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种植业方面,因地制宜种植黄精、七叶一枝花、有机水稻、竹笋等作物,建立起贫困户利益链接机制。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黄精、七叶一枝花从零散种植扩大到规模种植500余亩,年产值50万元,冬笋、春笋加工销售收入达到70多万元,优质富硒米销售达到2万多元,村集体经济获得土地租金达到了4.2万元,参与种植的贫困户年收入从脱贫线以下提高到人均10000元,扶贫产业造血功能显著增强。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野株源村位于大山深处,有耕地面积420亩,林地1.1万亩。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走访发现,制约全村发展的“瓶颈”在产业,这里产业规模不大、贫困户参与程度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如何利用资源优势,补齐产业短板,提高群众收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为此,我带领工作队员,千方百计发掘特色、引进企业、培养能人,力图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产业发展之路。
在种植业方面,因地制宜种植黄精、七叶一枝花、有机水稻、竹笋等作物,建立起贫困户利益链接机制。例如,引进森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0余万元种植黄精,帮扶元贵种养专业合作社和贫困户种植特色中药材100余亩,出台奖补政策鼓励村内能人流转土地150亩种植富硒水稻。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黄精、七叶一枝花从零散种植扩大到规模种植500余亩,年产值50万元,冬笋、春笋加工销售收入达到70多万元,优质富硒米销售达到2万多元,村集体经济获得土地租金达到了4.2万元,参与种植的贫困户年收入从脱贫线以下提高到人均10000元,扶贫产业造血功能显著增强。(www.xing528.com)
面对村民农产品市场销售困难,我积极动员农工党和卫健战线干部职工进村开展消费扶贫。2019年,组织开展消费帮扶活动4次,帮助村里销售富硒优质米5000余斤、土猪肉1000余斤、土鸡土鸭1000余只。2020年6月份,又带领市中心血站干部职工20余人进村开展消费帮扶,贫困户邓元发一户就销售干河鱼60余斤,加上一同销售的土鸡、土鸭、蜂蜜,仅此一项就增收近5000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