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女州长石玉珍用心致远的湘西扶贫之路

女州长石玉珍用心致远的湘西扶贫之路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8年1月,湘西自治州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吉首隆重召开了,刚刚年满41岁的石玉珍高票当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石玉珍号召全州上下把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作为湘西自治州农村解决温饱、摆脱贫困的突破口之一,大力提倡,积极引导,认真扶持。石玉珍与州政府一班人决定在自治州全面推广地膜玉米和水稻双段育秧,大蔸大行栽植的“双两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解决全州人民的温饱问题。

女州长石玉珍用心致远的湘西扶贫之路

1988年1月,湘西自治州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吉首隆重召开了,刚刚年满41岁的石玉珍高票当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在大家鼓励的眼神中,石玉珍从人民代表大会的主席台上缓缓地站了起来,向台下人大代表和他们身后的220多万湘西人民深深地鞠了一躬。她用苗族女性特有的坚强向湘西人民庄严承诺:在今后的5年里,一定不畏艰难,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州委的领导下,团结政府一班人,带领湘西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湘西自治州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八县二市(当时桑植县和大庸县还没有划入张家界市)是国务院划定的清一色的贫困县,是国家的重点扶贫对象。经过调查研究和深思熟虑,1988年2月,在州委、州政府召开的全州农业工作会议上,石玉珍亮出了她主政湘西的农业工作思路:充分认识湘西自治州贫困的实质,进一步加强农业工作,增加投入,突破徘徊局面,努力登上台阶,努力实现1988年农业全面增产增收,并为今后农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时隔不久,她进一步指出:今后10年和“八五”时期是改革和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尽快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从治穷脱贫角度出发,基本任务是两个:一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粮食自给率,稳步解决农民吃饭问题;二是发展多种经营,进行资源开发,建立支柱产业,使农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围绕治穷脱贫这个中心,发挥资源优势,大搞经济开发;发挥区位优势,疏理商品流通;发挥政策优势,启动内部活力,争取通过10年艰苦努力,把湘西州建设成为稳定脱贫、文明进步的全国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并为湖南省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当时,自治州要想变,最根本的是要发展农业,农业是自治州的根本。1987年,湘西自治州粮食减产。1988年,全州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又经受了国家紧缩银根后各种难题的考验。为了战胜灾害,扭转政府工作的被动局面,州委和州政府派出7000多名干部下乡,组织农民开展生产自救,以此密切干群关系,培养和锻炼干部;在解决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困难的同时,发动群众两眼向内,挖掘自身潜力,以此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从灾害中吸取教训,整修农田水利设施,改革耕作制度,以此提高各族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合理安排工农业生产和其他工作,以此通过生产自救推动全局。1988年遭灾后,全州上下秋季损失春收补,变冬闲为冬忙。1990年春粮产量比历史最高水平高20%。群众尝到了冬种的甜头,1990年冬种面积上升到180万亩,原来不积极冬种的南边各县市也出现了大搞冬种的好势头。

大抓冬种的过程中,石玉珍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庭院经济。庭院经济是农户以自己的院落和房前屋后空坪隙地为基础,以集约经营为基本经营方式,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和商品率为宗旨的一种经济形式。石玉珍号召全州上下把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作为湘西自治州农村解决温饱、摆脱贫困的突破口之一,大力提倡,积极引导,认真扶持。州委、州政府作出《关于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和农业企业的决定》后,全州农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农户利用承包的旱地、荒山开辟小果园、小林场、小药场、小茶园、小养殖场等,政府对农户兴办的开发性农业经济实体,在税收上除享受州内对乡镇企业的优惠外,纳税有困难的,还可报税务部门批准,给予减免税照顾。

解决温饱问题,首先要改变农民陈旧的耕作方式。湘西地处云贵高原地带,海拔高,日照时间短,正常年景,农民下种要到4~5月,因为这时的气候才适宜播种。但下种迟,成熟就迟,产量肯定不高。石玉珍与州政府一班人决定在自治州全面推广地膜玉米水稻双段育秧,大蔸大行栽植的“双两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解决全州人民的温饱问题。由于地膜玉米的幼苗和水稻“双两大”在秧苗期间都用白色薄膜覆盖,所以推广这些技术,被誉为湘西农业的一场“白色革命”。石玉珍任州长后,首先就发起了这场“白色革命”。

自治州1988年试种地膜玉米2.65万亩,1989年发展到8.6万亩,1990年推广到14万亩。水稻“双两大”1989年7万亩,1990年达到45万亩,再加上水稻厢垄栽11万亩,山旱田改为玉米地4万亩,全州靠这几项新技术增产粮食6000万公斤,1990年自治州粮食总产上了7亿公斤,为自治州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这一年,州政府获得了国务院发展粮食生产嘉奖。

1990年5月,当时的国务委员陈俊生来湘西视察,沿途看了不少土家山寨和苗寨,看到温饱工程给少数民族带来的巨大变化,高兴地说:“湘西自治州这场‘白色革命’是贫困地区、干旱地区和石灰岩地区的一种先进农业技术,很有推广价值。”(www.xing528.com)

粮食生产发展起来了并不等于农业就可以全面发展,粮食生产只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石玉珍想:全州人均8亩的山地资源是全州人民致富的基础,我们应该在大山上做文章,向大山要财富,因此,她提出要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加速山地资源开发和发展乡镇企业,变单一的粮食生产型农业为高产高效复合型农业。为了统一全州干部群众的认识,1989年6月,州委组织在吉首市郊的林木山村召开了全州农业开发巡回现场会。

这次会议,为自治州发展高效型农业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此,全州拉开了山地开发的序幕。到1990年底,自治州林、果、药、茶已在一批乡镇初具规模,全州办林场1331个,有47个千亩以上的柑橘乡镇,18个千亩板栗乡镇,21个500亩以上的茶叶乡镇,23个千亩药材乡镇。湘西土质含磷较多,适合种植优质烤烟,其中凤凰县晒红烟为全国十大名烟。到1990年,全州烟叶种植面积为30万亩,生产烟叶50万担,烟叶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

1987年冬至1988年春季,全州开展了完善双层经营工作,适当调整了承包土地,完善了山林、水面、果药茶园承包,发展了村级经济。如花垣县完善双层经营工作从1987年11月开始,共分两批进行。吉卫、排碧、排料、董马库4个乡镇为州试点单位,其余17个乡镇由县委组织全面铺开。这次完善双层经营工作指导思想明确,进展比较顺利,没有出现大的动荡。全县21个乡镇和295个村均建立了合作经济管理委员会,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96.4%的农户与村管委会签订了土地、山林承包合同,明确了双方责任和义务,稳定和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加强了集体统一经营,促进了三级上交、秋粮入库、冬管冬培、计划生育等各项任务的完成,为争取全县农业生产上新台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88年10月,在中共中央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的指导下,按省委、州委的部署和要求,石玉珍带领政府班子在全州深化计划体制改革,坚持“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总方向,围绕消除经济过热、治理通货膨胀、整顿经济生活中的混乱现象,从管理和搞活两个方面推进计划体制改革,将所属各专业部门和县市计委下达的生产指令性计划改由州计委统一下达,改变了原来那种各级各部门层层加码、多层次下达生产指令性计划的混乱现象。

20世纪80年代,全国都在进行改革开放,其基本出发点是逐步破除高度集权的、僵化的、对外封闭的计划经济模式,使作为上层建筑的经济体制有利于发挥中央各部门、地方、企业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并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有利于同国际市场接轨。湘西自治州也是如此,那一时期,是湘西自治州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济形式,特别是合资企业、集体经济、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州经济实力增长较快、人民得到实惠较多的时期,全州的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大体上都翻了一番。

(石玉珍,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曾任湘西自治州州长等职。节选自《政坛苗女石玉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