掌握养鸡的技术,2013年以来我一直都在不停地学习,如到全国各地参加养鸡技术培训班,到广西及本地多个养鸡合作社边打工边学习。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学得了扎实的养鸡技术。

虽有了养鸡技术,但顶峰基础条件太差,严重制约了养鸡合作社的发展。当时的我没有退路,只能往前冲。没有电,就请人架线;没有水,从700米外的山涧引来了清泉。仅仅一年,我在老宅基地上建起了育雏室、养成室和1700多亩的散养基地,并在当年引了近万羽鸡苗,在荒山野岭之中当起了“鸡司令”。

顶峰山距离石鼓镇政府约15公里,海拔755.1米,层峦叠嶂。合作社创业之初,受地势和交通的影响,业绩迟迟未见起色,但因为一条路一切开始有了转变。过去,住在山上的顶峰村人与外界联系只有一条陡峭狭窄的石板路。不挑东西的话上山需要约40分钟,加上货物的话少则也得一两个小时。山上的东西出不去,山下的东西上不来,我们也只能望山兴叹。20多年来,如何解决顶峰村的交通问题也成为石鼓镇党委政府的“心头患”“老大难”。通过各届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干部多年的呕心沥血和不懈努力,从毛坯路到硬化,从通达山间腹地到通组入户,顶峰人世世代代渴盼的“马路”终于如愿以偿实行通车了。

路通了,合作社的生意就逐渐有了起色,越来越好,来顶峰村的人也越来越多。周末经常能看到由山底通往山里的主路上、连接各村民小组的支路上,到处停放着私家小车,三五成群的游客或在群山环抱的深溪边拍照,或在满目青翠的菜园里休闲采摘,或在憨态可掬的牛群旁边扯草喂食,还有的在林间追逐活泼的土鸡,给宁静的山村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带来了财富。顶峰农家乐的生意好了,土鸡、野生猕猴桃农产品销路也越来越广。目前,除我们合作社,顶峰村80多户村民中,从事休闲垂钓、采摘、餐饮等休闲旅游服务的有10余家,每家都出售茶油、土鸡、红薯粉、野生猕猴桃、蔬菜、鱼类等农产品,还有几户村民饲养了山地黄牛、黑山羊。累计每年可以销售肉牛60头以上、羊200只左右、山塘鱼约5吨、鸡5000余只,每户年收入几万元至十多万元不等。(www.xing528.com)

我创办湘峰养鸡专业合作社的初心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创业梦,同时为了造福当地百姓。7年来,我不忘初心,时刻牵挂着乡亲邻里。2019年,合作社帮扶对结周边11个村200名贫困人口散养土鸡,人均养殖40只青脚土鸡,平均散养5个月出栏,平均每只3.5斤,成活率90%以上,按每斤25元保底收购价每人获益3150元。另外土鸡年均产蛋160枚,保底收购价每枚1.2元,仅鸡蛋就能获益每人6912元。去除成本每人5184元,每人每年收益4878元,全年按出售一半成品鸡计算,保守实际收益超过每人2439元。另外,部分贫困户可通过孵化雏鸡获得收益。铜梁村苏故组贫困户陈铎,通过帮扶养殖青脚土鸡40只,平均3.5斤每只,以市场价每斤35元卖出,毛收入5000元,扣除养殖成本1500元,净收益3500元。福宵村石丰组贫困户朱修龙一家四口通过政府的产业扶贫项目,养殖160只青脚土鸡,由于两口子用心喂养,鸡苗成活率达100%、而且养势很好,目前每只鸡都有3斤以上,能为朱修龙家带来13600元以上的纯收入。通过“合作社+农户”精准扶贫的模式,2019年合作社共向贫困户免费发放土鸡10000余只,并与268多户村民签订了土鸡散养帮扶协议。2020年,合作社新增帮扶对结贫困户200余人。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增加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而且使贫困农民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脱贫致富。同时,合作社聘请了周边农民朋友利用农忙闲时来合作社务工,全年发放工资180000余元,创业带动就业45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创业路上我没有忘记一直给我支持的乡亲们,我也坚持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回报乡亲。

如今,顶峰村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凭借得天独厚的文化背景、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优质农产品顶峰村不仅仅吸引了游客的到来,而且掀起了顶峰的“返乡潮”。原本想要“逃”出穷山窝、在外打拼多年的顶峰村人纷纷回家建房,从事民宿、餐饮、养殖等产业。如今,顶峰青山依旧,但昔日我刚回来时破败的顶峰村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村民安居乐业,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今年64岁的阳家组村民欧阳奉于,住在海拔700多米、接近山顶的土坯房里。他是五保户,按政策可以住山下的镇敬老院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但镇、村干部一再做工作,他都不愿意去。他说,故土难离,过去路不通、信息不通都没有选择下山居住,如今什么都有了,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更不会离开。“外面的人总想来,我怎么会选择走?”

正如欧阳大爷所言,故土难离,乡情难舍,这或许就是我内心深处最无法割舍的情怀。为梦逆行,我毅然爬上顶峰,为情前行,我不顾一切艰难。扶贫路上的顶峰精神,不是简单的敷衍应付,更不是简单的给钱了事,它体现的是重土重情的人文情怀,是乡亲邻里互帮互助的和谐共处,是挥洒汗水的共同奋斗,是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我相信,在扶贫路上,顶峰精神一定会不断地激励着我和乡亲们,为创造一个更好的顶峰村而不断前行!

(作者系湘潭市湘潭县湘峰养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