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双玲的经历中,最大的苦、最困难的地方不是跋山涉水,不是蚊虫叮咬,也不是雨打日晒,而是改变贫困户的固有思想。
当地的贫困村民大多六七十岁了,他们有着长期的根深蒂固的种植方法。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和新的方法总是带着怀疑的态度,不愿意接受,也不愿意学习。“扶贫,先要让贫困户们思想‘脱贫’。”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徐双玲用了大量的时间给当地村民做思想工作,让新的理念慢慢渗透进村民的生活中。等到徐双玲渐渐跟村民熟悉之后,她从一些深度贫困户的生活中,看到了他们渴望改变的态度,也深入地了解到他们坎坷曲折的人生。如贫困户刘同生,其妻子患有精神疾病,三个子女尚在读书,全靠他一人赚钱养家、供子女上学。年近70,仍然没有摆脱沉重的生活压力,在外面根本找不到工作。徐双玲说:“我们无法想象他在过去的日子有多么艰难,尽管如此,他眼中总带着希望的火苗。自助者天助,他和他的家庭虽然因病致贫,但只要‘思想脱贫’,所有困难都是暂时的,通过产业扶贫,他现在一年大概可以拿个万把块钱,加上种田的一万多,全家年收入两万多元。用刘同生的话说:‘生活更有盼头了。’”
在帮助刘同生脱贫的过程中,徐双玲意识到,纵然心怀帮扶的赤诚之心,但万不可有施舍的优越感;不管我们面对的是体弱的老人,还是贫穷的妇女,我们都要以平等之心对待;物质上的贫困,不等于精神上贫困。在村里许多村民的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农民最朴素的美德:尊老爱幼爱家,勤奋自食其力。这种精神财富,是帮扶不来的。(www.xing528.com)
曾经的贫困户在感受到林立生态园带来的关怀和温暖时,有时感叹恍如做梦,但这些梦已经不再虚无缥缈,而是如此真切。正是这一个个梦,通过辛勤劳动开出了“希望花”,结出了“胜利果”,汇聚成了伟大的“中国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