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创建的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主要有五种:一是吸纳劳务用工。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每年吸纳劳务用工11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多达一半以上,人均年收入达3万余元。二是提供就业岗位。景区运营后为景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其中贫困人口187人。李玲、杜艳是公司从景区招聘的第一批员工,她们来自景区周边的贫困家庭,被优先安排培训学习,上岗后两人月工资均由2000元增长到4000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愿望。三是开展技术培训。景区组织乡村干部和贫困户代表赴外地景区学习考察,还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技能。四是扶持景区农民创业。景区投入200多万元扶持47户贫困家庭建起农家客栈,投入300多万元扶持20多户贫困户从事生态养殖业和加工业。统溪河镇丫吉坳村贫困户张成佳获得公司提供的20万元创业金办起腊肉加工厂,年销售3万多斤,纯收入20多万元,一年就摘掉了贫困帽。五是吸收农民资产入股。为了让景区的贫困群众长期受益,公司鼓励周边群众将自家山林、田地、房屋、宅基地等资产折价入股雪峰山,参与公司年终分红。目前已有115户村民以资源、资产入股成为股东,其中贫困户数量过半。同时,为统筹好贫困群众的资产入股工作,公司专门成立了雪峰山贫困农民股权托管中心,贫困户从银行贷出的扶贫款项由托管中心统一管理,用于景区建设、村民还贷以及给付红利。2017年12月,雪峰山为500余户贫困户办理了扶贫贷款,每户5万元;同年12月在统溪河镇举行红利兑现大会,为首批200余户贫困户发放2018年度金融红利100多万元,有的贫困户当年就实现了脱贫。公司与景区村民合作,通过土地流转与改造闲置、损毁房屋,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民宿,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雪峰山深处的千里古寨,以前道路不通,冬天连水都喝不上,当地百姓虽守着一方净土,日子却过得很艰难。公司进行旅游开发后,修建了通达的旅游公路,为村民安装了自来水,村民的土地、山林、房屋等闲置资产入股公司,解决了景区大部分贫困村民的就业问题,也使夫妻分居、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的问题得到解决。现在这里的村民不但摆脱了贫困,有的还走向了富裕。洋溢在村民脸上的幸福感,是对我工作的最大鼓励!
前年春节,一位远房亲戚给我父母亲拜年时说:“自从石头(我的小名)回来后,我那雁鹅界老村就火起来了,天天有好多游客来,家里养的、地里种的都供不上吃。我儿子还招进公司当保安,收入稳定还结了婚。我们家真得感谢石头!”有了这句话,我这些年的努力也值了。(www.xing528.com)
(作者系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